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航天消息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此前的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改裝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成功升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今年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必然給到了中國航天人極大地自信鼓舞。
中國航天領域又一大捷報
而好消息總是「福不單行」,5月8日,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新的一大捷報。據新華社5月8日的報導,我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返回艙已於當日下午13時成功著陸,這也是標誌著此次返回試驗圓滿成功。
據報導,此次試驗船自5日18時發射成功後,已在軌成功繞行2日19時,完成了多項數據實驗驗證,以及新技術試驗,包括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下的再入返回隔熱、控制、群傘收回和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核心技術。
此次的飛船返回艙具有容量大、效益高、可重複使用等優良特點,試驗的完成,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成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已引起世界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航天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驅動力,而中國在此方面的發展起步,對比美俄等老牌航天強國,實際上是非常之晚的。
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美國在商業航天領域就獨佔鰲頭,而俄羅斯在航天領域發展也同樣不甘落後,加之歐盟的聯合發展,最終也是形成了美俄歐三巨頭鼎立的商業航天競爭局面。
但不得不說的也是,雖然中國的民航公司是在近些年才誕生,但自從去年7月中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後,也得到了世界商業航天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較晚,但卻絲毫蓋不住其發展勢頭,按照預測,中國的商業航天有望在之後很快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當中。
未來的1.1萬億美元市場或成中美俄三足鼎立
據華爾街知名投行摩根史丹利介紹到,從航天領域上看,2019年全球各產業、高新技術以及重要資本已經在向該領域加速靠攏,預計到2040年,全球的太空航天領域產業的經濟規模將會從當前的近4000億美元躍至1.1萬億美元。
而到那個時候,事實上中國的航天領域也必然有資本與其他國家力爭該市場。目前,美俄兩國在此領域已經打得火熱,俄羅斯方面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與美企爭奪市場,已經宣布降價近30%,此前俄羅斯航天集團也已被批准研發可重複使用的新型運載航天火箭。
隨著中國航天企業的不斷發展,在之後必然會形成中美俄商業航天三足鼎立局面,共同競爭這一1.1萬億美元的航天領域市場。中國航天人仍然會為此努力,共同期待此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