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調研、審查、盲審、答辯……翟天臨論文一路綠燈,誰開的?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的事件備受關注。目前,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組成專項工作組,進駐學校督促指導開展工作,北京市紀委市監委也對相關問題的調查工作進行督導。

15日,教育部回應稱,絕不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行為。16日,北京大學發布通告,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決定對其作出退站處理。

不論是博士畢業,還是博士後錄取,要想跨入和走出高等院校的大門,都理應通過層層考核與篩選。然而,這些讓普通人望而卻步的「難關」,卻讓網友們在短短幾天找出了諸多「破綻」。是學校真的沒有發現,還是存在「貓膩」?漏洞背後反映了哪些深層次原因呢?

教育部回應:絕不姑息

2月1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被問到此問題時表示,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教育部絕不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破壞學術規範,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

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2月16日,北京大學發布公告,承認在翟天臨進站材料審核、面試和錄用過程中,合作導師、面試小組和光華管理學院存在學術把關不嚴、實質性審核不足的問題;同時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決定對其作出退站處理,責成光華管理學院作出深刻檢查。

專家:翟天臨事件背後涉及多方面深層次問題

一般而言,攻讀博士學位,最少需要三年時間,多則七八年也是常見。有數據顯示,我國博士延期畢業率高於56%,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畢業。但是不知道知網為何物,論文「查重率」過高的翟天臨不僅順利畢業,還風光的成為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背後,其實已經涉及到培養模式、導師指導方式以及評價制度等多方面深層次問題。

近年來,除了明星被曝論文抄襲,企業高管、官員也都在跨界成為名校的「博士」。熊丙奇表示,名人憑藉權力、地位、財富而非學術能力獲得學術光環的背後,無非是「利益交換」四個字。

熊丙奇:「比如說大家關注的就是官員或者明星讀博士,學校可能是給他一個博士的頭銜,然後去相應地獲得一些資源。這樣一來,老師可能一方面疏於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沒想到要去嚴格要求,由此就導致了網友很容易找出的問題。」

曾通過「雙盲審」、論文答辯會導師均不直接參與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官網上,記者查到了博士學位申請的相關規定。翟天臨需要在答辯前,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

此外,論文應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並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博士學位論文字數要求為8萬~15萬字。

如果說以上的這些規定,依賴導師的判斷的話,博士論文還要經過「雙盲評審」,就是指將評閱人姓名對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隱去,同時將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姓名對評閱人隱去而進行的學位論文評審工作。顯然,這個看似公正嚴格的環節也「形同虛設」。

最後,學校要舉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既然是委員會,肯定不止一個專家。北京電影學院規定,答辯委員會由5位或7位本學科具有正高職稱(原則上應為博士生導師)的專家組成,至少有2位校外專家,由校外專家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導師不擔任本人所指導博士生的答辯委員會成員。遺憾的是,網友能發現的問題,如此多的專家學者卻視而不見。

從開題、調研、撰寫,到審查、盲審、答辯,一篇博士論文的產生,環節不可謂不多,制度設計不可謂不完善,但為何卻一一失守?翟天臨事件不應該成為個案調查的終點,而應該是整頓高校學術腐敗的開端。

