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博士死因之謎,「都上到博士,為什麼畢不了業?」

2020-12-04 奶爸聊教育

前兩天,已經失聯了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屍體在一個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網絡中關於他的死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甚至還有很多自媒體也趁著這個機會,開始蹭著各種熱點,進行無端的揣測和杜撰,仿佛「一個著名高校的死」成為了一場「媒體的狂歡」。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要做的只是根據所了解的信息,做一個合理的推斷即可,不要做任何消費死者,混淆視聽的事情。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一段劉春楊出事後,相關媒體對劉春楊的父母採訪時,透露的一個信息:劉春楊曾經對父母說過因為畢業論文一直還沒有發表出來,所以,原本已經可以畢業的他不得不延遲一年畢業。不論劉春楊的死到底與畢業有沒有關聯,至少從這個方面顯露出博士畢業難的現狀,而這一點其實也早已是很多在讀博士或者順利難道博士學位的人承認的事情。因此,今天的話題就是博士為什麼畢業難?

首先,從績點談起。或許很多人會以為績點會是博士畢業的一個重要考評依據,不幸的是——你猜錯了,在這裡可沒有任何人會關心成績,因為對於在讀博士而言,所謂獲得的最優績點只不過是對於你的一個最低要求而已。但是,可悲的也是如果你的績點不那麼讓人滿意,就勢必會讓你拿出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課堂上。那麼,糟糕的事情就出現了,你在課堂上花費的時間越多,相應的你花在研究的時間上就被減少了。而對於博士而言,最初兩年,學生們的當務之急是找一個導師,然後選擇一個研究領域,然而閱讀大量與之相關的論文,再儘可能多的嘗試一些小型的研究項目,這才是一個能夠讓你正常甚至快速畢業的正確方法。花太多時間用在功課上,那麼想要做這些事,精力必然會被分散。

其次,在談觀念。很多人抱著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前來報考博士。但是,如果在這個觀念上沒有釐清的話,很容易在讀博士的時候顯然混亂與彷徨。因為,讀博士是一個需要有針對性學習的事情,它更多的講究深度挖掘而不是廣度的研究。所以,若是你讀博士的時候,依舊還保持著興趣廣泛的愛好,去參加一些和本專業毫無關係的課程,這就是浪費時間的典型。要知道博士生到了第三年年底的時候,將需要至少完成150篇論文的閱讀以及深度了解,這樣才能保證之後自己寫下的畢業論文不會走入前人曾經「踏進過的河中」。

但是,還有一類人也同樣讓人感到焦急,他們知道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什麼,於是,為什麼搜索相關內容,深度了解行業,因此花費了大量時間在閱讀資料上,以至於到了後期,他們會猛然驚醒,等到他們決定要開始進行課題研究時,時間卻不夠了。不論是這一種,還是剛才提到的那一類博士生,這些都不是導師喜歡的類型,想要順利畢業可不容易。但是,如果你能夠接受「晚畢業」的結局,其實,在讀博士也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更多知識的平臺,他會讓你接觸到以前你從未觸及的知識,前提是不要讓你的導師討厭你,或者說浪費導師的資金。

接著,再來聊聊學霸。能夠考上博士的往往大多數都是我們嘴上時常掛著的「學霸」,這些好學生會提前把導師在看到論文後會問到的各類問題想到,接著,糟糕的就來了,他們為了讓自己的論文足夠完美,於是,就開始不停給自己的論文做修正,直到每一處結構都完美無瑕了,才會真正開始寫作。所以,當你開始寫博士論文或者論文出現問題時,不要力求完美,因為寫論文本就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遇到問題稍微改進一下,考慮到收益遞減點的問題,估計改正兩三次之後,論文也就差不多了。「鑽牛角尖」式的苛求完美,並非不好,只是,付出與收益會嚴重失衡。

