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國父,一手創立了新加坡,也一手把它從貧窮的小島,發展成富裕的花園城市。
目前新加坡的人均GDP6.4萬美元,高於美國,是最富裕的前十大國家之一。
新加坡的富足,靠的不是自然資源,真的是實打實拼出來的。
新加坡的成功,被譽為「小國大謀」。
沒有李光耀的幾十年來一直看對世界形勢,也就沒有新加坡的今天。
《李光耀觀天下》是李光耀的遺作,裡面記錄了李光耀對於世界主要國家的未來前景的看法。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本書是關於我對世界、以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各股力量相互角力的看法」。
作為中國人,最關心是自然就是中國和美國的未來了,尤其是現在中美鬥得那麼厲害,中國和美國,誰會崩潰?兩國誰會勝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李光耀的觀點吧。
02
我們知道,「中國崩潰論」很流行,其實「美國質疑論」也是非常有市場。
《李光耀觀天下》最早出版於2013年。
在出版之前,美國剛剛經歷了兩場危機。
一場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
另外一場則是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
大家都是懷疑,美國還行不行。
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今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就是這些問題的爆發點。
對於質疑美國的地位,在李光耀看來,這是反應過度,而且是錯誤的。
美國建國200多年,再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但每次美國都能在逆境中反彈,而且反彈的力度要比想像中強得多。
2008年次貸危機,我們以為美國要完了,結果呢?不到兩年經濟就恢復增長,美國股市屢創新高。
真正陷入經濟泥潭的,反而是歐洲。受那場危機影響,中國A股至今也沒回到6000點。
你看,風暴眼在美國,但復甦最快的也是美國。
受疫情影響,現在的美國確實很糟糕,但不要懷疑美國的反彈能力,疫情總會過去,美國復甦一定會比其他國家快。
李光耀很看好美國,也很看好中國。
基辛格說得過,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
對此,李光耀非常認可,他認為中國一定會回到漢唐時世界的領導地位。
03
光知道觀點還不行,我們得知道李光耀預測國家未來的方法論。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李光耀觀天下,用的是什麼樣的角度。
李光耀觀察世界的四個指標,人口、語言、傳統、以及貿易。
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一輛汽車,這四個指標可以看作是它的四個輪子。
那麼一個國家的這四項指標越高,這就相當於它獲得了四輪驅動,它的發展動能就越強。
如果四個指標中有一兩個扯後腿,這個國家的發展動能就會受影響。
如果四個指標都墊底,這個國家也就基本上失去了競爭優勢,註定會陷入平庸。
下面,我們一個個來看,先說,人口。
在李光耀的眼中,人口是第一重要的問題。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未來世界的競爭,首先是人口資源的競爭。
而人口問題的核心是兩個,老齡化和少子化。
老齡化是結果,少子化是老齡化的主要原因。
國際上把婦女一生中生兒育女的總數,稱為生育率。
正常的生育率水平是2.1,也就是說,一個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子女數如果不少於2.1個,這個社會人口的新陳代謝就比較正常。
這個數越低,則這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就會越嚴重。
發達國家普遍存在老齡化問題,只是程度有別。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最嚴重,而且看不到解決的希望,所以李光耀認為,日本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新加坡也面臨老齡化問題,李光耀說,如果他還執政,他會在新加坡給新生兒發嬰兒花紅,也就是發生育補貼。
雖然這個辦法並不能改變女性的生育觀念,但目前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
另一個應對人口問題的方法是接納移民。
但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有效地吸納高質量的移民。
同時,移民政策要面對兩重局限,移民不能引起本地居民的反感,不能超出本地社會的承受能力,因此,出臺移民政策應當格外謹慎。
關於中國的人口問題,李光耀說,中國領導人會後悔不早點放開生育政策。
對於美國的人口問題,李光耀則稍顯樂觀,每年美國都能吸引全世界最好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就是美國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
04
第二指標是,語言。
在語言問題上,李光耀很認同「印尼國父」蘇加諾的做法。
他說蘇加諾把馬來語、而不是爪哇語,確定為印尼的第一語言,這是蘇加諾「獻給印尼最好的禮物」。
在印尼,爪哇族人多勢眾,蘇加諾本人也是爪哇族。
蘇加諾如果要把爪哇語確定為印尼的第一語言,輕而易舉。
但印尼的第一語言不是爪哇語,而是馬來語。
為什麼呢?要理解這一點,還得回到印尼的具體國情。
印尼是一個千島之國,很多海島上的民族日常不用爪哇語。
他們把爪哇語當作外來語種極力排斥。
如果強制使用爪哇語就會給國家埋下分裂的隱患。
而馬來語是印尼商人和海員在國內各地通行的語言,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
而且東南亞國家也接受馬來語。
因此,把馬來語、而不是爪哇語確定為印尼的第一語言,是一個很務實的決定。
也正是因為類似原因,李光耀效仿印尼,把英語、而不是大多數新加坡人用的華語或者馬來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在語言方面,李光耀認為中文是一種非常難學的語言。
李光耀花了50年的時間學中文,但還是自我感覺掌握地不夠地道。
而美語與英語系出一脈,沒有障礙。