編輯 | 王嘉琦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全部失守?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博士生論文需經過:開題、調研、撰寫、查重、審查等環節有網友認為,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一直熱度不減,並非單單因為他演員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引發了公眾心中「教育公平」的底線從博士入學到畢業,一路要過過關斬將,入學考試難、專業學習枯燥、文獻開題複雜、科研實踐繁瑣、畢業論文寫作更是難上加難。山東省社科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白利寅直言,讀博的過程就是一種煎熬:「我自己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的確感覺到是一種煎熬,最後出來的博士論文的成果其實不是特別滿意,但是我覺得大致達到一個要求了。我扁桃體發炎,一直發燒,就是匆忙地在撰寫,頭髮也白了一半。」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但是不知道知網為何物,論文「查重率」過高的翟天臨不僅順利畢業,還風光的成為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背後,其實已經涉及到培養模式、導師指導方式以及評價制度等多方面深層次問題。近年來,除了明星被曝論文抄襲,企業高管、官員也都在跨界成為名校的「博士」。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但是不知道知網為何物,論文「查重率」過高的翟天臨不僅順利畢業,還風光的成為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背後,其實已經涉及到培養模式、導師指導方式以及評價制度等多方面深層次問題。近年來,除了明星被曝論文抄襲,企業高管、官員也都在跨界成為名校的「博士」。
  • 北大確認翟天臨學術不端 一篇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要過幾關?
    &nbsp&nbsp&nbsp&nbsp一篇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要過幾關&nbsp&nbsp&nbsp&nbsp北大確認翟天臨學術不端,對其作出退站處理;其博士論文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 女碩士被抽中參加論文盲審:患上"翟天臨風波後遺症"
    一些學生將怨氣留在了翟天臨的微博下面,認為是他的醜聞,帶來了更嚴苛的審核。但也有人認為,學生們只是將畢業季歷來就有的壓力,「遷怒」於此。實際上,教育部對於高校畢業論文的審查一直在強化當中。「一年比一年嚴。」
  •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通過?
    由此看來,惹上麻煩的不只是翟天臨,估計北電的博士授予權以及相關導師的博導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按照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定,申請博士學位之前,應該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在此前提條件之下,還得通過博士論文的「盲審」與答辯。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根據北京電影學院博士學位申請的相關規定,翟天臨在答辯前需要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此外,博士論文還要經過「雙盲評審」,就是指將評閱人姓名對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隱去, 同時將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姓名對評閱人隱去而進行的學位論文評審工作,顯然這個看似公正嚴格的環節也「形同虛設」。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是否應對精英教育進行反思?
    青鋒電影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論文造假,引發網絡熱議並成為公眾話題,表面看似針對翟天臨本人,但其能夠引發大多數人關注,在於這個問題戳中了不少人心中「教育公平」的底線。據稱,從博士入學到畢業,一路要過過關斬將。要經過「入學考試難、專業學習枯燥、文獻開題複雜、科研實踐繁瑣、畢業論文寫作更是難上加難」這些關口。有媒體報導稱,山東省社科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白利寅直言,讀博的過程就是一種煎熬。他說,「我自己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的確感覺到是一種煎熬,最後出來的博士論文的成果其實不是特別滿意,但是我覺得大致達到一個要求了」。
  • 專家如何盲審碩士學位論文,會故意給個差嗎?
    2019年的碩士生學位論文全面採用抽選雙盲審(研究生和審稿專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臨博士事件。鑑於畢業碩士生的人數60餘萬,採用之前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模式難度比較大、不現實,因此只能採用學院組織的專家盲審模式(學院自行聯繫專家送審),而不是全國同行業的專家庫系統隨機分配(類似於博士學位論文盲審、青年基金評審等)。不過部分高校針對部分發表過高水平期刊論文的碩士生可以"免盲"。
  • 畢業論文盲審的環節及其評判標準(內部盲審、外部盲審全過程)
    這兩份文檔都分為如下幾部分內容:論文題目、研究方向、評審意見、修改意見、評審結果、專家籤名和評審時間。其中,老師們需圍繞如圖所示的七個引導方向對學生論文進行審查,並組織評審意見,將其填在評審意見欄中。這個階段是會刷人的,不合格的論文就沒有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資格了。這個階段有兩次審核機會,一共三個外部專家盲審。我們提交之後,大概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看到外部盲審的結果。在外部專家盲審的評閱結果中,有分評議項目、評議要素、分值以及評分。
