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病逝 周日舉行國葬

2020-12-02 新華網客戶端

  3月23日,新加坡中央醫院,一名男子在鮮花和祝福卡前默哀。

  昨日,新加坡駐華大使館門前擺放著民眾留下的鮮花。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據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天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年91歲。

  公告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國人民告知這個消息,治喪委員會將另行公布有關公眾弔唁和李光耀葬禮安排的詳情。

  李光耀因感染嚴重肺炎於2月5日進入新加坡中央醫院住院治療。新加坡總理公署近日連續發布消息說,李光耀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病情不斷惡化。22日發布的公告說,李光耀的身體狀況更衰弱。

  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出生於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擔任新加坡總理,此後留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至2011年5月。

  又訊 據中新網 昨日,新加坡總理府網站發布消息,稱所有政府建築將降半旗紀念李光耀,並將23日至29日設為全國哀悼日。

  總理府網站的聲明稱,自23日到29日,新加坡所有政府建築將降半旗,表達對李光耀的敬意。李光耀的靈柩將於25日至28日停放在新加坡國會大廈,供公眾瞻仰。

  新加坡將於當地時間29日下午2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為李光耀舉行國葬。李光耀的家人、朋友,新加坡總統,國會成員以及各界新加坡人等將參加此儀式。國葬後,將舉行私人的火葬儀式。

  ■ 現場

  弔唁簿上寫下緬懷

  昨日,為悼念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新加坡駐華使館降下半旗,使館舉行了弔唁簿籤名紀念活動,該活動對公眾開放,到29日結束,每天10時到12時,14時到16時,弔唁者須攜帶身份證件。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使館弔唁現場,使館門前仍然擺放著民眾留下的鮮花,登記表上寫滿了一長串弔唁者的名字,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

  進入使館弔唁大廳,大廳正中間站立著幾排身著黑衣的弔唁者,氣氛肅穆莊嚴。大家靜靜等待在弔唁簿上寫下悼詞,其間不時有手捧鮮花的民眾加入隊伍。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悼詞。

  等待近半個小時後,記者也在弔唁簿上寫下對李光耀先生的緬懷,弔唁簿是黑白兩色,上面有中文也有英文的悼詞,已寫下厚厚一沓,在記者前面的一位弔唁者這樣寫著——「一代偉人,李光耀先生,一路走好」。寫完後,每個弔唁者都會深深鞠三個躬致敬。

  新京報記者 王曉楓

  ■ 聲音

  李光耀是亞洲的一個傳奇人物,因其強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才能廣受尊敬。他執政30多年來,幫助新加坡從一個發展中國家轉型為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一個繁榮的國際商業樞紐。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作為一位真正的歷史巨人、現代新加坡之父、亞洲事務的偉大戰略家,李光耀將被後代人銘記。

  ——美國總統歐巴馬

  李光耀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把新加坡塑造成一個繁榮、安全和成功的國家。

  ——英國首相卡梅倫

  新加坡悼念民眾總統府門前排成長龍

  「他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

  李光耀病逝後,眾多新加坡民眾來到新加坡中央醫院7號樓外的廣場以及設在總統府門前的官方弔唁處,悼念李光耀,感念他為新加坡做出的貢獻。記者10時許趕到總統府時,前來悼念的民眾已排起一條長龍。

  今年55歲的賴秀緣眼含熱淚,獻上自己親手寫的卡片。賴秀緣說:「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李光耀就是我的偶像。他給了我們組屋(公共住房)住,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尊敬他。」

  66歲的賈帕卡什拿著自己珍藏的筆記本前來憑弔李光耀,筆記本上有他15歲參加活動時得到的一個李光耀籤名。賈帕卡什說,李光耀是一位偉人,「他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

  兩歲就因病癱瘓的陳建民特地趕到新加坡中央醫院悼念李光耀。他說:「我生活在李光耀建設新加坡的時代,我看到了新加坡的發展和建國總理的決心。李光耀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

