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懷」——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

2021-01-09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曹嫻 孟姣燕 肖秀芬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有何深意?繼2016年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之後,神舟十二號何時亮相?前來參加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接受了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採訪。

返回艙放在韶山是對毛主席最好的告慰與紀念

「1967年,我第一次到韶山,當時韶山剛剛通火車,我還只有10歲。」周建平深情地回憶。他說,50多年過去,韶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這是對毛主席老人家最好的告慰與紀念,我們為祖國的發展感到無比自豪。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和接續奮鬥,從曙光飛船到神舟飛船,從「714」工程到「921」工程,我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任務16戰16捷的輝煌戰績,走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之路。

「正因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略遠見與理想情懷,我們造出了『兩彈一星』,促進了高科技事業的發展,中國航天有了當今的國際地位。」周建平說,毛主席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是何等的豪情壯志。如今,我們可以向毛主席報告:我們完成了主席當年交給我們的使命!

周建平說,韶山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航天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者,載人航天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產物和當代的代表。神舟十號返回艙放在韶山,可以展現中國人民不畏艱險發展航天事業、探索太空、為人類文明發展作貢獻的決心、勇氣和能力。

每年,有2000萬遊客到韶山來參觀。周建平說,神舟十號返回艙陳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可以很好地宣傳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識,進一步促進航天事業發展、促進航天與經濟社會融合,促進韶山紅色旅遊事業的發展。

神舟十二號明年上半年發射,可以期待很多重要科學成果誕生

建造大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啟動。

周建平介紹,目前基本完成空間站試驗核心艙的測試工作,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也進入最後測試階段,明年上半年,空間站核心艙由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入軌後,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2013年,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太空遨遊15天;2016年,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創下中國載人航天飛行太空停留33天的紀錄。備受期待的神舟十二號,又將開啟多長時間的「太空遊」?

周建平介紹,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神舟十二號完成任務後,還會再相繼發射天舟三號、神舟十三號。

「大概兩年時間,我們將完成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的全面驗證和建造任務。後期運營階段將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先進的航天技術研究,可以期待有很多、很重要的科學成果在這個階段產生。」周建平說。

湖南人為中國航天事業奉獻力量與智慧

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誕辰紀念日。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可以說是送給毛主席127周年誕辰的一份大禮。事實上,韶山還將迎來另一份太空大禮——嫦娥五號帶回來的珍貴月球樣品,也會拿出一部分,在韶山進行異地容災備份。

周建平說,神舟十號返回艙長期陳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湖南人,感到非常高興和激動。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得到了全國人民特別是湖南人民的關心支持。

「湖南重科技、重教育,湖南學子非常優秀,湖南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周建平介紹,在載人航天工程、北鬥工程、嫦娥工程的各個崗位上,不少湖南人奉獻他們的力量、智慧,為國家的航天事業作貢獻;湖南還有很多院校、科研機構、生產廠家等參與航天工程,在設計、製造、工藝、材料等領域承擔重要任務。

相關焦點

  • 科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是湖南人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世界將再一次聚焦中國酒泉。但你們知道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竟是咱們湖南長沙人。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後,已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的周建平,自己計算好時間,看著飛船從北京的上空飛過。 數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令人矚目。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已成功發射10艘飛船,實現12人次的航天員前往太空並安全返回,而周建平逐漸成為一名深度參與者和後來的把關人。
  • 周建平分享他與載人航天的故事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正在分享他與載人航天的故事。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正在分享他與載人航天的故事。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正在分享他與載人航天的故事。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2015-12-07 10:36 來源:澎湃新聞
  • 神十入湘丨周建平:神舟十二號明年上半年發射,可以期待更多重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神舟十二號明年上半年發射,可以期待更多重要科學成果誕生」——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曹嫻 孟姣燕 肖秀芬 視頻剪輯 周林熙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我國載人航天實現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任務16戰16捷的輝煌戰績。
  • 中國選拔科學家上空間站!周建平:第三批航天員不限於飛行員
    中國選拔科學家上空間站!周建平:第三批航天員不限於飛行員  Connor Feng • 2020-05-25 18:10:36 來源:前瞻網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談《地心引力》
    「我們專門去看過影片,一方面是找BUG(漏洞),另一方面是看看從中能學到什麼,畢竟許多技術創意來自於科幻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說。  張柏楠指出,影片描繪的飛行器構造與神舟飛船並不一致,「飛船目前僅有兩種構型,一種是雙艙型,一種是俄羅斯聯盟系列的三艙型。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神舟九號即將飛天之際,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對這次任務進行了全面解讀。他表示,神九邁出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重要一步。  肩負「四個第一」 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記者:神舟九號的任務是什麼?這個過程的實現,將意味著我們具備向在軌運行太空飛行器進行人員運送和物資補給的完整能力,這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  記者:按照工程計劃,神舟八號、九號、十號將先後與天宮一號對接。在中國航天飛行次數並不多的情況下,為什麼要用三次飛行來驗證交會對接技術?
  • 中國航天發展最快的十年:載人航天夢想成真
    這十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帶給國人無限的驚喜。作為親歷者,周建平的感受更為強烈。從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到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再到擔任工程第二任總設計師至今,周建平參與並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十年。  「人一生中所能幹的事是有限的,能參與完成我國載人航天跨越式發展,是我最值得自豪的事。」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
    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來肥開工作室
    3月17日,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邀請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航天強國」的報告吳偉仁院士透露,「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奔月」,目標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此外,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也在中國科大揭牌。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中國科大的學習,對我之後的相關科研工作,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吳偉仁院士是一名中國科大校友,1978年畢業。吳偉仁院士表示,通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目前,我國已處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意義
    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來紹分享中國航天夢
    5月16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風則江大講堂,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與紹興文理學院師生進行了分享。講座中,85歲高齡的戚院士從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開始,與大家一起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的奮鬥道路,講述了當年鮮為人知的軼事和自己與老一輩航天人胸懷強國之夢投身航天事業的心路歷程。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大校友吳偉仁院士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嫦娥四號著陸月面後第一時間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進行了獨家專訪——「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是裡程碑事件」(央視記者 崔霞 吳傑 陶嘉樹)75級傑出校友(無線電系遙測遙控專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測控通信與航天系統總體設計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 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吳偉仁在發言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未來月球科研站怎麼建設。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中國獨立...
    央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李思默 徐志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氣,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帷幕。這次任務從技術上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未來空間站建設還有哪些難點?普通人什麼時候可以登上中國空間站?
  • 中國載人航天近20年花費350億 不及美國一年投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0日在酒泉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的規模是適度的,並沒有超越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是腳踏實地按科學規律辦事。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以來,截至目前近20年時間,載人航天工程已花費35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