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
鳳凰衛視6月20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世紀大講堂》系列節目,「龍象共舞」為您解讀《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
田桐(主持人):學術前沿,思想對話,歡迎收看《世紀大講堂》系列節目「龍象共舞」。中國作為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伴隨著實力的增長,它的區域和全球影響力也在快速地上升。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防止中國主導亞太地區的秩序,挑戰美國的主導權,近年來將戰略軸心轉向亞洲,並且提出了再平衡的戰略針對中國。而與中國毗鄰的亞洲第三大經過體印度則被美國視為亞太地區制衡中國的一個重要力量。美印關係的變化與再平衡戰略有哪些關聯?美國如何看待中印在亞洲戰略地位上急劇上升,對美國利益的影響?中美印三邊關係發展前景又是否樂觀,有關這些問題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趙幹城來為我們解讀《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
解說:趙幹城,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主要關注地區為南亞和東南亞,出版過三部關於印度問題和南亞地區安全等問題的專著,在國內外學刊發表論文百篇,並經常在國內報刊發表時事述評,參與媒體關於中國外交戰略與周邊政策的節目製作等。其畢業於上海外語學院英語專業,並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碩士學位。
田桐:趙老師您好,歡迎您到我們節目當中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中美印三變之間的關係問題。那麼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在莫迪政府上臺之後,他對於外交是採取一種非常進取和積極的態度的,所以我們非常想知道,它的這種態度的政策來源於哪裡?對他國家來說,有什麼樣的一個發展?
趙幹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們知道莫迪總理去年當選,他的主要的議題經濟增長,因此應當說他的執政的施政的一個首要的重點,應該是一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實際上他在國內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方面,動作並不太大。反而是在大國外交方面是大展手腳,那麼這裡很顯然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說他非常希望能夠為印度的經濟增長,創造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良好的國際環境。那麼在運用大國外交方面,目前印度自認為自己是處於一個相對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它要充分地利用這樣一個有利的環境,所以去年他相繼地邀請了中國和俄羅斯的領袖到他的國家去訪問。而且他自己也是風塵僕僕地到處走訪,東京、紐約、華盛頓他都去了。那麼這些外交大國外交戰略的背後,我覺得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就是要重新塑造印度在世界國際體系中的這樣一個新的形象。這種形象是有利於印度今後他執政期間的一輪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對這個增長印度民眾也好,印度政府也好,都是有著很高的期望。所以透過他這個大國外交戰略的背後,我們要看到他的真正的動機,是為了經濟增長。
田桐:那麼也看到了在去年的時候呢,我們的習近平主席,也去到了印度去訪問,那麼今年5月莫迪也是來回訪。但是與此同時的是我們也知道在1月份的時候,歐巴馬就是因為受到了印度的一個邀請,去參加他們的國慶節日。
趙幹城:是。
田桐:所以我們很想知道印度怎麼樣來看待,它分別對於中國和對於美國的態度?
趙幹城:印度目前它在國際上的地位是比較有利的,我們經常在國際政治學界會用一個詞來描述印度的這種地位,叫做左右逢源。因為我們知道印度目前它不但得到美國的青睞,而且也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青睞。那麼像這樣的一個大國,處於這樣一個國際地位是比較罕見的。但印度它就要充分地利用它目前的這種非常有利的條件,就像你剛才提到的比如說今年1月份,印度的國慶日,也就是它的共和國憲法日,他特意再一次邀請了歐巴馬來訪問,而且美國總統也是首次出席它的一個閱兵式。這種東西實際是很虛的,但是這種虛的東西是非常有利於提升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這種關係。所以印度透過這種,這種外交手段的背後,我覺得它是確實是希望能近一步鞏固它目前在國際上的一種非常有利的地位。與此同時呢,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實際上印度是把中國視為非常重要的,在它的對外戰略中,中國處於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在去年9月份,習近平主席去訪問印度的時候呢,他也是進行了一個非常隆重的接待。而且應當說,這次訪問是非常的成功,而且今年5月份他回訪的時候,又再一次創造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成功的神話。那麼這個說明印度在運用,它自己的這種左右逢源的大國外交的時候,手法是非常的嫻熟,而且應當說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功。
田桐:那麼現在我們確實看到中印之間的外交非常的活躍,非常的良好。但是還有一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比如說像西藏問題,邊境問題,貿易逆差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美國會利用這些問題來挑撥中印之間的關係,從而來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這樣的一個目的?
