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樊莉平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
「春雨驚春清谷天……」,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背過這個二十四節氣表,那你是否知道,在沒有現代天文學知識,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精準確定二十四節氣時間的呢?現存紫金山天文臺的清代重修的明代銅圭表可以給你揭開這個秘密。伽利略從教堂吊燈的擺動發現了擺動規律後,西方科學家發明了擺鐘,而普通的擺鐘,不能滿足天文觀測對時間的高精度要求。紫金山天文臺存放有一臺「雪特擺鐘」,三年才誤差一秒左右,是20世紀初精度最高的計時工具。本期的《今日科學》有請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樊莉平講述紫金山天文臺裡的國寶系列之天文計時工具。
(本內容由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