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學位論文盲審,評審老師如何評?是否會故意不讓過?

2020-12-05 帥小西De

翟天臨「學術不端」被曝光處理後,論文抽檢力度提升。同時,不少院校的碩士學位論文也開始全面或抽籤盲審。這可把不少學生愁壞啦!

以抽籤為例,系統內提交後,等待結果期間就開始焦躁不安。一旦被抽中,評審結果返回之前更是吃不香、睡不好。之前,還有不少女生脫髮的。

今天(3.25日),小西在平臺就有看到學生留言。截圖是她自己未被抽中盲審,開心得要死。受疫情影響,這批碩士生隔離在家,比去年的學生更擔心自己能否正常畢業。

事實上,大家比較擔心是不知曉收到論文的老師如何評審,是否會故意不讓過。當然,也有對自己論文的信心不足,送審之前還在一次次修改打磨,越改小問題越多。

要是送審後,自己又發現表頭、圖例等細節有錯誤,或是幾個錯別字,估計就更慌。有人會說,送審後為何還要改?通常,大部分學生要一直改到答辯後導師最終籤字同意上傳的一刻。

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小西評閱過不少學校送審的學位論文。上周我們專業進行了碩士生預答辯,期間看過不少學生的論文,12人小組中就有3人待定(修改後再評)。為什麼這麼嚴格?

因為專業不敢「放水」,就算盲審、答辯給通過,學生畢業後的抽檢也可能會出問題。抽檢不合格對學校、學院與學科都有極大影響。比如說,2019年江蘇、廣東兩地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就爆出184篇不合格論文,4所985大學上榜。

結合近期不少學生的學位論文會送審,小西剛好就這個話題聊聊,說說學生比較關心的2個問題:

1.論文送來後,老師是否會認真評?

