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2015年3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榮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第十七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本屆亞太地區的唯一獲獎人,也是自1998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四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謝毅的獲獎理由是: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二維超薄半導體能提升光電、熱電轉換效率。評委會指出,包括謝毅在內的5位獲獎者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深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推進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談及獲獎感受,這位女科學家謙遜地表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對我個人和我的研究組的肯定。我深知每個獎項都不僅僅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未來工作的期望,激勵我繼續從事出色的研究工作。」
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廠當助理工程師
在工廠的4年不是浪費,「鍛鍊了我注重細節的習慣和不怕困難的勇氣」
如今在固體化學領域斬獲頗豐的謝毅,真正確認自己對科研的興趣,是在大四。
「在大學的前三年,我並不確定是否喜歡化學。」謝毅回憶,高中時,她最喜歡物理,還得過全校競賽的第一名,但高考時意外失利,化學卻考得特別好,被錄取到廈門大學化學系。「記得大四的一堂課上,一位教授向我們展示出原子不同排列構造出的美妙的固體晶體結構,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化學的魅力。這些美妙的晶體結構激發了我極大的興趣,從此決定一生投身科研工作。」
1988年,謝毅大學畢業。在統一分配工作的年代,她並沒有機會直接走上科研之路,而是被分配到合肥的一家化工廠當助理工程師。剛剛大學畢業的她正好趕上了工廠的一件大事——新成立的分廠上馬新產品,要籌備3個分析化驗室。從化驗室的整體設計、儀器購置,到原料、中間物和最終產品的質檢標準制訂,以及對37位分析技工的培訓,這些很有挑戰性的工作都落在年僅21歲的謝毅身上。
謝毅並沒有把在工廠的4年當作是一種時間的浪費:「那段時光是我第一次獨當一面去做一項系統、複雜又責任重大的工作,鍛鍊了我注重細節的習慣和不怕困難的勇氣。」分廠正式建成投產之後,謝毅的生活歸於日復一日的生產和質檢,這讓謝毅想重返校園,繼續自己的科研夢。她報考了中科大應用化學系,成為錢逸泰院士的弟子,開啟了自己的學術科研之路。
兩年裡她的課題組沒有發表一篇有分量的論文
她給自己和學生們減壓:「別人運氣好吃肉,咱們就啃骨頭」
在謝毅的科研「圖譜」上,有兩次非常清晰的轉型。
將溶劑熱合成技術發展成製備Ⅲ—Ⅴ族非氧化物的方法,是謝毅的博士論文選題,有關成果於1996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謝毅是第一作者。這一系列成果不僅入選了無機專業教科書,還獲得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迄今在無機合成領域,溶劑熱合成仍然是重要的固體合成方法。
之後,謝毅繼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她敏銳地洞察到,當時學界對無機材料結構的探索往往很難建立在清晰的原子分子層次上。
謝毅帶領自己的課題組另闢蹊徑,注重從固體化學的基本原理出發,從物質的內在特徵結構為導向來控制它們的生長,同時建立和發展了系列結合特徵晶體結構和特徵模板導向的二元協同策略來構築三維組裝結構。這些工作後來獲得了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這次轉型之後,謝毅和她的小組遭遇了研究上的瓶頸。
從2007到2008年,她的課題組沒有發表一篇有分量的論文。學生們都有些洩氣,而這位女掌舵人卻沒有亂了陣腳,她一方面分析原因,另一方面幽默地給自己和學生們減壓:「別人運氣好吃肉,咱們就啃骨頭唄。」鼓勵研究生們耐住寂寞,把難啃的「硬骨頭」拿下。
2008年下半年,謝毅帶領著她的團隊開始了第二次轉型,這次她把目光投向了固體化學中更重要、難度更大的電、聲調控方面。她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系列二維超薄半導體這類新型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光電、熱電轉換效率的潛力。憑藉這些工作,謝毅小組成為目前國際上在該領域持續活躍的幾個主要研究小組之一,她也因此榮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特別是不順利的時候。」謝毅說,「在科研路上,一定要有不屈的韌勁、堅持的毅力和開闊的胸懷。」
榮譽和稱號僅僅是從事科研過程中所收穫的「副產品」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做著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教育部化學領域第一位女性長江特聘教授,迄今為止國家基金委化學部唯一的女性創新群體帶頭人,首位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的華人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獎得主……在謝毅心中,這些榮譽和稱號只是從事科研過程中收穫的「副產品」。
「榮譽對我來說,是鞭策和鼓勵,更是新的起點。」謝毅保持著一份謙遜和冷靜,「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做著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儘管科研任務繁重,她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十幾年來一直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固體化學》。在課堂上,她特別注重把國際上最新的研究進展介紹給學生。
謝毅嚴謹認真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弟子。「每天早晨7點,謝老師就來辦公室工作了。她思維活躍,對科研的敏感度高,隨時有新想法就找學生來討論。她總是會替學生考慮很多,為學生做科研創造條件,幫學生解決後顧之憂。」說到與導師的相處,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特任教授吳長徵很是動容。
謝毅已經培養了30多名博士。目前,有14位在國內高校晉升為教授,包括2名「基金委優青」、1名「青年千人計劃學者」和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談及未來,謝毅思路明晰:「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致力於通過電聲調製實現一些能源轉換材料的效率提高。目前,對太陽能的有效使用已被視為減少對日益稀缺的化石燃料依賴、降低汙染的最重要方式。因此,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找到更有效的轉換材料,帶給人類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