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2020-12-04 澎湃新聞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

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趙長印趙長印,男,1966年10月出生,籍貫陝西省周至,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1993年4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趙長印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1993年4月進入紫金山天文臺,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歷任該臺天體力學部副主任、主任,臺長助理、天體力學部主任,臺長助理、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部主任,副臺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臺長等職。

2017年12月,趙長印出任紫金山天文臺黨委書記,並繼續兼任副臺長、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主任,2018年3月起不再兼任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主任。

紫金山天文臺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是以天體物理和天體力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該臺也是國家天文臺的組成單位之一。

而此前擔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的常進已於今年10月履新國家天文臺臺長。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官網消息,10月22日,國家天文臺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

中科院人事局局長孫曉明宣讀了中科院黨組關於國家天文臺新一屆領導班子的任免決定:常進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劉繼峰任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公博任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試用期一年);歐雲任國家天文臺紀委書記。免去趙剛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職務;免去郝晉新、李春來、薛隨建副臺長職務,保留副局級,免去石碩紀委書記職務。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成立於2001年4月,系由中科院天文領域原四臺三站一中心撤併整合而成,包括總部及4個直屬單位,總部設在北京,直屬單位分別是:雲南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天文臺和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繼續保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法人資格,為國家天文臺的組成單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這應該是紫金山天文臺提供參觀的「王炸」了,這臺巨型望遠鏡名為「60釐米反光望遠鏡」。紫金山天文臺建於1929-1934年,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第一座現代化天文臺,雖飽經抗日戰火的洗禮,紫臺的座座天文觀測堡依然雄立於紫金山的蒼翠山間,不斷譜寫著「中國現代天文學搖籃」的新篇章。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解天體變化。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 葛永良:天文望遠鏡是這個,有的是直接用眼睛看,有的它並非是用眼睛看。而是後面有一個接收設備,接收設備有的是照相、有的是測光的光電頭、有的是色譜儀,這些都是終端設備。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
    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在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趙長印校友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此前,已有嚴俊、趙剛等多位校友擔任中國天文機構的重要領導人南京大學天文系校友們表現亮眼當然離不開南京大學天文學超強的實力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京大學天文學排名全國第一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圖)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
  •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下) 2020-08-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兩大天文臺臺長聯署澄清「曙光之爭」
    中新網杭州11月12日消息: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名譽臺長王綬琯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陸本魁近日聯合籤發新聞公告,對鬧得沸沸揚揚的「曙光之爭」作了科學闡述。  公告全文如下:  最近,新聞媒體反映了公眾對於2001年1月1日中國大陸上「第一日出(即通常所說的第一縷陽光)」的地點有著兩種不同的說法,即,一說在浙江省的石塘鎮,另一說在浙江省的括蒼山,對此提出疑問。由於兩者採用了不同的「日出」時刻的定義,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石塘鎮作為2001年1月1日中國大陸的「第一日出」的計算沿用了2000年1月1日「第一日出」的計算方法。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  紫金山天文臺(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
    它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被命名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當年,這第一座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融東西方特色的現代天文臺,因裝備精良、人才薈萃,曾獲「東亞第一」的美稱。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標誌著中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端。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發端於玄武湖南側雞籠山上的古觀象臺。
  • 作為天文愛好者而言,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不可缺席的好地方!
    紫金山天文臺景色不錯,海拔200多米,可以徒步,打車或者乘坐景區索道到達。天文臺有關於天文學方面的介紹,還有各種供遊人參觀的儀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玄武湖。天文臺還是需要講解的,古天文儀器最老的是明代的,我們祖宗的鑄造工藝還是值得敬佩的,天文臺的建築也很有特點。
  • 195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神秘來賓
    大約上午10點,在紫金山天文臺(下稱「紫臺」)擔任臺務秘書的李元突然被副臺長孫克定叫去,布置接待任務。次日,解放軍部隊進駐紫金山這一南京地區的制高點,並將紫臺作為重點單位保護起來。 由於全體員工的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擬將紫臺遷往臺灣的陰謀沒能得逞。所以,南京解放後沒幾天,紫臺員工就向南京市軍管會請示,希望能儘快恢復工作。 獲得批准後,大家將貴重的天文儀器擦洗一新,積極投入到建設新紫臺的工作中去。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
    ,「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助手們一起共獲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觀測,並先後發現1000多顆新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發表過近60篇觀測和研究的學術論文。
  • 這個夏天,我來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但唯有呲臨鐘山的紫金山天文臺,我依然繞有興趣想再次登臨,不僅僅是為看點綴於紫金山巒的那幾座漂亮的天文臺,還想去再近距離拍攝古天象觀測儀,以彌補之前的缺憾紫金山天文臺於民國時期建成。八十年代末,由於紫金山地區天空光源汙染,已無法承擔更精確的觀測任務,故成了科普基地。
  • 巍巍紫金山
    聞鍾記郵(3582)巍巍紫金山在百度中搜尋紫金山,就會跳出來很多個,河南、河北、山西、福建都有叫這個名字的山,而最著名的莫過於南京的紫金山。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座山上有一座天文臺,就是以紫金山為名的,這裡也被稱作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籤署協議推進科普合作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開展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研討,並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決定面向社會共同開展公益性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將天泰集團天泰天文臺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實驗基地」。  天泰集團從創立之初即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堅持以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 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遠望紫金山,山上幾個半圓形建築在陽光下閃著銀光,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南京郊外紫金山第三峰。
  • 中國最著名的天文臺在哪?讓我們一起去探秘現代天文學的前世今生
    現在一說起中國的天文學,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國之重器——中國天眼」,作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的技術遠遠領先世界水平,天下無敵(中國天眼會另起專題介紹),但是在科學技術落後的近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又如何呢?
  • 張鈺哲:著名中國現代天文學家
    張鈺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Zhang Yuzhe或Yu-Che Chang),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張鈺哲生於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1923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他長期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和他所領導的行星研究室發現了許多星曆表上沒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哈佛大學天文臺1976年10月23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編號為第20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