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全面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第一展開激烈的競爭,為此也來開了冷戰的帷幕。在這段時間裡,雙方間在很多領域上都進行相互攀比,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上,美國還曾在衛星上敗給了蘇聯,為此美國在該領域上非常盡心盡力,執意要將當初所受的氣爭奪回來。但無論如何,美蘇兩國在當初可謂是航空航天領域上的佼佼者。
然而好景不長,強大的蘇聯還是在與美國的鬥爭中倒下臺來,而作為繼承者俄羅斯,則是義無反顧挑起了與美國抗衡的重擔,也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的航天大國,兩國之間依舊是處於「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
與此同時,當時的中國起步較晚,一切都處在落後的局面,加上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往前摸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航天大國的定義僅限於登上月球,簡單來說,就是誰登上月球,誰的實力就會被認可。
這也造成近年來美俄等其他國家開始將精力轉移至航空航天領域。但我們都清楚,登月絕非易事,不管是登月的設備還是航天員,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以及先進技術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全球能夠登上月球的國家依舊寥寥無幾。
而在不久前發生的登月事件中,更是令人唏噓不已。此前印度登月前放下豪言,結果卻讓全球看了出好戲,而中東小霸王以色列也在衝擊第四航天大國,為此發射了一顆「創世紀號」月球探測器,然而遺憾的是,最終還是失敗告終。
那麼如此看來,除了中美俄之外,最有可能成為第四個登月的國家就是印度了。那麼對於現有滿足登月條件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登月時長都是多少呢?
據悉,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當年發射阿波羅號探月器從發射截止在月球著陸,一共花費的時間在4天左右;而印度根據其目前國內現有的情況以及登月的數據來看,花費時間接近50天左右。那麼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何都是登月,差距會這麼大呢?
實際上還是因為動力系統的原因,要知道印度本就是軍工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所以能有這樣的結果應該知足,那麼我國用了多久呢?
據媒體報導,我國嫦娥四號從發射到著陸月球背面,花費時間一共27天。要知道登陸月球表面和登陸月球背面完全是兩碼事,自然時間就要久一些,而且中國起步本來就比較晚,能有現在的成就應該值得肯定。況且未來的中國還在不斷進步中,在航空航天領域上的成就趕超美國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