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美俄三大巨頭,原來印度的航天工業也很了不起

2020-11-10 中外秀場

科技在不斷發展,航天工業競爭異常激烈,多國處心研究航天技術,經過人類不斷的努力,終於在1961年,蘇聯將第一個航天員送入太空,但隨後蘇聯得解體,曾經偉大的航天技術被俄羅斯全盤繼承,雖說由於俄羅斯財政等原因,無法大力發展航天工業,但憑藉蘇聯時期的老本,還能保障它在21世紀航天領域不落人後。

當然我國作為新興航天國家之一,在短短的幾年裡,航天工業技術突飛猛進,如今也不遜於美俄國家,就在2019年中國發射了第一艘嫦娥四號探測器, 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

除了中美俄三大巨頭外,其他國家的航天工業技術由於各種原因,能力就比較有限,雖說每個國家都有某方面的強項,但綜合能力的確欠缺,比如歐盟科技能力非常強大,但它們卻是多國合作的成果。再比如日本,技術和資金都能得到國庫支持,和美國有著深度的合作,但它卻和印度一樣發展得非常低調。

從了解航天工業的第一天起,大家因為都在關注中美俄三大巨頭,卻忽視了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的航天工業實力。從蘇聯的技術援助開始,到目前已經有47年,從自製的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到目前已有40年。

印度的航天工業技術很少被提及,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其實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從踏進這個領域開始,印度就專注於利用太空計劃,試圖改善自己國家的各方面問題。

印度自獨立後40餘年來,工農業生產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印度仍然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其中80%的人口以農業為生。對於印度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來說,通訊技術和天氣預報等都是一個大問題。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印度不斷的發射衛星,到2012年為止,印度已發射各類衛星50多顆,用於教育、衛生、減災、自然資源利用、國防等方面,大大改善了印度的許多問題。

了解印度國情的夥伴可能會很好奇,在如此緊張的預算下,他們是如何聘用3000名員工一步步完成這一切的?早期因為印度經濟實力,讓他們無法使用到更好的運輸工具,導致在研發火箭和衛星的時候,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通過自行車或牛力車運輸。不過這樣的環境讓印度在航天工業投入的費用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低得多。

在印度,航空工程師的平均工資約為1萬美元,而在美國,同樣的工作工資要高出8倍,這種巨大的成本差異使得印度在製造熱火箭的成本上削弱了其他國家。儘管大多數火箭的設計只是為了發射少量的有效載荷,但在某些情況下,用印度火箭發射的成本要比其他火箭便宜70 %。

PSLV是印度的主力運載火箭,它的發射成本出奇的低,只要1500萬美元。2017年,它完成了在全球範圍內的太空計劃任務,將令人難以置信的104顆衛星送入軌道,儘管這一目標需要額外的工程費用,但相比於其他國家可能成本還是非常的便宜。

一箭104星,撒豆成星,轟動世界。另外,2019年截至4月1日,印度航天工業已經完成了297顆國際客戶衛星、46顆國家衛星以及10顆大學生製造的微納衛星,並在2017年2月15日保持了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的世界紀錄。

印度沒有將火箭的研發和設計外包給外國公司,而是從當地公司獲得大部分材料和數據,儘管他們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更先進的組件,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繼續保持雄心壯志的低成本的路線。

2013年發射的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他們預算只有7400萬美元,然而印度第一次嘗試就做到了。對於投入的費用,這只是其他航天工業機構花費的一小部分零頭。他們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雄心和巧妙的成本效益,從最初的構想到運作的結束,短短幾十年也成功加入,成為地球第四個航天工業的參與者。