趙幹城: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就是說美國會不會利用印度來遏制中國?因為現在來看,美國是非常希望遏制中國,但是它是否要利用印度來遏制中國,當然另當別論。因為要遏制中國,實際它還是需要有一個比較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條件。像印度這樣的一個國家和中國緊鄰,而且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確實是美國認為呢,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一個條件。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印度和中國是鄰居,所以印度就非常重視中國。比如說它得罪中國的話呢,對印度造成的損害美國實際是沒辦法給它彌補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美國雖然是一直想利用印度來反對中國,或者說來制約中國,但是要達到成功,我覺得這個前景還是非常的遙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吧,我覺得雖然美國可能會對印度目前的這種狀況,特別是中印關係這種存在的,您剛才提到的一系列的一些問題,可能會加以利用,但是我覺得取得成功的前景,應當說並不是很大。
田桐:那您覺得中美印三國之間,未來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發展?哪個國家會處於主導的地位?
趙幹城:我覺得中美印三國未來的發展,是一種相互博弈的格局。但是這整個一個格局呢,我等一會兒在我的講課中我會提到,就是說實際決定中美印三邊關係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並不是印度怎麼做,而且中國和美國怎麼做。因為中國和美國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國,目前印度還談不上是一個世界大國,它不還不具有這樣巨大的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印度本身是一個配角,印度只是想儘量地利用好自己的一個比較有利的配角的地位而已。
田桐:那更多內容馬上有請您給我們帶來今年的演講,我們馬上有請趙幹城教授,給我們帶來演講,他的題目是《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有請。
趙幹城: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關於中美印三邊關係的一個發展的前景,特別是它的目前的現狀,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今天我會首先不是講一講中印關係,而是來講一講美印關係。剛才主持人也講到,就是今年1月份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印度實現了他任內的第二次訪問。因為我們知道美國總統在任內最多就是訪問印度一次,比如說上一次小布希總統在任的八年期間,是在2006年對印度實現了一次訪問。在此之前,是柯林頓在2000年的時候,在他卸任之際對印度實行了一次訪問。所以美國總統任內兩次訪問印度,應當說算是破天荒之舉。那麼另外一個還有一個打破歷史先例的,就是說美國總統也是第一次參加它的國慶閱兵式,美國總統參加其他國家的閱兵式,實際本來就是非常罕見的,參加印度就是更算是破天荒之舉了。那麼當然美國的媒體也好,印度的媒體也好,對這個問題都是有很多的說法,有很多的或者說是吹捧,或者說是炒作。那麼這個炒作集中呢,就集中在一點,就認為美國可能對印度政策有一個大幅度的調整。
但實際上我們從歐巴馬這一次的訪問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應當說他從今年1月份的這次訪問,虛的東西更多一些。比如說美國總統在訪問期間,再一次重申了支持印度入常,也就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那這大家都知道這是虛的東西,因為印度能不能入常,這又不是美國說了算,而且美國心底裡根本就是反對印度入常的,但是它是虛晃一槍。然後當然它們實質性的東西也是有,比如說在防務合作方面,美國比較重視,重視印度能夠在戰略安全軍事安全方面,能夠發揮和美國合作的作用。所以美國在這方面跟它重新延續了,續訂了未來美印之間的這種合作防務的這種對話。同時美國也是批准了向印度出售更大規模的出售的武器。那我們知道印度它的主要的先進的武器系統,大部分都是從國外採購而來的,那麼以前都是俄羅斯是它的頭號的武器供應國,現在就金額來講,美國已經取代了俄羅斯,成為印度頭號的武器供應國。那麼從這兩點來看,它既有虛的東西也有實的東西,就說明美國對印度的政策,確實是進入了一個新的一個調整的一個階段。那麼這個調整階段,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呢?就是說美國歐巴馬總統,在他第一屆任期行將結束之際的時候,他提出過一個比較重要的美國的國家戰略,叫做亞太再平衡戰略。
