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

2020-12-03 澎湃新聞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下)

2020-08-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紫金山天文臺不僅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而且還濃縮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

這裡完好地保存了明清兩代天文學家實測所用的五件古代儀器,其中明代正統年間鑄造的渾儀、簡儀和圭表最為珍貴,它們是現存的國內外絕無僅有的最大的古代青銅天文儀器。這些珍貴的天文儀器,共同凝聚著中華民族在古代天文學領域的智慧和創造力,是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的有力證明。

渾儀

渾儀,是測量星體在天空中位置和運動的儀器,是我國傳統的測天儀器。早在戰國初年,我國就有了原始的渾儀,西漢天文學家洛下閎也曾製作過渾儀。隨著時代的推移,渾儀的製作越來越精密,結構越來越合理、適用。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創造了由三層同心圓環組成的渾儀,使渾儀結構臻於完善。此後歷代所造的渾儀都保持著這種科學結構。

紫金山天文臺內保存的明制渾儀主體由三層同心圓環組成,外層為三道固定不動的圓環,稱為「六合儀」;中層為四道圓環組成的一個整體,稱為「三辰儀」;內層是一平行雙環,中間夾裝一個方形窺管,可繞雙環圓心任意轉動,稱為「四遊儀」。窺管相當於現代的天文望遠鏡,通過窺管圓孔可以觀測天上的星辰,並可通過四遊、三辰兩儀圓環上的刻度測定天體的方位。這臺明制渾儀不僅是一架古老精密的科學儀器,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它由四龍柱、一雲柱支撐,四角臺則以四雲山裝飾,造型緊湊協調,渾然天成。龍柱強健雄偉,盤旋上騰,雲山聳起,兩相呼應,相得益彰。基座四側刻鑄奇花異獸,線條流暢。

我國古代傳統標誌星體天文坐標的兩個基本數據--入宿度和去極度,就是用渾儀測定出來的,刊載於歷朝正史天文志和律曆志中,成為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歷史的珍貴資料。

簡儀

簡儀,是從渾儀簡化發展而來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它解脫了渾儀的複雜圈環,各環組分別架立,在觀測時既避免了圈環互掩,又能作多種觀測。簡儀原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製,操作簡單易行,測量精度倍增,為我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次飛躍。

紫金山天文臺內保存的明制簡儀,主要由被稱為「赤道坐標系」的斜向安置的一組環圈,(可以測定星體在天空中的赤道坐標值)和被稱為「地平坐標系」的直立安置的一組環圈(可測定星體的地平坐標值)兩部分組成。兩組環圈可同時進行觀測,互不幹擾,非常有效。

此臺簡儀造型疏朗開闊,全儀由四龍柱、四雲柱連接支撐,舒展而華貴,與渾儀可謂環肥燕瘦,競相生輝。

圭表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測天儀,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創製,其主要作用在於測量日影長度的變化,以確定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日期,從而制定出合乎天時並能指導農業生產的曆法。此外,由日影長度變化的周期還可測定出一年含有的天數(365.25天)。

紫金山天文臺內保存的明制圭表,由一臥圭、一立表組成,南北向水平擺置、面上有「尺」「寸」刻度的稱「圭」,垂直豎立於南端的銅柱則稱為「表」,表的上端有一圓孔,每當晴天正午,日光通過此孔,投影在圭面中央,其表度和日期可由圭上的刻度測出。

天球儀

紫金山天文臺除保存著明代天文儀器外,還有一件清代的天文儀器--天球儀。

天球儀古稱渾象,現代稱天球儀。東漢張衡、三國王蕃、南朝錢樂之都曾造過這種儀器。它的主體為一銅球,上面嵌滿銅釘,用以表現恆星和星座的位置,並能演示天體的周日運動。現存天球儀為清朝1903年的複製品,球徑三尺,嵌有1449顆銅釘,代表人類肉眼所能看見的1449顆較為明亮的星星。上面還刻有赤道、黃道以及用小點點表示的茫茫銀河。銅球安裝在軸上,可以旋轉;軸的兩端分別代表南北天極。它沿襲了中國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劃分,整個儀體安裝在由子午圈和地平圈組成的框架中,兩圈分別刻以度分和12時32方位。天球儀用來演示天體的東升、西落,以及一年四季的晝夜長度變化,使觀者如臨其境,親身感受地球自轉的基本原理。(嵇刊/文 劉成賀/圖)

