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熱帶花園城市,花園在城中,城在花園中,美麗的「花花世界」。使人想起唐人令狐楚的《遊春詞》:「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處來。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蘭花是新加坡的國花。新加坡國家植物園是原始樹林和專業花圃的融合,奇花異草,草綠花紅,繁多的花草中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品種。佔地54公頃的植物園專門闢有蘭花園,叫胡姬亭,裡面種植了12000多株名貴蘭花,包括國花———卓錦萬黛蘭,真是「風吹蘭花滿園香,胡姬壓酒喚客嘗」。新加坡最熱鬧的大街叫「烏節路」,「烏節」就是「蘭花」的譯音。人行天橋,電線桿,都是花團錦簇的,「不見廬山真面目」。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主辦的「國際花園節」,兩年一屆,是世界上規模最為壯觀的花園節之一。
就是位於烏節路的新加坡總統府原來也是一座肉豆蔻種植園。門外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地,小橋流水的總統府就是一座大森林,大花園,這裡有許多稀有植物,有的老樹已經超過百年。在森林裡有50多種鳥類,水鳥,翡翠鳥,太陽鳥,黃鸝鳥,都很珍貴。新加坡總統府建於1867年,原來是個冷冰冰的戒備森嚴的總統官邸,從1995年起,它成為每年在新年、勞動節、國慶節、開齋節和聖火節這五大節日向普通民眾開放的自然觀賞區。民眾可以購票進去參觀,中小學生可以在這裡表演節目,參觀者也可以在總統府野炊,但是必須將野餐產生的垃圾帶走。在開放日,新加坡總統常常在花園裡站立,微笑著接待大家,和參觀者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其實,在新加坡,有一種更普遍更大眾的樹,這就是雨樹。如果選舉新加坡的國樹,我以為唯有雨樹當之無愧。這是一種落葉喬木,樹高可達二十餘米。長到一定高度後,雨樹就橫向發叉,不斷增多枝幹,樹冠越來越大,直徑有十幾米,枝繁葉茂的華蓋完全像一把張開的巨傘,既可遮陽,也可避雨。雨樹屬於含羞草科,它其實就像放大版的含羞草。每天下午5點左右,葉子就閉合、下垂了,所以也叫「五點鐘樹」。早上,葉子在晨曦中打開,這時包裹在葉片裡的露水或雨水紛紛下落,「雨樹」之名由此而來。馬路邊,河道旁,草坪上,公園裡,新加坡到處都有雨樹的身影,全國有110萬餘棵,平均每50個人就有一棵。國家給每棵樹都建有電子檔案,國家公園局的「樹木醫生」掌控電子檔案,分工負責每棵雨樹的養護。我在新加坡散步時,往往會在雨樹下的椅子上靜坐,看看ipad和報紙,的確很愜意啊!
雨樹是遠客,原產地在熱帶美洲和非洲,這是新加坡建國初期,第一任總理李光耀選定的引進樹種。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國父,飽受新加坡人的尊重。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的彈丸小國,才花了半個多世紀,就成了世界上最富裕、最美麗、最公平、管理最好的地方之一,這和李光耀是分不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近六十年過去了,雨樹成了新加坡的一道無處不在的亮麗風景。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