那美國總統的對美國的對印度戰略的這個調整,和它這個亞太再平衡戰略,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知道美國退出阿富汗,實際上也就標誌著美國會從歐亞大陸,逐漸採取一個撤退的政策。歐亞大陸如果它撤退了以後呢,美國指望誰呢?美國是否會和中國更緊密的合作來維護這個格局呢?現在看來好像情況不是這樣。所以美國會比較倚重印度,這是一個。第二個印度我們也知道,印度是印度洋上的一個主要的大國,那美國現在已經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叫做印太戰略,就印度洋太平洋戰略。這個印太戰略和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有著一個非常緊密的邏輯上的聯繫。就美國把它的兵力部署也好,戰略重心也好,都調整到亞太地區來以後呢,它把太平洋地區,和整個印度洋地區,進行了一個貫通。那我們知道美國目前仍然是印度洋上最大的軍事力量的存在,但是美國在這方面隨著它對石油需求的減少,它也會逐漸地降低它在印度洋上的存在的分量。那麼由誰來頂替呢?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就印度在美國整個一個戰略大布局的中呢,確實是有著一個比較中國的地位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國人都不願意講,就美國國務院的人也好,總統發言人也好,你去問他,他都絕對不會講。你去問印度他也不會講,也就是遏制中國。就美國一直強調,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好,和美印關係的發展也好,都不是針對中國的。但是這個戰略意圖是在不言之中,因為在今天的亞洲來看,就真正的能夠挑戰的美國的主導地位,和美國的霸權地位的一個國家,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就是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就是說美國認為印度作為新興大國,作為亞洲的一個真正的崛起中的大國,可能具有制約抗衡中國的一個砝碼或者說一個力量。
解說:邊境的糾紛,中國實力的增強,讓印度總對中國抱有某種疑慮,甚至敵意。中國與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尼泊爾等國的交好,更讓印度充滿了被包圍的警惕。因此迫切需要尋找外部力量,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印度的經濟潛力,軍事實力,以及中印關係的歷史恩怨,使印度成為美國可以借重的關鍵性力量。
趙幹城:那麼第二點就是說,我們在這裡要稍微追溯一下美國和印度關係的一個簡單的歷史。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美國對印度實際一直是提防,高度提防的。根據它自己的國務院內部解密的文件,在1947年、1948年之際呢,美國國務院制定的一個文件中,把印度描述為一個比較危險的國家。這個危險主要是因為它跟英國人堅決鬥,美國雖然在理論上並不怎麼支持英國的殖民主義,但是它和英國人才認為是自己是一家人。所以它不看好印度,特別是美國打敗日本以後,美國一度是把印度看成一個潛在的日本的替代者,這是有它的官方文件來證實的。
後來的冷戰時期,由於印度和蘇聯結盟以後,美國根本就是對印度採取了一個高度敵視的政策。這個大家都知道,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71年,當時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的時候,也就是孟加拉國鬧獨立的時候,就這個事情的是非,我們本身就不去做評價了,就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仗的時候呢,美國是堅決支持巴基斯坦的。這個支持到什麼程度呢?就美國把它的企業號航母,派到孟加拉灣,威懾印度。因為當時印度也有一艘比較破的航母,一個比較輕型的航母,印度把它的航母調到了阿拉伯海去威懾巴基斯坦。在這種情況下,尼克森總統下令,把企業號派到孟加拉灣威懾印度。所以印度就從這個整個冷戰的一個時期的發展的歷史來看,實際美國對印度是非常的敵視。那麼這個敵視一直到了冷戰以後,一直是持續下去的。從整個九十年代,美國對印度還是高度提防的。而且這個提防主要是放在核武器的試驗問題上,美國對印度的核武器試驗採取了一個相對來說非常高壓的政策。應當說印度早就想試驗核武器,但是在美國的壓力和封鎖之下,實際它是困難重重。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鳳凰衛視官網,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首播:星期六16:15—17:15
重播:星期日08:25—09:20 23:3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