劉春楊的死因,我們無法得知。但是,警察目前有監控可調,有法醫可檢,有死者的手機可查,還有親友可以走訪,他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死,終會水落石出。這篇文字只是希望現在正在讀博士、或者準備讀博士的人們能夠清楚「為什麼博士畢業這麼難」,做好一個心理準備。如果能夠因此安排出一份合理的博士就讀計劃,就便更好。父母養育不易、長大成才不易,不要陷入認知誤區,人生可期,未來可期!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還有哪些方面讓博士畢業難的原因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博士自殺,誰之過?
    失聯中科大博士確認蒙難,雖說現在還不能100%確定是自殺,但現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暫時就認為其是自殺吧。對於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的離世,大家都很痛心,但這也不是第一例博士自殺了,前有西安交大博士,後有浙江大學博士自殺,確實要讓我們大家好好反省一下了。
  • 中科大博士投河:為什麼知識越多,懂得越多,人反而越脆弱?
    在翟天臨博士論文造假轟轟烈烈發酵進行的同時,中科大博士春節前失蹤的事件也在一直緊鑼密鼓的尋找搜救中,但不幸的是,就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在他失蹤的水庫中打撈出了遺體,劉春楊博士遇難被證實。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能夠享受得了多大成功,就應該能擔得起多少挫敗。但有時候人的知識越多,心理的承受能力反而越脆弱。雖然中科大博士楊春榮的死因還在調查中,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對於失聯遇難的原因,家裡人曾表示他曾向父母透露過,因為畢業論文還沒有發出來,可能要延期一年畢業,所以學業和就業的壓力都比較大。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
  • 中科大畢業到斯坦福讀博士,他卻懸梁自盡?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這是他博士在讀的第五年,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短短的一個春節,兩位博士生相繼出事,一個國內,一個國外,一個失蹤後溺水身亡至今仍為查明原因,一個在博士畢業前夕被發現在實驗室內上吊,而他們的本科竟然都是中科大畢業。
  • 中科大博士已死亡:博士們的壓力大到你無法想像……
    就在昨天,已經失聯15天的中國科大博士遺體在某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看到這個新聞,學霸姐姐實在是覺得很痛心,劉同學今年28歲,是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劉同學的家人也說,他從小到大學業方面一直都很順利,這是第一次出現畢業延期的情況,家人表示劉同學可能是面臨畢業和就業壓力,「我們都知道博士難畢業,也開導過他,不至於失蹤。」
  • 中科大失聯博士的最後人生: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按照家裡的規劃,他會在28歲這一年拿到博士學位、找到工作,也會把談戀愛提上日程。如今,一切都成泡影。失蹤的博士消失的前一晚,劉春楊睡得比平時要早一些,不到12點就上了床。劉春楊才四五歲時,村子裡的人就常常看到,上小學的大姐劉春惠天天牽著他的手,穿過田埂,走半個小時,帶他一起到學校聽課。等劉春楊自己上了學,每年都會提前買好下一學期的課本,先在家自學。時至今日,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的課本,仍一本不落地摞在他的房間裡。
  • 中科大博士」自殺」真相探究:博士畢業難?地勘專業就業難?
    全國高校博士研究生實際就讀年數是多少,我沒做過統計,但就我們地勘專業而言,可以很客觀地說,年限雖然規定是3年,但能按期畢業的博士卻沒多少,很多都是延期畢業,半年、一年,乃至兩三年都不稀罕。延期越長,越拖到最後,學生本人的精神壓力自然會成倍增加。
  • 拿破崙死因之謎,死於謀殺,還是胃癌?
    可他的死因多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歷史學家、研究拿破崙的學者以及眾多的拿破崙迷們一直爭論不休。看起來謀殺論最為合情合理,也最解釋的通,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理論能夠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原因。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查閱了一下拿破崙的家族史,其祖父、父親、三個姐妹和四個兄弟全部都死於胃癌。胃病是拿破崙·波拿巴家族的遺傳病,而拿破崙去世前的五個月,拿破崙瘦了十一公斤,這正是胃部癌性潰瘍的明顯表現。
  • 如何一眼就分辨出本科、碩士和博士?
    讀博後,學習、工作壓力更大,用了很多偏方,也沒能停止脫髮,腦門到頭頂的頭髮都變得稀疏。2、對待八卦的區別想當初小翟 「博士」 不知知網為何物,一度讓學術圈群起而攻。本科生:我吃瓜。(反正也畢不了業)3、答辯時的區別學士、碩士和博士,要想拿學位,逃不過的都是畢業答辯,但是同樣的答辯,不一樣的精彩。本科:一個月完成畢設,得 50 頁 PPT,撐過 5 分鐘答辯就是勝利。
  • 西安交大回應博士生溺亡事件:停止該博導研究生招生資格
    1月1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引發社會關注。據該報導,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認定,無證據表明系刑事案件。據楊寶德與博士生導師的聊天記錄及其身邊同學親友反映,楊寶德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
