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輝煌一生的終點回望——探訪李光耀的「從政起點」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新加坡3月28日電 題:在輝煌一生的終點回望——探訪李光耀的「從政起點」

  中新社記者 李洋

  3月28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葬前夕,該國各地追悼活動密集舉行,其中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悼念活動吸引了相當多的民眾。中新社記者當天特地走訪了丹戎巴葛,探尋此地為何與李光耀的政治生涯有不解之緣。

  丹戎巴葛的悼念活動集中在當地的民眾俱樂部(Community Club)舉行。記者在悼念現場看到,由於前來悼念的民眾實在太多,悼念組織者指揮民眾兩排兩排向李光耀遺像三鞠躬,然後在遺像前獻花。

  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位於一棟傳統的單層建築內,似乎能讓人回憶起李光耀從政初期的歲月。俱樂部內部裝修簡樸,仍然使用著大吊扇和電風扇,這裡的老百姓習以為常。而俱樂部周圍高樓大廈林立,環境整潔有序,已經不太容易找到歷史的痕跡。

  新加坡國會議員Lily Tirtasana Neo(中文名:梁莉莉,MP)在緊張忙碌於此處悼念活動的間隙,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專訪。她對記者說,自己來自於丹戎巴葛集選區,親身經歷了李光耀領導下新加坡的巨大變化。

  梁莉莉說,丹戎巴葛原為社會較低收入群體聚居地,基礎設施較為落後,是李光耀徹底改變了這裡。李光耀成功當選丹戎巴葛的議員後,一直擔任此職直至他逝世,長達半個多世紀。

  李光耀1955年以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候選人的身份首次參選,以78%的得票率贏得丹戎巴葛區議席,就此展開從政生涯。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生動描繪了競選的全過程。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當時丹戎巴葛「到處都是木屋,沒有排汙系統,臭氣燻天,使人受不了」。但他說,到丹戎巴葛最古老的地區進行競選讓他得到「寶貴經驗」,堅持選戰不氣餒,終於成功獲得了當地基層民眾的支持,「連郵差都替他分發傳單」。

  李光耀後來一直在丹戎巴葛參選,不論他頭銜的變化,從總理,到內閣資政,再到國務資政,丹戎巴葛已成為李光耀政治生活無法分離的一部分。他在丹戎巴葛推行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如公共住屋項目等,後來在新加坡成功推廣。

  丹戎巴葛此後也成為人民行動黨的重要基地之一,不論是起初的單選區還是後來的集選區,選區議席一直被人民行動黨所佔據。來自丹戎巴葛的多名國會議員也都擔任過內閣部長,足證此地在新加坡政壇的影響力。

  李光耀對丹戎巴葛的感情也很深,從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外擺放著的李光耀歷年來參加當地社區活動的珍貴影像中可見一斑。這其中包括他去年8月在丹戎巴葛出席新加坡國慶晚宴的照片。那時李光耀健康尚可,他堅持走到講臺同民眾講話。實際上,李光耀數十年來都在丹戎巴葛參加國慶晚宴。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光耀之子李顯龍也了解丹戎巴葛對於李光耀的意義。上周在李光耀病危之際,李顯龍曾專程到丹戎巴葛看望民眾,感謝他們對李光耀的祝福。

  李光耀生前在當地的很多活動,梁莉莉都曾陪同參加,她坦言李光耀對其影響巨大。談到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她聲音沙啞地說,從丹戎巴葛的變化就可以看到整個新加坡的變化,他改變了國家的整體面貌。

  「李光耀為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各族群和諧相處所做的努力是無與倫比的」,梁莉莉說。

