造假的翟天臨,不知道中國的博士有多慘

2020-12-06 網易新聞

在微博熱搜連續盤踞數日之後,人們終於在前天等來了翟天臨的道歉信。

信中,這位演員使用的公關話術使他成功地避免了使用「抄襲」來定性自己的行為,並且談起了自己讀博的初衷和取得的成績,試圖樹立誤入歧途而又迷途知返的形象。

與此同時,「中科大失聯博士遺體被發現」的新聞和翟天臨道歉信一起出現在熱搜中,這位已經讀博四年半的博士生,最終也沒能拿到孜孜以求的學位證書。

中國的博士越來越多了

博士難讀,但在中國,讀博的人一點也不少。

博士學位的授予突破1萬人規模,美國用了100年時間(1861-1961 ),而起步較晚的中國博士學位發展之初就開始了「一路狂奔」。博士學位的授予突破1萬人規模,中國僅僅用了17年時間(1982-1999)。

從1999年開始 ,中國的博士招生連續3年維持著近20%的增速。2008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截至2017年,在校博士已達36萬,當年招生人數也突破8萬大關。

在擴招背後,是政府宏觀政策的驅動。

中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由教育部、發改委等部門統一下達。各博士培養單位的招生錄取人數一般要符合國家下達的計劃招生數。

至今,研究生招生在政策的指向下仍維持「擴招」的趨勢。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中仍然提出要繼續擴大博士研究生規模。

博士畢業,真的好難

博士的規模在擴大,而博士的「延期畢業」是擴招帶來的惡果之一。

近年來,博士生的未正常畢業率相對穩定。2002年至2009年,中國博士未正常畢業率在60%左右徘徊,2010-2017年則穩居60%以上,波動中有小幅提升。不過考慮到博士生的大規模擴招,實際上博士的延期畢業已經相當普遍。

一般情況下,高校對研究生畢業論文在數量上有嚴格的硬性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為例,在就讀博士期間,至少要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檢索的刊物上發表(或錄用)2篇與學位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這是在讀博士進入學位答辯程序的必要前提。

博士擴招後,僧多粥少,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的競爭壓力更大、難度更大。

與此同時,研究生指導教師不僅缺人,水平也參差不齊。

博士擴招後,博導也曾因供不應求而規模「膨脹」。1999年,為了適應博士擴招大環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博導審批權下放給了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在隨後的10年裡,博導數量從1999年15656人迅速增長到2010年59291人。

博導數量的快速增加,中間少不了學術腐敗的事情發生。

近期,翟天臨的博導陳浥就被質疑僅有本科學歷。其實,博導「不合格」的新聞時有發生。2005年,吉林大學博導重新聘任,落聘者達5%;2007年,中南大學在自查中取消了5名博導的資格;2013年,武漢大學的「三無」博導「下崗待業」。

而一位學術水平高超的博導,在忙於自身科研的同時,也常常難以兼顧6、7個博士生。

有調查稱,一個博導平均要帶5.77個博士生,且導師與學生互動較少,每月只有1-2次。「聯繫導師需要蹲點」也成為普遍現象。在翟天臨工作室的第一份聲明中,辯稱其導師「以函授、進組指導等方式進行研究探討」,使得博士網友紛紛誠心發問——這麼好的導師,上哪去找?

如果選了人品欠佳的導師,成為廉價勞動力且不談,艱辛的博士生活給博士在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都可能帶來種種折磨,更有甚者不堪重負,選擇結束生命。上文提及的中科大博士,以及去年跳樓的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等,便是這樣的例子。

「沒有延期畢業的碩士,沒有正常畢業的博士」,難怪熬夜趕論文到「頭禿」的博士生們對學術不端的翟天臨忿忿不平了。

博士畢業了,工作上哪找?

博士學位已經接近於學位制度的象牙塔尖。

然而,當下博士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學術人才」,也在滿足社會對「具有博士學位人才」的需要。博士扎堆出現的高等院校、醫療衛生等行業,「博士」已成為晉升和評職稱的一項硬性條件。

以東部、中部及西部三所同類型985高校為例,可以大體了解博士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無論是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還是處於西部腹地的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就業以「學術就業」為主,到「醫療衛生單位」、「高等教育單位」與「科研設計單位」的就業比重均佔到六成以上。餘下四成左右分布於「國有企業單位」、「民營企業單位」等。

博士生在與科研相關的「學術就業」領域有著天然優勢。但儘管如此,老牌本科高校基本人滿為患,新建本科高校博士師資儲量逐漸增加,對博士的需求越來越小。1995年至2008年,進入高校任職的博士生比例從59.8%下降至46.1%,進入科研院所的博士生比例從16.9%下降至8.3%。

