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輝煌成就

2020-10-18 博科園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中國航天和載人航天無疑是我們最為關心和突破的成就之一!2003年10月15日,對於中國航天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因為神舟五號飛船將把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中國為這一刻已經夢想了千百年,而航天人為這一刻也已經翹首企盼了數十個春秋寒暑!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至今,浩瀚的太空多了我們中國人的身影,航天人的艱辛,偉大的時刻,民族的驕傲,見證著祖國的越發強大和繁榮!

載人No.1、2003年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新型長徵二號F遙五火箭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並於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進行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我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一人一天飛行,主要任務是考核飛船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並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神舟五號飛船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在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遨遊,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然而直到發射前夜,楊利偉都不知道自己已被選中。凌晨3點,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航天員立刻知道了答案;他們拿出酒杯,在白開水裡加了一滴幹紅,為楊利偉喝壯行酒,祝他旗開得勝。2013年10月15號上午9點,楊利偉一飛沖天,圓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它標誌著中國成為蘇聯與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火箭點火發射的瞬間,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醫學監督崗屏幕上顯示:楊利偉的心跳依然只有每分鐘76次。

火箭點火發射的瞬間,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醫學監督崗屏幕上顯示:楊利偉的心跳依然只有每分鐘76次。資料表明,國外航天員在火箭發射的瞬間,心跳達到每分鐘140次仍屬正常,而楊利偉則創下了太空人心率最穩定的紀錄;在太空,楊利偉按計劃準確無誤地完成了110多項操作。

除了楊利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旗及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農作物種子等。一天之後,即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於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楊利偉出艙的畫面經過現場直播傳到全世界!具有象徵意義的是:飛船著陸時間正好是當天天安門廣場國旗升起的時刻。

載人No.2、2005年神舟六號

【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2005年10月12日9時整,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新型長徵二號F遙六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並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我們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76圈,歷時4天19小時33分,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軌道艙留軌運行了707天,開展了大量的科學實驗,為長壽命空間飛行器的研製積累了經驗。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兩人多天飛行,標誌著我國多項載人航天技術達到世界頂先水平。

載人No.3、2008年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新型長徵二號F遙七火箭成功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飛船運行期間,1名航天員著中國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在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載人No.4、2012年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

【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新型長徵二號F遙九火箭,成功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神九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取得了重大成果,為今後的載人航天的發展、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屆時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8日約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同時神舟九號第一次將中國的女航天員送入天空。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相繼發射成功,為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載人No.5、2013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長徵二號F遙十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神十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後續載人航天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後,將與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先後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將訪問天宮一號,神舟十號計劃在太空飛行15天,將視情況開展飛船繞飛試驗。

航天員還首次在太空向青少年進行授課,6000萬中小學生參與了本次太空授課,這是中國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神舟十號飛船共搭載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三位航天員。其中,王亞平是中國第二位女航天員。

載人No.6、2016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之前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進行太空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駐留時間將首次長達30天同時標著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十一號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航天鑄輝煌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蹣跚起步,從神舟一號至今,航天人步步籌謀,將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中。我國已經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多項基本技術,建成了較為完備的載人航天研製生產試驗、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體系,提升了我國航天產業的整體能力,在神舟系列,天宮系列,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彰顯了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不僅如此,航天「溢出」效應正日益凸顯。

每一次飛天試驗探索,背後是成百上千項科技創新、技術更新引領的產業升級、相關產業的直接間接受益。據統計,我國近年來研製的1000多種新材料,80%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衛星通信、導航定位、氣象預報、減災防災、遠程教育等方面得到應用。不僅如此,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了大量空間科學實驗,涵蓋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個領域。

如今,包括探月工程等的航天探索和應用日益方便我們的生活:依靠衛星導航,「路盲」也能順利出行;脫胎航天特殊陶瓷塗層衍生出的技術和太空醫學領域中的外層覆膜技術,成就了女性愛美的頭髮納米離子燙、摩絲;太空中的生物製藥,給無數患者帶來福音…!