  李光耀國葬移靈車隊29日將途經新加坡多個地標,其中包括了丹戎巴葛公共住屋,當地民眾將向他致以最後的敬意。(完)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曾預言臺灣與大陸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李光耀曾用「面子問題」詮釋1986年的鄭章遠之死。鄭章遠是李光耀年輕時一起與他打天下的弟兄。1986年,貪汙調查局懷疑鄭章遠在1981年和1982年分別用批地權從房地產開發商處撈取好處,總計達100萬新元。鄭章遠託人給李光耀帶話,要求見李光耀一面被拒絕。一周後,鄭章遠自殺身亡,他的家人也離開了新加坡,「他們太沒面子了」。
  • 新加坡為開國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國葬儀式3月29日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李光耀長子、現任總理李顯龍、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榮譽資政吳作棟等十名代表宣讀悼詞。靈柩在儀式結束後運往北部靠近三巴旺空軍基地的萬禮火葬場火化。三軍最高規格向李光耀告別3月29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最後一次行經揮灑自己一生血汗的土地。
  • 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病逝 周日舉行國葬
    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據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天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年91歲。  公告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國人民告知這個消息,治喪委員會將另行公布有關公眾弔唁和李光耀葬禮安排的詳情。  李光耀因感染嚴重肺炎於2月5日進入新加坡中央醫院住院治療。
  • 李光耀的「實用主義」及其啟示
    好在,至少就這一條,李光耀爭議不大。他的自畫像叫做「實用主義」,論者也普遍認同其「實用主義」。當然,再深究,則不必。實用主義作為哲學大宗,流派紛紜,名目繁多。但管他詹姆斯、杜威、劉易斯,李光耀不會去選邊站。如果想給他劃定師門,認祖歸宗,只怕「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李光耀志不在此,他是政治家。
  • 李光耀觀天下:新加坡國父預見未來世界格局,中美誰來領導世界
    沒有李光耀的幾十年來一直看對世界形勢,也就沒有新加坡的今天。《李光耀觀天下》是李光耀的遺作,裡面記錄了李光耀對於世界主要國家的未來前景的看法。國際上把婦女一生中生兒育女的總數,稱為生育率。正常的生育率水平是2.1,也就是說,一個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子女數如果不少於2.1個,這個社會人口的新陳代謝就比較正常。這個數越低,則這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就會越嚴重。
  • 李顯龍哽咽致辭追思父親李光耀:請您安息吧
    記者 包雪琳攝據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天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年91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剛剛就其父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去世發表了講話。李顯龍先後用馬來西亞語、中文以及英文發表講話,追思了父親李光耀,並讚揚了李光耀對新加坡所做出的貢獻。他用華語說:「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領袖,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
  • 臺媒:為什麼臺灣沒有李光耀的洞見?
    當地時間3月23日,新加坡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一名男子對著李光耀的遺像鞠躬。李光耀1955年首次參選,贏得丹戎巴葛區議席,自那時開始李光耀就以議員的身份一直為丹戎巴葛區的居民服務。    中新網3月25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5日社論指出,相較於李光耀,臺灣的領導精英,坦白說在格局乃至胸襟上都遠遠比不上。
  • 李光耀指中國人不能以平等心態看待周邊國家
    李光耀是在答覆與會者提問時,做出上述表示的。《通商中國》是個由新加坡官方促成的組織,目的希望推動新加坡商人與中國發展關係和商務活動;日前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晚宴,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張小康也應邀與會。李光耀表示,中國傳統的政治體系,是從中央到地方,分成「皇帝」、「大官」到「小官」,每一層都必須有個強勢的領導人,結果就形成每個省分都有各自「皇帝」的現象。因此,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可以強調官、民平等,在中國卻很難。中國官員必須採取上述模式去治理國家和地方省份,因為這樣才能展現威嚴,得到人民尊重,這是中國本身組織結構和國情使然。
  •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下) 2020-08-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曠世天才圖靈輝煌而又短暫的一生
    他輝煌的一生卻很短暫,他為人類而生,又為人類而死。 可是本因該是輝煌的人生正式發光的時刻,1952年,他的同性伴侶協同一名同謀一起闖進圖靈的房子盜竊,圖靈為此而報警,卻又因此而扯出自己的「同志」身份。英國警方的調查結果使得他被控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罪。因為圖靈的同性戀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職業生涯盡毀。為了能夠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同時也能顧及面子,他最後選擇了雌激素注射,並持續一年。
  • 李光耀:基因決定命運,政府無法顯著改善個人命運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直都以睿智和坦率著稱,他就是一位「基因決定論者」,雖然他因此飽受批評,但李光耀一直都堅持這些觀點,其固執程度甚至會令一些人產生強烈的反感。李光耀認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總會分化成各個階層,受過教育的人往往都會脫穎而出,而裱花匠的孩子通常都很平庸,當然他們中也會有奇才,但他們終歸是少數。
  • 政壇巨人李光耀的英語名言錄
    政壇巨人李光耀的英語名言錄 李光耀談媒體 ──李光耀於1959年9月16日於外國記者協會發言 關於國際領袖 【誰最偉大?】 ──《李光耀對話錄》(Conversations with Lee Kuan Yew ) 湯姆·普雷特(Tom Plate)著 【On George W.
  •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國葬上,日本首相安倍「睡」著了……
    2015-03-30 16:35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沈靚 據日本媒體報導,3月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李光耀國葬上,安倍竟然睡著了,並被拍進了現場直播的畫面。 視頻截圖       3月29日,世界各國首腦出席了在新加坡舉辦的李光耀國葬。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面對這個爛攤子,李光耀也十分頭疼,但是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他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承擔起兩百萬人的生存問題。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要知道,在新加坡,足足有著70%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就連李光耀他自己也不例外.使用漢語不是該更加方便嗎?
  • 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自幼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他從時局動蕩的環境裡成長,輾轉西方熟稔歐洲文化,正統的西方文化孕育出這位"開國元首"李光耀。【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時代更迭,戰爭不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李光耀求學回歸新加坡,正式走進政治領域,把馬來西亞聯邦的港口變成了如今的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國際舞臺上一顆姣姣明珠。
  • 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獲「搞笑諾貝爾獎」,因禁止吐痰、養鴿子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是新加坡1965年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並一直任職到1990年。1994年,因為他在指導公眾行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心理學獎。李光耀的指導公眾行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隨地吐痰、嚼口香糖或餵鴿子的公民施以懲罰的效果的「心理實驗」研究,他這一試驗做了長達30年,實驗對象是幾百萬新加坡公民。
  • 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為什麼李光耀說美國永遠不會淪為二流國家?這三點很重要
    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寫到:在人們記憶中,美國面臨過不少艱巨的挑戰和考驗—大蕭條、越南戰爭、戰後迅速崛起的工業強國日本和德國。每一次,它都能重拾意志和毅力去恢復其領先地位,美國永遠不會淪為二流國家。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的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本片講述了音樂家莫扎特坎坷絢爛的音樂人生,故事以作曲家薩列裡為主,以薩列裡的視覺向觀眾展現出莫扎特的成長軌跡。而隨著作曲家薩列裡的回憶逐步深入,讓我們也能更清楚的看到莫扎特的一生,在影片中去追悼這位偉大的音樂才子。
  • 「走近院士」叢書全方位探訪當代中國頂尖科學家
    《走近院士——探訪中國頂尖科學家的精彩人生》系列叢書,近日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出版。叢書以院士為單元,通過實地採訪或網絡聯絡的方式採訪院士,對院士的成長經歷、求學歷程、學術領域、工作方法、子女及學生教育、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進行故事敘述性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