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名人錄|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

2020-09-16 最前延


全文2359字 | 閱讀3分鐘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性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有著學術女神稱號的顏寧喜提當天的微博熱搜。提起顏寧,放眼全球實屬罕見,國際核心期刊發文發得手軟,可謂是公認的「中國科學之星」。

但今天最前延要講的這位卻絲毫不比顏寧遜色,她的耀眼佳績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01最前延

天才的成長之路

任詠華是香港人,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香港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光,直到畢業工作也沒有離開過香港。任詠華之所以對化學產生興趣,說來還是一根溫度計的功勞。

還在上小學時,任詠華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溫度計水銀流到手上的感覺和情景,令任詠華瞬間引發了探索的興趣,便開始痴迷於科學探索。

整個學生時代,任詠華的成績都優異得令人驚豔,高考時任詠華一舉考入了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港大讀研讀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02最前延

夢想:研發替代能源


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時間回到1988年,那時候新創的應用科學系的實驗室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試管和玻璃瓶都不多。任詠華就從買玻璃瓶開始。她說,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拿到香港研究基金局第一筆資金的情形,

「我是一名化學家,可以創造不同的分子,我希望這些研究能對人類有影響力,有益處,而非只是牟利。」

現在,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約為13萬億瓦。到2050年,人類的能源需求量將額外增加14萬億至20萬億瓦。她認為,地球正面臨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機,研發出無汙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當務之急。

03最前延

堅持秉性

任詠華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超分子自組和有機凝膠。

在導師的帶領和任詠華自身的努力之下,在2013年時,任詠華已經累計發表了300多篇的期刊論文,申請的專利高達30項之多。不僅如此,任詠華還是全球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的中國人。

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年僅43歲,她便已經成為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49歲,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有著科學家一貫理性特質的任詠華對獲獎感到欣喜,卻沒有陶醉於鮮花與掌聲中,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只希望鼓勵自己做得更好。「一分耕耘,有半分收穫已經很開心了。」

04最前延

遭受質疑淡然面對

面對質疑,任詠華十分淡然,依舊整日在試管、燒瓶各類儀器之間穿梭,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科研事業。

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之後,任詠華也曾遭受過較大的質疑,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太過年輕,但任詠華始終以淡然的態度面對。

任詠華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系統的設計合成了新的無機發光分子材料,合成了多核金屬簇體系的發光材料,設計出雙核金屬硫配合物……

學術是沒有年齡之分。在絕對實力面前,任詠華耀眼的履歷足以證明她的個人能力,一切質疑都將會消散。

05最前延

氣質的絕對代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從事科研的人通常是比較嚴肅、內斂的,可任詠華卻是一個顏值與才華雙高的奇女子。她眉目溫柔,氣質端莊,一舉一動皆是大家風範。

任詠華師承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在繁華的香港,這一對性格沉靜的師生被很多人稱為地地道道的「港產」科學家。

任詠華曾在受訪時說,我很感謝我的博導支志明先生,是他讓我明白科學並無性別之分,只有好壞之分。

任詠華不僅自身能力出眾貢獻極大,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曾先後帶領50多名博士,博士後學生從事研究。由任詠華所帶領的學生們此後均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06最前延

堅持初心


儘管已是科研界的國際權威人物,任詠華在面對人們的採訪和詢問時均表現得十分謙遜,她的心願很簡單,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而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對待工作,她可以整日埋頭在實驗室裡與各種儀器朝夕相伴,在實驗中,無論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能保持淡然快樂的心情。

科研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需要不變的初心與信仰。任詠華經常鼓勵青年人不要輕言放棄,面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下去,並保持一份執著要敢於奮鬥和追求。

美麗的容貌確實是上天的恩賜,但滿身的才華卻是要經過後天的努力而逐漸打磨。任詠華一生的科研經歷簡直是耀眼得驚人,與明星相比,任詠華顯然更值得青少年們視為榜樣,視為偶像。

聲明: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文章來源網絡,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天才的成長之路 任詠華是香港人,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香港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光,直到畢業工作也沒有離開過香港。任詠華之所以對化學產生興趣,說來還是一根溫度計的功勞。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成長曆程一帆風順,如今氣質不輸女明星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非常優秀的女生,她們不僅有著姣好的容貌,而且在學習和工作中還能做得十分優秀,或許有人會感嘆,上天真的太不公平了,有的人已經有了美麗外表,智商卻不輸給任何人,比如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她是我國最年輕的院士,而且她的氣質和容貌還十分出眾,一起來看看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獲世界級榮譽 網友:中國居裡夫人
    48歲中國最年輕女院士謝毅獲獎了,她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該獎也被稱為「女性諾貝爾獎」。謝毅能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因為她的研究對世界有著重大意義。她研究的能源轉換中材料利用問題是全球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她致力於無機化學領域研究,還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網友稱謝毅才48歲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未來值得期待,有機會拿真正的諾貝爾獎。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導讀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來源:科學時報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著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 中國院士名人錄|第一學歷中專生的他,有著10個院士頭銜
    他,有著無數的標籤,「赤腳醫生」、第一學歷最低的中專生、大醫院的普通醫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中國的衛生部長。這年他只有 42 歲,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其後又分別當選為美國、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外籍院士。2007 年,54 歲的陳竺院士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
  •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當選美國院士後仍留在中國
    談及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科學大師,鄧稼先、袁隆平等歷史偉人,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他們堅決選擇投入祖國的懷抱,犧牲自己,為國家服務,為中國的崛起和未來而戰。今天,讓咱們說說1980年代的一名女天才科學家李愛珍。
  •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年輕的化學院士們。香港無機化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應邀在國內多所大學當客座教授。任詠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任詠華,女,1963年2月生於香港,198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198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 中國院士名人錄|一位培育了16位院士及70餘名碩博士的宗師
    殊不知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科學界也誕生了這樣一位「院士中的院士」。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獲美國緬因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2月1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捐資設立了&34;。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所編著的《中國的石蠅》和《中國昆蟲名錄》為中國昆蟲學巨著之一,記載昆蟲25目、392科、4968屬、20069種。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反細菌戰調查,受到表彰。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對中國蚊類分類區系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主編《中國蚊科志》,提出了蚊蟲綜合防治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城市滅蚊的方針策略。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她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 「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原標題:「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41歲當選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
  • 中國院士名人錄|「海洋之子」點燃新時代的「藍色希望」
    41年前,他放棄在美國的高薪待遇回到祖國;41年後,85歲高齡的他依舊為中國海洋研究操勞著,並在國內外各種場合為中國海洋發聲。在中國邁向海洋強國的徵途上,他留下了自己堅實的足跡。時至今日他仍堅持在中國海洋研究的崗位上,並在各種國際場合為 &34; 發聲。他就是「海洋之子」,國家海洋二所名譽所長——蘇紀蘭院士。
  • 中國院士名人錄|87歲的他獲獎無數,成就了中國的飛天夢
    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之後的,又一位從百萬人口的瓦房店走出去的航天人。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