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2020-12-07 騰訊網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主要針對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展開工作,其優勢在更加安全可靠,可重複利用,這回試驗船是由服務艙和返回艙作為主體構成,在5日當天發射,飛行兩個多小時後完成試驗任務,這對於我國航空事業來說是很大的進步。

雖然說這只是一場試驗,但最後試驗船艙體完整,安全著陸,也就象徵著這項航空技術我國已經熟練掌握,之後進行真實發射任務時,也有了信心和底氣,畢竟試驗船中沒有安排太空人,到了真的執行任務的時候,太空人面臨的危險還是挺大的,我國之前也有過先例,當初楊利偉完成任務後,舉國歡慶,受到了國家極大的榮譽表彰,楊利偉過後我國也多次在載人飛船任務中都取得了成功,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的任務同樣是國人寄予厚望的。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一直不曾停止過,但世界上航空事業比較發達的也就那幾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以及我國的成就最為突出。蘇聯是最早進入太空的國家,尤裡·加加林於1961年乘「東方」號飛船首次繞地球飛行。其次是美國,美國的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踏入月球的太空人,這倆個國家當時的航空事業在國際上是遙遙領先的。而蘇聯後來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航空技術,如今美國宇航局還和俄羅斯保持著合作,我國是屬於後起之秀,雖然起步晚,但是成就還是非常值得國人驕傲的。

當初楊利偉作為我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的時候,我國國人都十分激動,國家也對他進行了高度讚揚和獎勵,如今他還在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雖然不能再次進入太空,但在後臺工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就是需要這樣人才。當然,楊利偉過後,我國也多次實現了載人飛船任務,使得我國航空事業在國際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如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成功,也是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一塊裡程碑,雖然還沒有進行進入太空的具體任務,但已經算是提前吃了一顆定心丸,成功的概率很高。

相信國際上對於我國此次的試驗也很是關注,如今各個國家都想大力發展航空事業,美國甚至還在不久前提出了多國合作,進軍月球的計劃,但這次美國卻把長期合作夥伴俄羅斯給排除在外,與日本、加拿大等航空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合作,可見美國的野心在不斷膨脹,如今都想著要稱霸月球了。

每個國家都在進步,所以我國更不能止步不前,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領教過了。不久前,日本的防衛隊還發布聲明,在短期內會建立宇宙作戰隊,主要任務是監視人造衛星、太空垃圾等,表面上是如此,但其野心和美國一樣,都是想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背後也有美國的撐腰。 如今,美國和日本都對太空領域有著極大的野心,我國更要大力發展航空事業,這樣才能制衡他們,一旦對方獨大,到時候局面就難以挽回了,這次我國航空事業再次傳來捷報,對美國來說也是一種威懾。

相關焦點

  • 「秦嶺」山中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真的成功了
    自從1970年開始,我們國家的航天逐漸走向強大,神舟、嫦娥以及天宮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秦嶺」山中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真的成功了。最近,秦嶺傳出一聲巨響,整個山體似乎都在震顫,終於我們傳來好消息,那就是最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 大洋彼岸傳來捷報,龍飛船再次成功發射,美國給全世界上了一堂課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帶回月球土壤樣本;12月6日,日本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在澳大利亞南部成功著陸,帶回了"龍宮"號小行星的土壤樣本。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關注中國航天消息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此前的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改裝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成功升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今年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必然給到了中國航天人極大的自信鼓舞。中國航天領域又一大捷報而好消息總是「福不單行」,5月8日,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新的一大捷報。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關注中國航天消息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此前的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改裝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成功升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今年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必然給到了中國航天人極大地自信鼓舞。中國航天領域又一大捷報而好消息總是「福不單行」,5月8日,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新的一大捷報。據新華社5月8日的報導,我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返回艙已於當日下午13時成功著陸,這也是標誌著此次返回試驗圓滿成功。
  •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人類進入太空時代。1958年8月17日,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邁出人類深空探測第一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
  • 秦嶺傳來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美國:中國真的成功了?
    我國秦嶺地區傳來了一聲巨響,吸引了各國的目光關注,我國再次傳來了捷報,美國媒體在看到後表示:中國真的成功了?在我國科研人員的辛苦付出下,我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猶記得早年美國建立國際空間站的時候,我們被排除在了外邊。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中國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是矚目的,畢竟在短短的時間裡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面也是不容易得,這也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實力的展現,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中國航天喜迎巔峰!已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重大任務
    載人航天在蘇聯是首次實現,隨後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也隨之完成。然而,中國的航天事業卻一直受到美蘇和歐洲各國的壓制和封鎖,自1970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出新成果。剛過的2019年,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硬骨頭」之年。是網絡上的一種流行說法,意思是非常嚴重。
  • 聯合國外空辦主任:祝賀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來源:央視原標題: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聯合國外空辦主任專訪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接受總臺記者書面專訪,積極評價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期待未來彼此更廣泛合作,共同造福全人類。迪皮波首先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航空、航天工作人員表示問候。她表示,航空航天工業受疫情影響尤其嚴重,此時也凸顯了國際協作應對共同威脅的重要性。
  • 壯麗70年|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輝煌成就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中國航天和載人航天無疑是我們最為關心和突破的成就之一!2003年10月15日,對於中國航天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因為神舟五號飛船將把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中國為這一刻已經夢想了千百年,而航天人為這一刻也已經翹首企盼了數十個春秋寒暑!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著陸!外國人:這次中國航天用實力說話
    圖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回首5月5日「長徵五號」 B型運載火箭的點點滴滴,相信有不少人都覺得壯觀、震撼,而對於剛剛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中國來說,也迫切需要這樣的一針「興奮劑」來鼓舞全國人民的士氣。最後,火箭成功發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試驗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也順利進入了軌道。
  • 中國載人航天能力提升,美國飛船搭載7人,俄羅斯6人,中國呢
    就在最近這兩天,我們中國航天再次傳來捷報喜訊。5月5日18時,在我國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潛心研發的第一枚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順利點火升空,將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模擬船及其他部件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這一消息可以說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目前已經圓滿達成了首戰告捷,同時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拉開第三部章節序幕的一大裡程碑式節點。
  •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  1. 載人航天的開始  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中科院和七機部第八研究院同一時期提出了關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相關設想即曙光一號計劃,所屬項目名稱為714工程 ,計劃在1973年送兩名太空人進行航天發射,但是由於當時國內經濟能力的不足的因素導致計劃最終流產,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初嘗試。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我國根據國情和飛船運行軌道特點,在內蒙古草原上建造了主著陸場,擁有前置雷達站、搜救直升機和搜索車,配備了通信、運輸和救護等設施,保證了飛船安全著陸和順利回收。這艘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名的「神舟」號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就像掉在大的席夢思床上一樣舒服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20世紀50年代,中國百廢待興。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同年3月,中央決定組建專門從事火箭、飛彈的研究機構,中國航天事業由此起步。
  • 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隨著三朵巨大的紅白 「傘花」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上空盛放,返回艙緩緩搖曳著向地面降落。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6個氣囊打開,落地緩衝,平穩著陸,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返回艙平穩著陸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廳裡,熱烈的掌聲頓時響徹整個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