  據新華社電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為開國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國葬儀式3月29日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李光耀長子、現任總理李顯龍、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榮譽資政吳作棟等十名代表宣讀悼詞。靈柩在儀式結束後運往北部靠近三巴旺空軍基地的萬禮火葬場火化。三軍最高規格向李光耀告別3月29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最後一次行經揮灑自己一生血汗的土地。
  •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國葬上,日本首相安倍「睡」著了……
    2015-03-30 16:35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沈靚 據日本媒體報導,3月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李光耀國葬上,安倍竟然睡著了,並被拍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 視頻截圖       3月29日,世界各國首腦出席了在新加坡舉辦的李光耀國葬。
  • 在輝煌一生的終點回望——探訪李光耀的「從政起點」
    中新社新加坡3月28日電 題:在輝煌一生的終點回望——探訪李光耀的「從政起點」  中新社記者 李洋  3月28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葬前夕,該國各地追悼活動密集舉行,其中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悼念活動吸引了相當多的民眾。中新社記者當天特地走訪了丹戎巴葛,探尋此地為何與李光耀的政治生涯有不解之緣。
  • 索馬利亞為開國總統舉行國葬 設當天為全國哀悼日
    新華網奈洛比6月11日電 (記者趙卓昀)摩加迪沙消息:索馬利亞過渡政府11日在首都摩加迪沙為索馬利亞開國總統亞丁·阿卜杜拉·奧斯曼舉行國葬。  過渡政府總統阿卜杜拉希·優素福·艾哈邁德、總理阿里·穆罕默德·格迪以及前總統阿卜迪卡西姆·薩拉德·哈桑參加了葬禮。
  • 他是開國上將之一,深得毛澤東的看重,葬禮級別堪稱國葬
    劉亞樓,是開國上將之一,林彪的心腹愛將,葬禮級別堪稱國葬。劉亞樓是與林彪的私交最好的一位將領。劉亞樓可以與林彪開玩笑,隨便調侃,甚至插手林彪的家務事。劉亞樓最終在上海病逝,他的葬禮規格遠超上將級別,堪稱國葬。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前言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在眾多人的認知裡,新加坡像是我們另一處的"友誼港灣"。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自幼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他從時局動蕩的環境裡成長,輾轉西方熟稔歐洲文化,正統的西方文化孕育出這位"開國元首"李光耀。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1961年5月,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又作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李光耀舉行了全國投票,並獲得了71%的支持率。於是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
  • 李顯龍哽咽致辭追思父親李光耀:請您安息吧
    民眾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觀看李顯龍的電視講話記者 包雪琳攝民眾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觀看李顯龍的電視講話。記者 包雪琳攝據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天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年91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剛剛就其父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去世發表了講話。李顯龍先後用馬來西亞語、中文以及英文發表講話,追思了父親李光耀,並讚揚了李光耀對新加坡所做出的貢獻。他用華語說:「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領袖,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
  • 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獲「搞笑諾貝爾獎」,因禁止吐痰、養鴿子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是新加坡1965年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並一直任職到1990年。1994年,因為他在指導公眾行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心理學獎。頒獎儀式每年十月,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至兩周舉行。李光耀的指導公眾行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隨地吐痰、嚼口香糖或餵鴿子的公民施以懲罰的效果的「心理實驗」研究,他這一試驗做了長達30年,實驗對象是幾百萬新加坡公民。
  • 阿根廷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何為國葬,誰是中國第一位國葬的?
    一代球王馬拉度納離開了我們,阿根廷政府決定為其舉行國葬。在阿根廷歷史上只有7位前總統以及五屆F1世界冠軍得主方吉奧享受過如此殊榮。馬拉度納可謂生前榮耀,死後哀榮。國葬是以國家名義舉行的葬禮,也是一個國家中最高規格的葬禮。
  • 誰是廈門開國國葬第一人
    在廈門,曾經有一位讓中國人民政府以國葬規格在北京隆重舉行公葬儀式的華僑。舉行完公葬儀式,隨後,將靈柩用火車運往他的家鄉集美,讓他長眠在鰲園,永遠陪伴他的鄉親和師生,他就是陳嘉庚。提到這位華僑,不得不提到他在家鄉建立的「王國」,集美學村。
  • 越南國葬「開國元勳」武元甲
    早報訊 越南昨天為該國的「開國元勳」武元甲舉行國葬
  • 李光耀指中國人不能以平等心態看待周邊國家
    兩個月之前,由於在美國發表亞太地區地緣政治見解的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又對中國政體結構發表看法,李先生29日在《通商中國》組織發表演說後指出,新加坡可以強調官、民平等,但是在中國卻很難,因為中國傳統政治體制形成各省份都有各自「皇帝」的現象。
  • 李光耀觀天下:新加坡國父預見未來世界格局,中美誰來領導世界
    01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國父,一手創立了新加坡,也一手把它從貧窮的小島,發展成富裕的花園城市。目前新加坡的人均GDP6.4萬美元,高於美國,是最富裕的前十大國家之一。新加坡的富足,靠的不是自然資源,真的是實打實拼出來的。新加坡的成功,被譽為「小國大謀」。沒有李光耀的幾十年來一直看對世界形勢,也就沒有新加坡的今天。
  • 開國少將中唯一的外籍將軍,黃埔著名將星,參加過長徵,死後被國葬
    在燦若星辰的開國將軍中,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少將,他不僅是我國的開國將軍,還是越南人民軍第一批受銜的少將。一個人同時是兩個國家的將軍,而且都是開國將軍,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他就是洪水將軍,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越南河內人。
  • 李光耀的「實用主義」及其啟示
    因為數量對比非常明顯,「說英語的雖是新加坡社會的上流人物,但是選票有限。競選人必須在街頭,站在卡車上,利用揚聲器舉行群眾大會」。為贏選票,猛補華語,立竿見影,終上大位。他的選擇及變換,就是這般實用。這一回變換沒挨罵,因為只涉及個人。下一回,狂風暴雨降臨了,因為他經由政府推出的竟是普遍語言變換。
  • 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把新加坡踢出去,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呢?
    這個建議看起來非常美好,汶萊是拒絕了,不過新加坡舉行了全民公投,加入了馬來西亞。可這個蜜月期非常短暫,沒多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生了很多問題,像種族衝突等問題,甚至多次爆發流血事件。最終馬來西亞把新加坡踢了出去。我們知道,新加坡雖然小,但畢竟已經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像有些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的鄰居,為了一個小小的東帝汶,同樣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吞併。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臺媒:為什麼臺灣沒有李光耀的洞見?
    當地時間3月23日,新加坡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一名男子對著李光耀的遺像鞠躬。李光耀1955年首次參選,贏得丹戎巴葛區議席,自那時開始李光耀就以議員的身份一直為丹戎巴葛區的居民服務。    中新網3月25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5日社論指出,相較於李光耀,臺灣的領導精英,坦白說在格局乃至胸襟上都遠遠比不上。
  • 開國上將劉亞樓患癌去世,葬禮堪比國葬,生前被主席欽點空中司令
    引言1965年5月7日15點45分,開國上將劉亞樓病逝,享年55歲。11日,其葬禮在中山堂舉行,幾十名中央領導人趕來參加葬禮。靈車由林彪、劉少奇親自護送至八寶山公墓,一路上兩旁軍人致敬,全國的媒體進行了大量報導,報紙幾乎都是首版,葬禮的宣傳力度堪比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