圖/文等由「博科園」整理自網絡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航天放飛中國夢,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生物產業取得輝煌成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1949到2019,這70年裡,我們見證了中國從落後到強大,從貧窮到富有。一代代人的努力,為國家發展留下了一串串輝煌的足跡,鑄就了中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壯麗篇章,國家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新時代。這70年裡,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邁進。然而,我國居民的健康狀況還遠不能達到實現全面小康的需要。
  • 吳燕生: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
    ▲ 1956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全國政協委員,將原本坐在第37桌的錢學森請到身邊從中國航天的起點——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今天,我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
  •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載人航天,是中華民族攀登現代科技高峰新的標誌性工程,是新中國建設成就新的重要象徵。50年代:蘇聯送給我們兩枚飛彈,中國領導人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聲音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到90年代:「長徵」號火箭在多次失敗和成功中日益成熟1970年1月30日,為發射衛星做準備而實驗發射的第一枚「長徵」號火箭獲得成功。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載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毛澤東在說完「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這句話的12年後,終於看到了中國的衛星在太空中飛翔。
  • 代號「603」,中國航天如今的輝煌成就,60年前從這裡起步
    經過幾十年探索和建設,我國已形成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中心,共同構成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範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60年前的9月13日,我國首枚探空火箭T-7,在一個代號為「603」的基地成功發射。而這個基地位於安徽廣德。可以說,603基地是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也成為中國探空火箭的發祥地,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吹響號角。
  • 國外載人航天發展回顧
    貨運太空飛行器是執行向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運送貨物等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它擁有較大的貨艙體積,可比載人飛船攜帶更多的貨物,用於向地外宇宙空間定期補給食品、燃料、儀器設備等物資、協助提升空間站軌道等。  1961年至今,世界載人航天走過了50多年輝煌歷程。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執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中國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在 SpaceX 的成功之前,所有載人航天項目無一不是由國家航天機構推動的。其次,自2011年 「亞特蘭蒂斯號」 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幾近停滯,直到本次發射打破了近10年來沒有載人太空飛行器從美國領土內發射出去的空白。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壯麗71年 | 新中國!新材料!新篇章
    無數乘風破浪的材料人,緊跟新中國發展步伐砥礪前行,譜寫下新材料發展的輝煌篇章。今天,讓我們重返歷史長河,一起回顧令中國新材料驕傲的光輝時刻!71年漫漫徵途,中國無數次吹響大國重器的號角,激勵著國人投身強國建設,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製造和新材料的強勁實力。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專家回顧中國921工程:載人航天夢開始的地方
    「神九是載人上天的,航天員也要進天宮,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一個重大突破。不過,這是張柏楠他們這些年輕人的事了。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後30年做什麼  1984年4月,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升空,成功定點於東經125度赤道上空,中國航天的「三抓」任務宣告完成。
  • 上海航天局603基地,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啟航
    人民網上海9月13日電 今天,上海航天組織召開紀念603基地建成啟用暨成功首飛座談會。1960年9月13日,603基地成功發射第一枚T-7探空火箭,火箭起飛重量700公斤,飛行高度19.2公裡,開啟了603基地發射探空、氣象、生物火箭試驗的先河,為我國以後的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習近平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3日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神舟載人航天成就集錦
    事業單位考試中,神舟載人航天成就這個部分作為科技常識的熱點,且考查類型多樣;中公教育關於2020年事業單位考試之神舟載人航天成就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三步走:第一步是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並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
  • ...國情懷」——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
    前來參加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接受了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採訪。返回艙放在韶山是對毛主席最好的告慰與紀念「1967年,我第一次到韶山,當時韶山剛剛通火車,我還只有10歲。」周建平深情地回憶。
  • 《銀河補習班》中的「曙光號」,致敬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
    在鄧超導演的《銀河補習班》中,男主人公馬飛和隊友乘坐「曙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上太空歷經艱險,在失聯三天之後成功回到地面。然而,這個「曙光號」航天飛船並不是電影虛構的,它的原型就是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曙光號」,也叫做714工程。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對比於美國和俄羅斯,是起步最晚的,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年,因為技術的落後,發展得特別的緩慢,但卻一直很穩定的發展,甚至到如今,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回顧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對比於美國和俄羅斯,是起步最晚的,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年,因為技術的落後,發展得特別的緩慢,但卻一直很穩定的發展,甚至到如今,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回顧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