原標題:《【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
    【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上) 2020-08-1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解天體變化。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 葛永良:天文望遠鏡是這個,有的是直接用眼睛看,有的它並非是用眼睛看。而是後面有一個接收設備,接收設備有的是照相、有的是測光的光電頭、有的是色譜儀,這些都是終端設備。
  • 這個夏天,我來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這個初夏,我來到了闊別已久的南京,對於這個六朝金粉之地,我並不陌生,幾乎沒有我未曾去過的地方。但唯有呲臨鐘山的紫金山天文臺,我依然繞有興趣想再次登臨,不僅僅是為看點綴於紫金山巒的那幾座漂亮的天文臺,還想去再近距離拍攝古天象觀測儀,以彌補之前的缺憾紫金山天文臺於民國時期建成。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紫臺大院內陳列著許多古代的天文觀測儀器,大多鑄造於明清時期,這些「精密」的儀器展現了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的高超智慧。圖為渾儀。圖為圭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便開始使用,古人能依據投射其上的日影長短來推測一年(回歸年)的時間長短及劃定不同季節的節氣。圖為天球儀,古稱渾天儀,球面上鑲有1449顆恆星,還能演示星座的周天運動。
  • 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遠望紫金山,山上幾個半圓形建築在陽光下閃著銀光,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南京郊外紫金山第三峰。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那年日軍侵入東北,南方遭遇洪災……直到1934年,天文臺才建成。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
  • 作為天文愛好者而言,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不可缺席的好地方!
    紫金山天文臺景色不錯,海拔200多米,可以徒步,打車或者乘坐景區索道到達。天文臺有關於天文學方面的介紹,還有各種供遊人參觀的儀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玄武湖。天文臺還是需要講解的,古天文儀器最老的是明代的,我們祖宗的鑄造工藝還是值得敬佩的,天文臺的建築也很有特點。
  •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2019-05-27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暨青島市科技活動周期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及青島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 紫金山天文臺2018年博士後研究崗位招收公告
    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位於江蘇南京,於1950年5月建成,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巍巍紫金山
    聞鍾記郵(3582)巍巍紫金山在百度中搜尋紫金山,就會跳出來很多個,河南、河北、山西、福建都有叫這個名字的山,而最著名的莫過於南京的紫金山。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座山上有一座天文臺,就是以紫金山為名的,這裡也被稱作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今日科學》|紫金山天文臺裡的國寶系列之天文計時工具
    嘉賓:樊莉平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春雨驚春清谷天……」,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背過這個二十四節氣表,那你是否知道,在沒有現代天文學知識,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精準確定二十四節氣時間的呢?現存紫金山天文臺的清代重修的明代銅圭表可以給你揭開這個秘密。
  • 紫金山天文臺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1934年9月建成,其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設有4個研究部、2個實驗室和六個觀測站。同時也是中科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空間目標和碎片觀測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空間目標和碎片觀測研究中心的掛靠單位。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  紫金山天文臺(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紫金山天文臺:哈雷彗星的「禮物」亮相夜空
    【解說】5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來自哈雷彗星的「禮物」——寶瓶座η流星雨6日迎來極大,屆時,擁有「長尾巴」的流星將以每小時數十顆流星划過蒼穹,扮靚天宇。
  • 中國最著名的天文臺在哪?讓我們一起去探秘現代天文學的前世今生
    現在一說起中國的天文學,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國之重器——中國天眼」,作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的技術遠遠領先世界水平,天下無敵(中國天眼會另起專題介紹),但是在科學技術落後的近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又如何呢?
  • 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籤署協議推進科普合作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開展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研討,並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決定面向社會共同開展公益性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將天泰集團天泰天文臺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實驗基地」。  天泰集團從創立之初即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堅持以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龔菲 2016-06-1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