高校引入博士師資的門檻也水漲船高。

一項對65所高校聘任博士人才的研究顯示,有16.2%的高校對引進的博士生有第一學歷歧視,要求必須為全日制統招本科;有8所學校要求引進的博士其本碩博專業必須相同或相近;約一半的新建高等院校要求引進的博士在40周歲以下;有14所高校對引進的博士的學術能力提出明確要求;有三所高校對引進的博士的畢業院校檔次、導師名望提出要求,優先錄取985與211類高校博士生。

博士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張之後,學術勞動力市場逐漸飽和,博士畢業生開始出現「穩定的遠離教育和基礎科研職位的趨勢」,進入「非學術」就業市場,與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同臺競技、角逐同一個飯碗。

這樣的競爭看似穩贏,但讀完博士,不少人也快30歲了。身邊的同齡人或許早已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而博士生在校時只能拿著每年13000-15000的國家補助,畢業後還要和摸爬滾打多年、社會經驗豐富的同齡人競爭。

儘管有了工作,但博士的收入也未必儘是高薪。

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博士發展現狀》一書中調查數據顯示,博士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低於3000元的佔37.5%;3000元至4999元的佔40.9%;5000元至9999元的佔16.1%;高於1萬元的佔2.3%。

不同學科之間收入也存在較大差異,農學博士「最窮」,經濟學博士「最富」。農學博士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的比例達54.3%,而每月可支配收入比例最高者集中在經濟學博士。

超長學制下好不容易艱難畢業的博士生,在一線城市找份體面工作也並不容易。除了年齡歧視,還有嚴重的性別歧視。

長期以來,「女博士」被社會賦予各種刻板印象和負面色彩,尤其在婚戀市場中,「女博士」幾乎是「剩女」的代名詞。然而,畢業生中女博士的比例並未因此下降,反而穩中有進,近三年保持在40%左右。

超長的學制使「年齡」成為阻礙女性獲取更高學位的重要原因,而「年齡」背後所隱含著社會期望的生育責任和家庭責任。毫無疑問,女博士群體需要比男博士承受更多的壓力。

我,博士,禿頭

夜以繼日的科研,遙遙無期的畢業,微薄的補助,家庭的壓力,你可能已經可以感受到到博士道路的艱辛。

既然博士生都這麼難了,為什麼還要讀博士?

2017年,一項由頂尖科學雜誌《Nature》發起的對全世界5700多名博士萌新的調查顯示,將近80%的受訪者讀博的原因都與學術或研究有關。

他們滿懷著赤子之心,夢想在學術界擁有一席之地。理想光鮮亮麗,然而壓力如此真實又殘酷。39%以上的受訪者有抑鬱或者焦慮症狀,這一數據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且主動求助的人不足一半。

基於此,我們爬取了知乎問題「讀博壓力有多大?」下的一千多個回答,想看看中國的博士壓力有什麼不同。

可以看到,中國的博士最大的壓力來源於「自己」,其次則是擔心「畢業」,除開學業、工作相關的「導師」、「論文」等,還要擔心家庭——「孩子」、「結婚」、「父母」,還要自覺或不自覺地與「別人」、「同學」比較,還可能時常被提醒自己「女博士」的身份。

而作為革命本錢的「身體」,被安放在上述所有因素之後。

陪伴博士生涯的也不止焦慮和抑鬱,痛苦、擔心、孤獨,還有問過的無數個「為什麼」、無數次「失眠」、「崩潰」甚至想到「死」。但即使這樣,其中也仍夾雜著「希望」與「幸運」。

學術之路難走,博士畢業更難。有人賠上青春苦讀為畢業,卻還有不少人走「捷徑」,輕輕鬆鬆就當上了博士。

翟天臨不止一個,學術造假傷害最深的,還是那些壓力大到英年早禿的在讀博士。


參考文獻:

[1] 趙世奎, & 沈文欽. (2014). 中美博士教育規模擴張的比較分析——基於20世紀 60 年代以來博士教育發展的數據分析. 教育研究, 35(1), 138-149.

[2] 黃啟兵, & 關宏. (2002). 對博士生擴招的反思. 寧波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4(1), 29-31.

[3] 上海交通大學關於申請授予博士學位的規定

[4] 劉堯. (2013). 中國大學博導選聘透視——從武漢大學 「三無」 博導 「下崗待業」 談起. 河南教育: 高校版, (3), 36-37.

