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深深地震撼我們的心靈:
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
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星空。
由近說遠。今年中國兩次航天壯舉,震驚世界:
1.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隨著長徵3號乙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
2.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枚自主實施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18分星箭分離,發射成功!
航天強,則國強。中國航天的騰飛,離不開他的功勞。
論其卓著功勳,可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載人飛船之父」。
戚發韌院士,遼寧省復縣人後遷到大連市金州區,1933年4月出生。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曾任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同時擔任過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是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之後的,又一位從百萬人口的瓦房店走出去的航天人。
1
我是中國人
1933年,戚發軔出生在遼寧瓦房店市的一個農民家庭。5歲時跟隨家人遷往遼寧大連。當時的中國,掙扎在侵略者的鐵蹄下。日本人在佔領區強制推行&34;,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幼小的戚發軔對於自己的國籍都是模糊的。
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了大連。在戚發軔的第一堂中學課上,老師告訴他們:我們的祖國叫中國,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4萬萬同胞,我們有長江、黃河、長城、泰山……&34;戚發軔滿含熱淚喃喃地念著,他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放了學,他飛跑回家,對著爹娘大喊:&34;。從此,這一信念注入他的信念、理想與靈魂。
戚院士曾在受訪時回憶道,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我經歷過的能忘記嗎?那八年,我每天到學校去要向東京三鞠躬,因為天皇在那兒。日本的小孩兒可以無緣無故打中國孩子,不要理由。國家不強大,就受人家欺負。」
結緣航空航天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距大連不遠的丹東、瀋陽都遭到了敵軍的轟炸。觸目驚心的場面讓戚發軔強烈地感到:&34;。當時他就下了決心&34;。
時間來到了1952年,大學統一招生,19歲的戚發軔報考了清華大學航空系(實為北京航空學院,在清華大學內授課)。我這一生一共就填報過這一次志願,三個志願選項都填報的航空專業。
&34;航天十八勇士
1968年,作為中國&34;中的一員,戚發軔擔當重任,成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衛星&34;的技術負責人,那年他才35歲。然而,登天的路卻有想像不到的艱難。
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戚發軔這一批年輕人摸索中發展起來的。每走一步都意味著無數艱辛的付出。&34;的四根3米長的天線,是收縮式的,上天后要靠自旋甩開,輕了甩不開,重了又會甩出去,地面試驗既需要一定的場地又很危險。戚發軔他們只有在一個破庫房裡進行試驗。身手矯健爬上房梁,騎在上面觀察。戚發軔和別的同事則拿塊包裝箱蓋子擋著自己,從木頭的裂縫裡往外觀察,一邊躲閃一邊記錄。
為了搞衛星研究,他和團隊的同事們一起晝夜兼程。因為長期奮戰,他勞累過度昏厥過去,醒來後休息一下又開始了攻關;闌尾炎穿孔,疼痛無比,他努力忍住也不下&34;。
中國&34;長徵一號&34;東方紅一號&34;衛星的成功發射,寫下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輝煌,它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宇宙空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戚發軔回憶道,當時大家都跳起來了!高興!長期的壓力突然成功了、爆發了!很多同志都流淚了。我們那一代人完成了一個中華民族偉大的使命,這件事情確實值得紀念,不能忘記。
2
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戚發軔又先後主持了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的的研製,並出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
1992年,戚發軔59歲,中國載人航天立項,上級領導找到他,想讓他出任中國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在技術方面負全責,戚發軔第二次陷入到糾結之中。「一是我歲數大了,二是這個任務太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美國和蘇聯都有人因此喪生,這個壓力太大。
1992年,59歲的戚發軔成為中國神舟飛船的總設計師。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其目的是測試飛船在太空飛行中的各項性能和指標,為下一步的載人飛船做相應準備。要做這樣一件大事,首先要組織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流行一句話,叫「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科研人員收入低的現象。
戚發軔說,很多年輕人走了,有錯嗎?沒錯,但我心裡很痛,但是這個時候需要一些人堅守崗位,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對航天有感情,願意拿不如賣茶葉蛋的待遇在這兒幹,我很佩服他們。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並在安全飛行21小時11分鐘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之後,中國又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飛船,2003年10月,中國正式發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戚發軔一直都是總設計師。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將楊利偉和一面五星紅旗送入太空。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之旅,楊利偉成功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中國航天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具有裡程碑意義。
戚院士一生獲獎無數,要說最高的讚賞,當屬楊利偉那句,「中國的飛船真棒 」!
4
每一個渺小積成偉大事業
戚發軔的一生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相伴隨,如今,87歲的他仍在努力踐行自己曾經說過的「我是國家需要的一塊兒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我已經87歲了,但我覺得現在身體還好,還能做些事,我覺得自己也找點事幹,要做航天精神的傳播者。
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一個人能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出來,什麼力量呢?是因為你愛它,人生最大的愛是愛國。
寫在最後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萬戶飛天的嘗試,中國人的飛天夢,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悠遠。正如戚院士所說,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星辰大海是無際的,人是渺小的,而每一個渺小將積成一個偉大的事業。
如今的我們,開始邁向空間站時代,觸角伸向更遠的星際。
一一神舟系列飛船總設計師
休戚相關事務忙,
神舟發射呈富強。
韌性剛強震中外,
我為科技國威揚。
致敬中國航天人!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部分資料來源網絡,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