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曝光翟天臨博士期間的一篇論文的知網查重結果,重複率高達40.4%,翟天臨所在的那一屆博士答辯名單,共20人,除翟天臨外19人知網都能搜到論文。四川大學官網將翟天臨列入了學術不端案例。雖說「娛樂至上的時代」,學術科研依然不可有一絲半點的妥協,一絲不苟必須嚴謹
6月畢業,現在知網查不到論文也有可能,比如延期畢業還在修改中,或者申請保密(概率較低)。如果是最後授予博士學位那肯定是要上網的,不然教育部那關就過不去,現在就看北電怎麼回應了。
他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的炫耀為什麼激起全民憤怒。他永遠不知道平民百姓為了獲得稍微好那麼一點點的教育資源,都要背負整個家庭的期望以及他們無私的付出。能讀到大學已經是過五關斬六將,還有千萬考研的學生。普通家庭的孩子,讀書有多他媽心酸,今天錘翟天臨這樣明目張胆學術造假走後門的人就有多執著。
他沒有論文是怎麼拿到學位的,學位的事學校做不了主啊,我記得的我的本科論文還有紙質版和電子版的留在學校,學校說教育部會抽查,還有一部分同學的學號不好1,5之類的論文被查,其餘的論文抽查,流程應該是學校覺得你論文可以,答辯查重都沒問題然後向教育局申請學位吧,如果論文有問題對學校影響很大
有網友說,我們辦公室的12個博士,開個題都要抑鬱了,十一點以後離開研究所是日常,發了三十多篇文章各種核心一作的師姐擔心找不到好工作。博士不是光環,不是榮譽,是肩上重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博士也不是擁抱掌聲和鮮花的演員,是連接歷史和未來的橋梁,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偉大戰士。 去年的一場報告上,萬鋼主席談及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時說,「要通過科研人員的『自律』、制度建設的『他律』和社會大眾的監督,實現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不給『稗草』在學術共同體中生存的機會。」希望這句話對長在娛樂圈和學術圈交集的稗草也作數。 這樣一個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真希望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人的社會分工可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但每一個人都是通過拼搏奮鬥才換來擁有的。以及各家洗地的粉絲也辛苦了,正常讀書畢業都要拿來說一說,選擇了這條路做這些不正常嗎?還有是不是對在國外大學念書有什麼誤解,收到con offer和research碩士畢業,甚至讀完博士離了十萬八千裡,更別拿什麼交換遊學之類的出來做文章了……尷尬。
這個瓜有問題的。首先,這19個人在知網能搜到的不是畢業論文,而且期刊論文之類的小論文;其次,19人中也有人的論文沒有C刊。吃瓜也要悠著點啊,吃到假瓜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