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主要針對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展開工作,其優勢在更加安全可靠,可重複利用,這回試驗船是由服務艙和返回艙作為主體構成,在5日當天發射,飛行兩個多小時後完成試驗任務,這對於我國航空事業來說是很大的進步。
雖然說這只是一場試驗,但最後試驗船艙體完整,安全著陸,也就象徵著這項航空技術我國已經熟練掌握,之後進行真實發射任務時,也有了信心和底氣,畢竟試驗船中沒有安排太空人,到了真的執行任務的時候,太空人面臨的危險還是挺大的,我國之前也有過先例,當初楊利偉完成任務後,舉國歡慶,受到了國家極大的榮譽表彰,楊利偉過後我國也多次在載人飛船任務中都取得了成功,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的任務同樣是國人寄予厚望的。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一直不曾停止過,但世界上航空事業比較發達的也就那幾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以及我國的成就最為突出。蘇聯是最早進入太空的國家,尤裡·加加林於1961年乘「東方」號飛船首次繞地球飛行。其次是美國,美國的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踏入月球的太空人,這倆個國家當時的航空事業在國際上是遙遙領先的。而蘇聯後來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航空技術,如今美國宇航局還和俄羅斯保持著合作,我國是屬於後起之秀,雖然起步晚,但是成就還是非常值得國人驕傲的。
當初楊利偉作為我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的時候,我國國人都十分激動,國家也對他進行了高度讚揚和獎勵,如今他還在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雖然不能再次進入太空,但在後臺工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就是需要這樣人才。當然,楊利偉過後,我國也多次實現了載人飛船任務,使得我國航空事業在國際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如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成功,也是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一塊裡程碑,雖然還沒有進行進入太空的具體任務,但已經算是提前吃了一顆定心丸,成功的概率很高。
相信國際上對於我國此次的試驗也很是關注,如今各個國家都想大力發展航空事業,美國甚至還在不久前提出了多國合作,進軍月球的計劃,但這次美國卻把長期合作夥伴俄羅斯給排除在外,與日本、加拿大等航空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合作,可見美國的野心在不斷膨脹,如今都想著要稱霸月球了。
每個國家都在進步,所以我國更不能止步不前,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領教過了。不久前,日本的防衛隊還發布聲明,在短期內會建立宇宙作戰隊,主要任務是監視人造衛星、太空垃圾等,表面上是如此,但其野心和美國一樣,都是想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背後也有美國的撐腰。 如今,美國和日本都對太空領域有著極大的野心,我國更要大力發展航空事業,這樣才能制衡他們,一旦對方獨大,到時候局面就難以挽回了,這次我國航空事業再次傳來捷報,對美國來說也是一種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