  • 揭秘:學位論文盲審,評審老師如何評?是否會故意不讓過?
    翟天臨「學術不端」被曝光處理後,論文抽檢力度提升。同時,不少院校的碩士學位論文也開始全面或抽籤盲審。這可把不少學生愁壞啦!以抽籤為例,系統內提交後,等待結果期間就開始焦躁不安。截圖是她自己未被抽中盲審,開心得要死。受疫情影響,這批碩士生隔離在家,比去年的學生更擔心自己能否正常畢業。事實上,大家比較擔心是不知曉收到論文的老師如何評審,是否會故意不讓過。當然,也有對自己論文的信心不足,送審之前還在一次次修改打磨,越改小問題越多。
  • 研究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升級!畢業恐進入「寒冬期」?
    "盲審""查重"猛於"虎"在微博、網絡論壇上,有同學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今年愈發嚴格的論文審查,「早知道有『翟博士』這回事,我應該抓緊畢業的!」2019年初,隨著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並投入800萬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而相應的,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了。唐盛告訴記者,過去只有少數院系抽檢盲審,現在大多數院系要求畢業論文在答辯前,必須經過「盲審」關。
  • 關於2018年春季提交學位論文盲審的通知
    各位同學:為做好2018年春季碩士學位申請工作,現就論文盲審,明審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受理條件1、論文查重合格或復檢合格者;2、所提交的論文符合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3、資格審查通過,沒有掛科;4、經導師審核同意送審.
  • 學人資訊| 受「翟天臨事件」影響,畢業生論文「盲審」力度劇增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被國外學者舉報造假,一作回應:抱歉,用混圖了據荔枝新聞報導,曾舉報曹雪濤論文造假的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12月10日在tweet、pubpeer上再度發文,指出中國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院士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部分圖片都存在特別相似的情況。
  • 學位論文盲審未過,碩士畢業延期半年,後續問題如何應對?
    南航2360名碩士研究生完成「雲」答辯》,其中南航15個學院2360名碩士完成了學位論文線上答辯(95.8%)。事實上,江蘇省高校論文送審、答辯的進度是較快的,其他區域不少高校正在送審或剛返回評審意見。在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發生後,更多高校提升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比例或整體盲審,對論文質量儘量更好地把關。
  • 分析30萬條微博評論,看畢業生與翟天臨的愛恨情仇
    ▍畢業季來臨,多角度開噴3月2日到5月26日,隨著查重標準的發布,開題、初稿等任務的進行,開始陸陸續續有學生來到他的微博下發洩怒火。5月27日,隨著「翟天臨」熱搜詞條的出現和畢業論文壓力的增加,學生們都想起了這個「罪魁禍首」,從那天起,翟天臨微博評論迎來新一輪的激增。
  • 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能通過麼?
    2020年4月底,全國高校即將陸續開學,60多萬研究生畢業論文即將面臨盲審工作。由於前幾年研究生畢業論文抽查出現了剽竊、作假等現象,現在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很嚴格,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大咖們,你們準備好了麼?
  • 碩士學位論文抽到盲審,提交後發現幾處圖表標註有錯誤,會掛掉?
    晚上,小西有在看2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初稿,10日將組織網絡預答辯。按學校文件要求,只有通過預答辯,才能安排論文送審、答辯和畢業。一旦預答辯不過,將會延期畢業,趕不上6月份的學位授予。在之前一篇「碩士生畢業答辯PPT如何準備」的文章評論中,看到有朋友新的留言:小西老師,您好!我們學校已開始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工作。在翟天臨博士學術不端事件之後,和博士生類似,學校要求部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
  • 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盲審嗎?
    需要盲審的,隨著教育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特別是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越發嚴格,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對碩士畢業論文進行雙盲評審(評閱專家和學生互相不知道名字、,嚴格的高校是百分百盲審,一些則採取一定的比例原則盲審。 一般的高校在論文答辯前都要進行論文盲審,會隨機抽取幾篇論文,統一送審。
  • 江蘇研究生質量監控升級:「盲審」「查重」力阻矇混過關
    「盲審」「查重」升級2019年初,因為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並投入800萬元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在微博、網絡論壇上,有同學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今年愈發嚴格的論文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