[5] 潘振華. (2008). 博士延期畢業, 誰之過?. 觀察與思考, (19), 38-39.

[6] 朱振亞, & 汪陽春. (2014). 新建本科高校引進博士門檻及待遇研究. 重慶高教研究, 2(4), 38-43.

[7] 劉玉萍. (2017). 我國當前學制對女性發展的制約與調控. 教育文化論壇, (2017年04), 89-93.

[8] 卞玉筱. (2012). 我國博士研究生延期完成學業問題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

[9] 蔡學軍, & 範巍. (2011).中國博士發展狀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10]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ature.com/news/many-junior-scientists-need-to-take-a-hard-look-at-their-job-prospects-1.22879

相關焦點

  •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黃立華發聲 翟天臨論文學術造假事件始末
    翟天臨論文抄襲證據對比翟天臨論文學術造假事件始末  近日,翟天臨在直播中回答網友問題時,表示自己並不知道「知網」是什麼,隨後此話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翟天臨作為博士學歷,並且日前已被北大錄為博士後,此時說不知道「知網」很不合邏輯,並表示「知網」沒有收錄翟天臨博士論文。
  • 前有北影翟天臨「不知知網」,現有南藝女博士「只有名字是原創」
    時至今日,套用金老的這句話,改為「北有翟天臨,南有郭彥努」,以此形容北京電影學院和南京藝術學院一北、一南兩所名校中兩位曾擁有博士學位的俊男美女。同樣可惜,兩位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也均因論文造假而慘被取消博士學位,卻令看客大快人心。這兩人又有怎樣傳奇的經歷?
  • 北大論文造假的翟天臨復出了,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
    12月27日,翟天臨粉絲曬出了他最新照片,力挺說:你還是你,還是那個演技驚人、眼裡有光的你。該粉絲表示:昨天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我以為我可以創造一個天使」,你已經有啦。 某官博發文報導,翟天臨在中間劇場後臺接受採訪,談到復出話題,他表示自己是個演員,想繼續表演。
  • 翟天臨論文被扒造假,仝卓篡改身份後果嚴重
    學歷造假其實是娛樂圈常見的事情,但是很多明星都只是嘴上說一說,虛榮心作祟,表現出自己是學霸,之後也會被扒出真實的學歷信息。但是有的明星就不是這樣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娛樂圈聞名出圈的造假事件。首先最出名的就是翟天臨。
  • 假博士風波後女友不離不棄,是患難見真情?先看看翟天臨的背景
    粉絲數蹭蹭往上漲,翟天臨非常高興,去年8月26日時,翟天臨為了慶祝千萬粉絲,在某平臺上做了一場半個小時左右的直播。一位網友問他的博士論文能不能在知網被搜到?他說,「知網是什麼東西啊?」重複了兩遍,沒有直接回答網友的這個問題。知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文獻資料資料庫,也是最權威的。基本來說,在本科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知道知網,碩士學位以上的人是100%知道的。
  • 翟天臨如果真的學術造假,後果將會如何?
    最近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讓小編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事件的導火索是翟萌萌在直播的時候說了一句「知網是什麼」,身為職場老油條的我,除了知網,我還知道維普、萬方、龍源等等,這些可都是學術期刊論文大平臺,他身為一名北大博士後怎會不知道呢?
  • 北大確認翟天臨學術不端 一篇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要過幾關?
    學術不端正,親人兩行淚。不久前還在春晚小品中扮演打假警察的翟天臨,最近幾天被全民打假,其學霸人設造假話題引發持續關注。&nbsp&nbsp&nbsp&nbsp16日,北京大學發布公告,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決定對其作出退站處理,並責成相關學院作深刻檢查。
  • 翟天臨同期博士答辯名單20人,除翟天臨外19人知網都能搜到論文
    有網友曝光翟天臨博士期間的一篇論文的知網查重結果,重複率高達40.4%,翟天臨所在的那一屆博士答辯名單,共20人,除翟天臨外19人知網都能搜到論文。四川大學官網將翟天臨列入了學術不端案例。如果是最後授予博士學位那肯定是要上網的,不然教育部那關就過不去,現在就看北電怎麼回應了。他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的炫耀為什麼激起全民憤怒。他永遠不知道平民百姓為了獲得稍微好那麼一點點的教育資源,都要背負整個家庭的期望以及他們無私的付出。能讀到大學已經是過五關斬六將,還有千萬考研的學生。
  • 翟天臨論文抄襲?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
    上過本科的同學都知道,本科的論文的的重複率是不超過30%才算是合格的,而翟天臨就讀的是博士,那可是博士論文啊,重複率居然達到了40%,這樣也能過,讓人汗顏!翟天臨在娛樂圈也是被眾人所知,因為翟天臨在娛樂圈裡面,學歷算是最高的了,博士學位,但是隨著論文涉嫌作假的新聞出來之後,「學霸」的人設就已經沒了。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全部失守?