語言上的差別導致中美兩國在吸引人才和獲取跨國投資方面,競爭力大不相同。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民眾可以輕鬆地利用英語在美國謀生,但想在中國工作生活,就很難的,因為語言是他們的第一大障礙。
而且英語是公認的全球性語言,幾乎所有的學術論文,都是用英語發表,美國人獲取最前沿科技沒有任何障礙,而中國人就需要先過語言關。
李光耀認為,中國在人口和語言兩項指標上都遜色於美國。
05
第三個指標是,傳統。
一個國家的傳統會影響它做決策的習慣,並影響決策的執行效果。
李光耀認為,如果要在中國實行西方一人一票的民主制,這根本就行不通。
因為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
中國歷史上,中央虛弱,國家就會紊亂;強大,國家就安全。
這方面的歷史教訓太多了。
中國的這種「中央強大則國家就能穩定繁榮」的心態,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
所以對中國而言,建立一個強大的,這是過去的傳統留給未來中國的競爭智慧。
在短期內,不可能背離這一原則。
傳統經過歷史的沉澱,會形成制度。
但並不是所有由傳統積累而成的制度,都有助於塑造國家的競爭力。
相反,有的傳統還會成為障礙。比如印度。
李光耀認為,印度文明雖然也源遠流長,但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的發展。
這種制度限制了印度社會不同階層的流動。
美國建國才兩百多年,其底層傳統是英國的新教徒文化,這是一個「以賺錢為榮,花錢為恥」的文化傳統。
雖然美國沒有中國的歷史悠久,但美國的傳統一樣可以促進其發展。
在傳統這個指標上,中美平分秋色,美國有新教徒文化,中國有儒家文化,兩者都提倡勤勞和節儉。
我們可以看到,二戰後,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進發達經濟體的,只有亞洲四小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剛好這四個經濟體,都是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地區。
當然,現在美國社會已經逐漸拋棄了新教徒文化,年輕人縱慾無度,每次危機來臨時,兜裡竟然一點積蓄也沒有。
07
第四個關鍵指標是,貿易。
在李光耀看來,一個國家參與自由貿易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的活力。
一個世界實行自由貿易的程度,也決定了未來世界整體經濟有沒有動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世界應該繼續朝著自由貿易的方向邁進。
但遺憾的是,目前全球化受阻,尤其是美國逆全球化的舉措,使得世界自由貿易無法平穩推進。
但李光耀認為,全球自由貿易可能比較難以達成,但區域性自由貿易、國與國之間的雙邊自貿協定,則比較容易達成。
用李光耀的話說,「二等獎」也是「獎」,總好過什麼獎都沒有。
在自由貿易這個指標上,美國原本是世界第一的,但美國已經放棄了自由貿易的領導地位。
也不能說中國已經接手了自由貿易領導權,但中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彰顯了中國的自信。
在貿易這個指標上,中美雙方是一增一減,雖然中國還沒有超過美國,但現在美國是自廢武功,中國領導世界自由貿易,是遲早的事情。
08
開頭說了《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出版時,質疑美國的聲音甚囂塵上,但李光耀堅定地認為美國沒有問題。
他給美國的評語是,「陷入困境,但優勢仍在」。
在李光耀看來,美國歷史上面對的困境,比這個嚴重得多。
大蕭條、越南戰爭,那都是多麼慘痛的經歷。
而每一次,美國都重拾意志和毅力,恢復世界領先地位。
因此,絕不能忽視美國強大的反彈能力。
從長遠來看,美國有四大優勢。
第一,美國社會吸引人才的能力強。世界各地的移民源源不斷地為美國注入新的激情。
第二,美國有遍布全國的創新中心,這些地方貢獻了美國大部分的創新產品和技術。
第三,美國的制度更精簡,企業更有競爭力。
第四,美國的文化傳統鼓勵開拓者,鼓勵敢於嘗試的人。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美國確實沒做好,但不要低估了美國的反彈能力,正確地看待美國,才能更好地處理中美關係。
09
李光耀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了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力量變化。
他最關注的是一組 「三角關係」,中國、美國還有歐洲。
中國和美國是李光耀眼中的優等生,但對於歐洲,李光耀並不看好。
李光耀給歐洲的評語是,歐洲陷入了「衰退和分歧」。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歐元存在先天不足,另一個是歐洲糟糕的福利制度。
對於歐元的不足,具體分析在《歐元已衰,未來必亡》已經談過,這個就不展開了。
而高福利制度養懶漢,讓歐洲已經失去了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希臘民眾抗議政府削減福利支出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工業革命後,歐洲攢下來的幾百年基業,還是可以繼續吃的。
所以李光耀認為,未來的世界格局,中國和美國表現優異,但歐洲陷入衰退,並將淪為大國競爭的配角。
對於中美競爭,李光耀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兩國在亞太的競爭將會持續到21世紀的後期。
不過在當下,中國人無心取代美國人。
西方的某些「中國威脅論」的觀點,也沒有意義。
李光耀是新加坡人,他最關心當然是新加坡的前途。
他給新加坡兩條建議:
1.新加坡不能實行兩黨制,否則新加坡必亂。2.新加坡不在中美之間站隊。
以上就是李光耀對於中美的的看法,通過人口、語言、傳統、貿易,這四個指標來度量未來世界格局。
在李光耀看來:
中國必定復興;美國依舊強勁;日本受人口老齡化影響,走向平庸;印度因為傳統文化制約,難以崛起;而高福利政策下歐洲,已經失去了和世界競爭的能力。
本文沒有提到俄羅斯,但《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裡提及了,俄羅斯也因為人口的銳減,而無法重拾當年前蘇聯的輝煌,逐漸淪為二流國家。
李光耀的觀點是對是錯,可能還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來印證。
但這位智慧的老人提供了一個可度量的角度,來幫助我們觀察這個世界。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