相關焦點

  • 全球航天實力對比,第一名寶座被此國包攬,中國排名緊隨其後
    那麼我國是否真的在航天領域再無敵手呢?近段時間,為了綜合對比全球各國的航天工業實力,外國網友製作出了一份排行榜,參選國家有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大巨頭,還有日本、印度、巴西與以色列、伊朗等新興航天國家,他們要麼是在航天技術上有一定的建樹,要麼就是擁有一套完整的航天工業流程。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15分鐘乃首創,從未影響中美俄三國
    所謂的「恐怖的15分鐘」是印度首創,來自火星著落提到的「恐怖的七分鐘」。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關注中國航天消息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此前的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改裝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成功升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今年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必然給到了中國航天人極大的自信鼓舞。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美國在商業航天領域就獨佔鰲頭,而俄羅斯在航天領域發展也同樣不甘落後,加之歐盟的聯合發展,最終也是形成了美俄歐三巨頭鼎立的商業航天競爭局面。但不得不說的也是,雖然中國的民航公司是在近些年才誕生,但自從去年7月中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後,也得到了世界商業航天界的廣泛關注。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已引起世界關注值得關注的是,商業航天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驅動力,而中國在此方面的發展起步,對比美俄等老牌航天強國,實際上是非常之晚的。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美國在商業航天領域就獨佔鰲頭,而俄羅斯在航天領域發展也同樣不甘落後,加之歐盟的聯合發展,最終也是形成了美俄歐三巨頭鼎立的商業航天競爭局面。但不得不說的也是,雖然中國的民航公司是在近些年才誕生,但自從去年7月中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後,也得到了世界商業航天界的廣泛關注。
  • 三大國衛星定位精確度比較:美國0.1米,俄1.5米,我國是多少?
    在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依然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其中航天工業成為了世界強國爭相競爭的一個領域,但是因為這個領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所以在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有資格踏進這個領域,在這些構架之裡面,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又是出於領先的地位,在航天工業上都有著很高的成就。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英國的國防大臣華萊士表示,英國將採取必要手段保護自己,謹防中美俄在太空帶來的「軍事威脅」,為此英國將準備大幅修改《反叛國法》。看來,新一輪太空競賽已經開始,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中美俄或將在太空中同臺競技?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上個世紀,我國在太空領域力量還比較薄弱,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了航天大國,有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太空探索。對此,不少人認為在航天領域,中美俄呈三足鼎立之勢。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早前,美國公布了世界五大航天強國,在這份榜單中,有一個國家的排名,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比拼:美國0.1米,俄羅斯1.5米,中國呢?
    目前中美俄作為航天領域中的三大強國,其各自衛星的定位精準度如何呢?美國的航天工業實力處於世界第一梯隊,上個世紀美國就開始了星球大戰計劃,至今為止美國從未宣布停止星球大戰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中美國建立起了GPS導航系統,這是一款擁有全球導航功能的導航系統。
  • 中美探測器明年抵達火星,俄87歲航天專家潑冷水:去火星沒意義
    本月7日,俄羅斯媒體Meduza採訪到了俄羅斯航天專家赫伯特·埃夫雷莫夫,他認為前往火星沒什麼意義。個人擁有80多項發明專利,在蘇聯解體後最困難的時期,他設法保留了多個設計局的設備、技術和人才團隊,這不僅使俄航天和飛彈院所繼續履行國防建設工作成為可能
  • 美國公布航天強國排行,日本躍入前三甲,中美俄3國誰被擠掉?
    ,像日本這樣的小國家,應該是沒有能力掌握航天技術的,其實不然。 然而,讓日本能夠從中美俄這樣雖然日本以這樣暴力的行為來取樣的做法讓各國都感到不滿,但是在行星探測領域上,日本的技術確確實實是處於世界前列,甚至是遠超於中美俄三國的
  • 中美俄佔據航天大國前三甲,如今日本排名第三,誰被擠出榜單?
    對於全球範圍內的航天強國,媒體就經常會進行評選。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日本已經擠進了前三。此前在大眾的認知中,排名前三的國家向來是中美俄三國,如今日本將其中一個國家強勢趕超,也就意味著中美俄之中有一國被擠出了前三,不過在航空領域,美國一直是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被擠出前三顯然是不可能的。
  • 印度要追趕中國步伐,2022年內將再次登陸月球、將人送上太空!
    印度新一代火箭GSLV MK3除了月球探測外,印度最重點就是載人航天了,這是展現國家實力的重要途徑太空人訓練航天的三大太空飛行器主要包括人造地球衛星、空間探測器以及載人航天,其中前兩項印度已經完成因此,在未來時間內,發展載人航天是印度航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項。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神舟系列飛船已經進行過多次載人飛行,這證明它非常穩定。就拿神舟六號來說,它是一款多功能任務型飛船。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
  • 印度載人航天計劃受挫,首次無人飛行任務被迫推遲
    「加甘揚」(Gaganyaan)載人航天項目卻是傳出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而一旦這個發射任務延期,勢必會對印度載人航天項目之後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只有在以上兩次發射任務按時完成的前提下,印度才會嘗試真正的載人航天發射。
  • 矽谷巨頭聯手印度首富意欲何為?
    背靠信實工業的雄厚實力,Jio斥資360億美元,以一己之力開啟了印度的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帝國,並且讓印度金字塔底層數億貧民提前享受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為「數字印度」的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
  • 中美兩國火箭各有千秋,印度被晾在一邊,可嘆國內工業體系不給力
    其中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鬥導航系統建設、探月三期工程以及其它航天計劃的實施都離不開長徵五號的貢獻。該火箭高57米、重870噸的噸位級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胖五」。而更加巨型的就要屬美國獵鷹九號,高70米、起飛重量達1428噸,助推器體積達火箭三分之二,上方還有一個笨重帽子。至於印度的GSLV Mk3相比之下似乎小了很多,無論是整體布局還是圍觀細節,也算是以精巧細緻見長。
  • 日本達成6.4億裡目標,連中美俄都沒做到,美國受到絕對挑戰?
    現如今航天領域已經成為各國的探索重點,不過雖然各國的航天任務大都以探索外太空,收集資料為主,但也有一些行動能夠造福於人類,我們所熟知的衛星技術就是如此。目前已知的一些重要航天發展,基本上都是由大國完成,他們不僅有可靠的技術支持,並且經濟方面也能滿足發展需求。不過就在大家都已經對這樣的現狀形成習慣時,日本此前獲得的一項重大成就,卻打破了航天發展行業的寧靜。
  • 中美印登陸月球誰最快?美國只需4天,印度竟要50天,中國要多久
    在這段時間裡,雙方間在很多領域上都進行相互攀比,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上,美國還曾在衛星上敗給了蘇聯,為此美國在該領域上非常盡心盡力,執意要將當初所受的氣爭奪回來。但無論如何,美蘇兩國在當初可謂是航空航天領域上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