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學術不端」被曝光處理後,論文抽檢力度提升。同時,不少院校的碩士學位論文也開始全面或抽籤盲審。這可把不少學生愁壞啦!
以抽籤為例,系統內提交後,等待結果期間就開始焦躁不安。一旦被抽中,評審結果返回之前更是吃不香、睡不好。之前,還有不少女生脫髮的。
今天(3.25日),小西在平臺就有看到學生留言。截圖是她自己未被抽中盲審,開心得要死。受疫情影響,這批碩士生隔離在家,比去年的學生更擔心自己能否正常畢業。
事實上,大家比較擔心是不知曉收到論文的老師如何評審,是否會故意不讓過。當然,也有對自己論文的信心不足,送審之前還在一次次修改打磨,越改小問題越多。
要是送審後,自己又發現表頭、圖例等細節有錯誤,或是幾個錯別字,估計就更慌。有人會說,送審後為何還要改?通常,大部分學生要一直改到答辯後導師最終籤字同意上傳的一刻。
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小西評閱過不少學校送審的學位論文。上周我們專業進行了碩士生預答辯,期間看過不少學生的論文,12人小組中就有3人待定(修改後再評)。為什麼這麼嚴格?
因為專業不敢「放水」,就算盲審、答辯給通過,學生畢業後的抽檢也可能會出問題。抽檢不合格對學校、學院與學科都有極大影響。比如說,2019年江蘇、廣東兩地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就爆出184篇不合格論文,4所985大學上榜。
結合近期不少學生的學位論文會送審,小西剛好就這個話題聊聊,說說學生比較關心的2個問題:
1.論文送來後,老師是否會認真評?
不少985高校研究生說過,在讀時幫導師評審過送來的學位論文。個別導師比較忙,但是給學生前會翻閱,給出評審決定後讓學生細化意見。
事實上,絕大部分老師是自己看、打分與填寫評閱意見。一般,一本博士論文要1-2個小時,碩士生論文1小時左右,關鍵的看論文核心內容,個別小細節不會死抓不放。
遇到研究跨度太大的,老師們也會以「不熟悉內容」拒絕。
2.老師不會隨便打分,更不會故意不讓過。
評審論文是件很嚴肅的事情,老師們會嚴肅對待。只要不出現致命性問題,或是論文爛到實在沒法看,都不會太為難。
不過,也想對部分導師說,在學生送審之前多指導幾次,有些送審的論文一看就是沒有認真改過。當然,也可能是學生完成太晚,沒發剛給自己導師修改。
另外,論文評審也會有個底線,就是也不會故意「放水」。其實,很多專家被喊去參加外校碩士生答辯,現場聽匯報、翻閱論文15分鐘,一樣會發現不少問題。
針對導師喜歡「散養」的碩士生,學位論文可以請同專業其他導師,或自己博士師姐把把關。幾個畢業的同學彼此看也行,也會發現不少問題。
就算送審不過,除了可以申訴,學院也會組織二次評閱。因此,盲審不過並非一定會延期,別焦慮。
你們覺得呢?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