  • 新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18位博士都是誰?學位編號10001的第一博士是誰
    一直以來,博士學位都是代表了做學問的最高成就,上百年來,世界各國都相繼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博士人才,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建立自己的人才庫,再加上歷史原因,造成一段時間的人才斷檔,直到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才有了自主培養的新型大學生,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真正稱得是天之驕子,第二年,我國才有了研究生學位,當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是
  • 你知道讀博士到底有多大壓力麼 中科大博士失聯 6年未發論文
    就在前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中科大博士生失聯死亡: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中科大失聯博士6年未發論文#近日,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
  • 西交大暫停溺亡博士女導師招生資格 女友:符合預期
    據中青在線1月19日報導,西安交通大學當天回應該校博士生楊寶德之死,稱其博士生導師周筠確實存在讓學生到家裡打掃衛生、陪同超市購物、洗車等行為。校方已取消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關於西安交大對周筠做出的「取消招生資格」的處理結果,吳靜坦言,結果「基本符合我的預期,我知道讓學校開除這個老師的可能性太小了。」
  • 造假的翟天臨,不知道中國的博士有多慘
    與此同時,「中科大失聯博士遺體被發現」的新聞和翟天臨道歉信一起出現在熱搜中,這位已經讀博四年半的博士生,最終也沒能拿到孜孜以求的學位證書。中國的博士越來越多了博士難讀,但在中國,讀博的人一點也不少。博士學位的授予突破1萬人規模,美國用了100年時間(1861-1961 ),而起步較晚的中國博士學位發展之初就開始了「一路狂奔」。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我們非常清楚,北大在各省市的招生名額並不多,競爭異常激烈,考生想要搭上北大這班車,真是太難了。當然,高考沒有機會上北大,日後還可以通過努力,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如果能夠考上同樣也是了不起。他是家中老么,一家人的希望張某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的農村,兄妹6人中他是老么。他上學讀書後,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挺有上進心,但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 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神童尹希如今怎麼樣了?
    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成為「方仲永」,學業和情商同樣出色,並在17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如今已是哈佛正教授的他,卻飽受爭議……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天才尹希尹希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其他80後還在摸魚捉蝦的時候,他的爸媽就要求他學畫畫、下圍棋了。
  • 中科大博士失聯15天後死亡後續: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很頹廢
    1月31日凌晨,他從學校宿舍離開後失蹤,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 「從神奇的生物學現象到有趣的科學探索」 - 謝燦博士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理工學院組織召開了以「從神奇的生物學現象到有趣的科學探索」為主題的生物講座。
  • 中科大博士畢業6年考專科獲認可!「唯學歷唯成績」評價標準轉變
    近日,一則中科大博士畢業6年後考專科的消息在網上傳播,「中科大博士」倒回去考「專科」倒算是新鮮事,對此,網評也是兩邊倒:有人認為是浪費教育資源,瞎胡鬧;有人則認為其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我個人認為是贊同的。
  • 新冠肺炎爆發之際,國際病毒權威Frank Plummer博士猝死之謎
    一、 事件的開始前不久,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帖子,作者聲稱是加拿大著名病毒學家Frank Plummer博士的印度裔學生。二、 Frank Plummer博士之死2020年2月4日,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參加肯亞奈洛比大學的一個愛滋病研究會議時暈倒,送入醫院後被宣布死亡。他就是國際知名的病毒學家Frank Plummer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