不少985高校研究生說過,在讀時幫導師評審過送來的學位論文。個別導師比較忙,但是給學生前會翻閱,給出評審決定後讓學生細化意見。

事實上,絕大部分老師是自己看、打分與填寫評閱意見。一般,一本博士論文要1-2個小時,碩士生論文1小時左右,關鍵的看論文核心內容,個別小細節不會死抓不放。

遇到研究跨度太大的,老師們也會以「不熟悉內容」拒絕。

2.老師不會隨便打分,更不會故意不讓過。

評審論文是件很嚴肅的事情,老師們會嚴肅對待。只要不出現致命性問題,或是論文爛到實在沒法看,都不會太為難。

不過,也想對部分導師說,在學生送審之前多指導幾次,有些送審的論文一看就是沒有認真改過。當然,也可能是學生完成太晚,沒發剛給自己導師修改。

另外,論文評審也會有個底線,就是也不會故意「放水」。其實,很多專家被喊去參加外校碩士生答辯,現場聽匯報、翻閱論文15分鐘,一樣會發現不少問題。

針對導師喜歡「散養」的碩士生,學位論文可以請同專業其他導師,或自己博士師姐把把關。幾個畢業的同學彼此看也行,也會發現不少問題。

就算送審不過,除了可以申訴,學院也會組織二次評閱。因此,盲審不過並非一定會延期,別焦慮。

你們覺得呢?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專家如何盲審碩士學位論文,會故意給個差嗎?
    鑑於畢業碩士生的人數60餘萬,採用之前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模式難度比較大、不現實,因此只能採用學院組織的專家盲審模式(學院自行聯繫專家送審),而不是全國同行業的專家庫系統隨機分配(類似於博士學位論文盲審、青年基金評審等)。不過部分高校針對部分發表過高水平期刊論文的碩士生可以"免盲"。
  • 學位論文盲審未過,碩士畢業延期半年,後續問題如何應對?
    在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發生後,更多高校提升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比例或整體盲審,對論文質量儘量更好地把關。昨天,有個網友看了小西之前的文章,私信詢問盲審未過(一個修改後答辯、一個不同意答辯),延期半年該如何應對。
  • 碩士學位論文抽到盲審,提交後發現幾處圖表標註有錯誤,會掛掉?
    在之前一篇「碩士生畢業答辯PPT如何準備」的文章評論中,看到有朋友新的留言:小西老師,您好!我們學校已開始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工作。在翟天臨博士學術不端事件之後,和博士生類似,學校要求部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
  •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通過?
    這個「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自然還包括翟天臨是如何錄取為博士的,學校博士培養的各道程序是否規範,博士學位授予是否嚴格把握標準,博士導師是否盡到了責任以及水平如何,翟天臨的博士論文到底是怎麼回事等等公眾暫時還未關注到的問題。翟天臨曾在某活動中被人問到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
  • 研究生論文盲審結果出來後,有人歡喜有人憂,你的論文過了嗎?
    學校會將學生的畢業論文送到教育部平臺,然後教育部再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分發給不同的專家去審核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一篇論文需要兩名老師去評審,而這兩名老師是完全不認識彼此的,而且也不知道論文的作者是誰,更不知道另外一名評審老師是誰。
  • 一個導師的訴說:為何我會給盲審的學位論文「修改後再送審」?
    作為論文評閱專家,小西2019年校內、校外同樣評審過不少碩士學位論文。結果是校內、校外各給了一本"盲審"論文"修改後再審"(學生口中的"C")。也許,這個問答會有不少在讀的碩士生看到,小西換個角度來分享下論文評審為何會給"C",給出一些啟發。
  • 畢業論文盲審的環節及其評判標準(內部盲審、外部盲審全過程)
    這兩份文檔都分為如下幾部分內容:論文題目、研究方向、評審意見、修改意見、評審結果、專家籤名和評審時間。其中,老師們需圍繞如圖所示的七個引導方向對學生論文進行審查,並組織評審意見,將其填在評審意見欄中。之後評審人應對論文提出修改意見,此部分老師會詳細填寫修改意見,分點羅列。(校內老師對我的論文提出了非常詳細的修改意見,足足好幾頁,每一點都寫出了不足的建議以及該如何修改的引導思想,真的十分感謝評審的老師。)評審結果分為ABCD四檔。
  • 研究生學位論文外盲審返回結果不合格該怎麼辦
    為了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申請答辯之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會將同學們的學位論文送至盲審平臺,進行盲審。返回的結果也會有四種,優秀,即可參加答辯,良好,進行小修才可參加答辯,合格,進行大修才可參加答辯,不合格,本論文尚未達到授予碩士/博士學位要求。
  • 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盲審嗎?
    需要盲審的,隨著教育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特別是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越發嚴格,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對碩士畢業論文進行雙盲評審(評閱專家和學生互相不知道名字、,嚴格的高校是百分百盲審,一些則採取一定的比例原則盲審。 一般的高校在論文答辯前都要進行論文盲審,會隨機抽取幾篇論文,統一送審。
  • 博士論文盲審越來越嚴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不少於7年),我校的博士論文都要送校三名外專家盲審,盲審結果直接決定申請學位研究生能否答辯。   盲審結果分三個檔次:同意答辯、修改重評、不同意答辯。
  • 2019年論文盲審,研究生應該了解清楚這幾件事兒
    盲審是一種論文評審制度,為了保證審核的客觀公正性,導師在審閱論文的時候不知道論文的名字,即匿名送審,一般的高校在論文答辯前都要進行論文盲審,隨機抽取幾篇論文,統一送審。那麼盲審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的呢?
  • 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能通過麼?
    畢業論文盲審主要查看什麼?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與送審不同,盲審就是送審論文封面不出現導師和研究生的名字,同時評審老師對收到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做出實事求是、客觀的評價,促使研究生及其導師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和調整。
  • 關於2018年春季提交學位論文盲審的通知
    各位同學:為做好2018年春季碩士學位申請工作,現就論文盲審,明審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受理條件1、論文查重合格或復檢合格者;2、所提交的論文符合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3、資格審查通過,沒有掛科;4、經導師審核同意送審.
  • 碩士研究生外盲審結果返回的你應該做什麼
    是否可以如期進行答辯,早已公布,一般外盲審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四種情況。,但也不要過於高興而放鬆警惕,答辯也會有不通過的情況,雖然概率很小,但是卻仍會存在。修改後再將學位論文讓自己的導師進行複查,讓導師再給出一些意見,方可定稿,準備PPT參加答辯。一般為這條評審意見的同學多數是格式不足導致的,寫作態度不認真。整體結構上基本上銜接不會出現大問題,都是一些馬虎的小毛病,所以稍作修改即可,你的科研很優秀,只是學位論文出現了瑕疵而已,認真修改即可。祝你在答辯的時候取得優異的成績。
  • 今年起山大在職碩士學位論文均須盲審
    本報3月19日訊(記者 朱士娟)今年1月,山大一碩士畢業生身陷論文「抄襲門」,碩士學位被撤銷。日前,山東大學公布今年上半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盲審要求,出重拳整治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
  • 女碩士被抽中參加論文盲審:患上"翟天臨風波後遺症"
    「譬如寫一篇宋代法律的文章,可能會需要引用宋書刑法志裡面的一段話,但只要這段話之前被人引用過,你傳上去肯定會就被查是抄襲或者重複,為了變通,就只點明用了宋書的哪一段,只轉述那段話什麼意思,但不把那句話寫出來。」但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 研究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升級!畢業恐進入「寒冬期」?
    盲審專家也從三個,變成了五個,但凡有一個給出「不通過」的意見,論文就要被打回重寫,且修改率需達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給該專家再次審核。各高校今年也陸續發布了「盲審」的相關辦法或通知。比如江蘇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100%「盲審」制度。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教育部回應絕不姑息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1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被問到此問題時表示,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教育部絕不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破壞學術規範,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
  • 開題、調研、審查、盲審、答辯……翟天臨論文一路綠燈,誰開的?
    這樣一來,老師可能一方面疏於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沒想到要去嚴格要求,由此就導致了網友很容易找出的問題。」曾通過「雙盲審」、論文答辯會導師均不直接參與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官網上,記者查到了博士學位申請的相關規定。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教育部回應絕不姑息  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1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被問到此問題時表示,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教育部絕不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破壞學術規範,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