    來源:中國之聲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的事件備受關注。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組成專項工作組,進駐學校督促指導開展工作,北京市紀委市監委也對相關問題的調查工作進行督導。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而後更是牽出了賀海波的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隨著更多消息的曝光,李連達院士小組在2006年以後發表的論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賀海波署名的僅佔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連達署名,李院士以不知情為由想置身事外。不少質疑者稱賀海波的造假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課題組造假,浙江大學對賀海波的處罰為捨車保帥,而李連達院士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 翟天臨碩士論文曝光!三萬字有一萬字抄襲,還是抄襲陳坤的!
    近日,翟天臨深陷涉嫌學術造假風波,不但遭到人民日報、紫光閣、共青團等媒體點名,還牽扯出北電背後一系列大瓜,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到風波影響,翟天臨出行也比以往低調許多,被拍到時全身都用衣服緊緊包裹,但即便這樣低調行事,成為眾矢之的的翟天臨事業還是免不了受到影響。
  • 翟天臨不知道、惹怒大學生,知網到底是什麼?
    春節期間,大家(尤其是還在攻讀本碩博的同學們)的朋友圈想必都被「翟天臨賣博士人設,卻不知道何為知網」刷爆了。這條消息之所以勁爆,就是因為對於每一個頭懸梁錐刺股寫論文的學子來說,知網大名實在是如雷貫耳。就算不用,總不能聽都沒聽說過吧?
  • 公司董事長學術造假,博士學位被追回。網友:幹得漂亮!
    學術不端一直是中國教育界難以徹底消抹的黑點。即便國家已經大力出手整治,但仍有不少的投機分子出於種種目的,偽造學歷,偽造學位證書。從李連生(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得主)到翟天臨(中國內地影視演員),再到本次要提到的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劉萍。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他指出,官員或者明星讀博士,學校可能是給他一個博士的頭銜,然後去相應地獲得一些資源,這樣一來,老師可能一方面疏於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沒想到要去嚴格要求,由此就導致了網友很容易找出的問題。 根據北京電影學院博士學位申請的相關規定,翟天臨在答辯前需要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
  • 翟天臨博士論文原文哪裡看 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博士論文遭質疑
    #翟天臨論文##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的瓜大家吃了嗎。我來詳細總結一下吧。網友對翟天臨的質疑主要是:1,在直播裡,翟天臨第一次讀到「知網」時明顯斷點卡殼,這種遲鈍是不熟悉的自然反應。粉絲認為是翟不願意回答,所以故意裝傻。但問他的學術作品,和問他的影視作品一樣,本質是捧他,找不出不願意回答的理由。
  • 翟天臨不識知網?學術不端被四川大學當做案例寫入官網
    還有網友曾曝出在知網上找不到翟天臨的博士畢業論文,隨後發現他以往發布過的論文存在抄襲現象,文章原作者黃立華教授也在朋友圈表態疑似證實了抄襲2月8日,翟天臨工作室發表聲明,闢謠「學術不端」等傳言,稱學位完全符合校方要求。翟天臨論文由校方統一上傳,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公開,並表示翟天臨願承擔違背論文原創性的法律後果。
  •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通過?
    教育部見多識廣,對翟天臨輿情背後可能存在的貓膩是十分清楚的。人們只是盯著翟天臨那篇不到3000字的一般性論文重複率高得離譜,而教育部的視野卻要開闊得多。2月15日,教育部發言人表示,除了要求有關方面迅速核查翟天臨相關問題之外,重點在於「調查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了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教育部回應絕不姑息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1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被問到此問題時表示,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教育部絕不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破壞學術規範,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
  • 分析30萬條微博評論,看畢業生與翟天臨的愛恨情仇
    畢業臨近,因為年初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很多學校將論文通過的難度由easy提升到hard,查重率由以往普遍的30%降為20%、15%甚至10%……為了降重,這屆畢業生的擴句改論文改到頭禿的畢業生們在崩潰和不理智的狀態下,會先來發洩一通,「恨」「殺」「死」「滾」等字眼持續出現在翟天臨的微博評論中,畢業生問天問地:又不是我一路水上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