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

2021-01-09 澎湃新聞
【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上)

2020-08-1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裡山勢巍峨,樹木蔥蘢,眾多名勝古蹟掩映其中,位於山峰之巔,有一座古老的天文臺,好似綠洲中的一顆明珠,分外奪目耀眼。它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被命名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

當年,這第一座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融東西方特色的現代天文臺,因裝備精良、人才薈萃,曾獲「東亞第一」的美稱。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標誌著中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端。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發端於玄武湖南側雞籠山上的古觀象臺。早在1600多年前,雞籠山上就建有觀雲測天的「靈臺候樓」,並設有專職官員觀天象、測風候,編制曆法。明代朱元璋時期,改「雞籠山」為「欽天山」,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渾天儀、簡儀、圭表等觀象設備。清康熙七年,欽天山徹底廢棄,臺內留存數百年的明代觀象儀器被全部轉移至北京古觀象臺。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決定遵照孫中山先生遺願,啟動首都建設計劃。1928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聘請高魯作為新成立的天文研究所代所長,並由其負責選址和向庚子賠款委員會申請資金添置天文儀器。

1929年,高魯轉任法國公使後,由廈門大學天文系主任餘青松接任天文研究所所長,繼續籌建天文臺。根據當時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的中式風格設計要求,餘青松經與著名建築師楊廷寶反覆協商和修改,最終形成了一份「中式天文臺」圖紙。同年12月,包括一條盤山公路、一幢臺本部、一幢子午儀室、一幢赤道儀室、一幢變星儀室、兩幢宿舍的紫金山天文臺工程破土動工。

1934年9月,全部工程竣工交付並舉行了落成揭幕典禮,至此,中國有了第一座自己建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搖籃」的現代天文臺,當時的政府要員林森、蔡元培、于右任、戴季陶等紛紛題詞並刻碑誌慶。如今的牌坊「天文臺」橫額即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至今完好無損。

剛建成的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美輪美奐,儀器精緻名貴,曾有「東亞第一」的美稱,尤其是德國製造的一架60釐米口徑的反光望遠鏡曾稱雄於亞洲。可惜好景不長,1937年8月,受日軍侵華戰爭影響,天文研究所及其紫金山天文臺工作人員被迫撤離南京。

國人在這裡發現第一顆小行星

現時的紫金山天文臺,依然矗立在紫金山第三峰的天堡城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的六座蒙古包一般的銀白色圓頂,遠望如鑲嵌在綠色山巒上的六顆珍珠,熠熠發光;近看則像一頂頂剛剛飄落在林海中的降落傘,若隱若現。每當夜幕降臨,那銀色圓頂上的天窗徐徐打開,天文望遠鏡睜大炯炯有神的慧眼,注視著億萬光年之外的天體,不懈地探索著千百年來尚未揭開的宇宙奧秘。

順著當年修建的天文路蜿蜒向上兩公裡,便是當年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的舊址。佔地47畝的天文臺,六座銀色的圓頂天文觀測室,高低錯落,衡宇相望,每座圓頂的基座和整個牆面均用紫金山特有的虎皮石砌出水波紋形狀,圓頂四周均環繞著天壇式的石欄杆。

在紫金山天文臺的所有建築中,由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並最早建成於1931年的臺本部最為別致。該建築坐北朝南,按軸線對稱分布,設計時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在底層兩側和二層中部北側均有出入口與室外相通、底層與二層間之間有樓梯相連的特殊結構;建築外牆採用就地開採的毛石砌成,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莊重樸實。

拾級而上的觀象臺內,那架直徑60釐米的反光天文望遠鏡陳列其間,該望遠鏡於1950年獲得修復,隨後由張鈺哲先生和助手張家祥於1955年1月20日發現小行星「紫金1號」(後於1998年命名為劉壁如星),這是中國人在本土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嵇刊/文 劉成賀/圖)

原標題:《【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那年日軍侵入東北,南方遭遇洪災……直到1934年,天文臺才建成。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
  •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下) 2020-08-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
  • 中國「銀河畫卷」已完成80%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中科院銀河畫卷巡天新發現——大江和鳳凰分子雲恆星搖籃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銀河畫卷巡天團隊發現了兩個新的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朋友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先給大家做下名詞解釋:1、銀河畫卷巡天2011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完成了銀河畫卷計劃的準備工作,編制了規範巡天作業的《銀河畫卷手冊》,標誌著巡天正式開始。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解天體變化。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 葛永良:天文望遠鏡是這個,有的是直接用眼睛看,有的它並非是用眼睛看。而是後面有一個接收設備,接收設備有的是照相、有的是測光的光電頭、有的是色譜儀,這些都是終端設備。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
    浩瀚宇宙一直是人們所探索的地方,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研團隊「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人員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遠望紫金山,山上幾個半圓形建築在陽光下閃著銀光,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南京郊外紫金山第三峰。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這應該是紫金山天文臺提供參觀的「王炸」了,這臺巨型望遠鏡名為「60釐米反光望遠鏡」。紫金山天文臺建於1929-1934年,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第一座現代化天文臺,雖飽經抗日戰火的洗禮,紫臺的座座天文觀測堡依然雄立於紫金山的蒼翠山間,不斷譜寫著「中國現代天文學搖籃」的新篇章。
  • 紫金山天文臺:哈雷彗星的「禮物」亮相夜空
    【解說】5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來自哈雷彗星的「禮物」——寶瓶座η流星雨6日迎來極大,屆時,擁有「長尾巴」的流星將以每小時數十顆流星划過蒼穹,扮靚天宇。
  • 紫金山天文臺2018年博士後研究崗位招收公告
    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位於江蘇南京,於1950年5月建成,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作為天文愛好者而言,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不可缺席的好地方!
    紫金山天文臺景色不錯,海拔200多米,可以徒步,打車或者乘坐景區索道到達。天文臺有關於天文學方面的介紹,還有各種供遊人參觀的儀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玄武湖。天文臺還是需要講解的,古天文儀器最老的是明代的,我們祖宗的鑄造工藝還是值得敬佩的,天文臺的建築也很有特點。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闢謠稱彗星撞地球是危言聳聽
    昨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系聯合發表聲明,對這一說法進行闢謠,並表示「國際天文界對此不予理睬」。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報導,該國天文學者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彗星,通過「計算」發現其衝著地球而來,並得出結論———「按照目前的軌道和速度,它將可能在今年10月底撞上地球。」  「該學者沒有提供理論上需要的一些數據,所以他的說法不可信。」
  •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2019-05-27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暨青島市科技活動周期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及青島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 日本天文臺發現目前距地球最遠新銀河
    6月4日,日本國立天文臺公布消息,稱他們發現了距離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7.5億光年的新銀河,比此前觀測到的銀河系又向前推進了約40億光年。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6月4日,日本國立天文臺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使用超級天文望遠鏡「昴」發現了距地球129億1900萬光年的新銀河,此銀河位於牧羊座以南的鯨魚座方向,日本國立天文臺將其命名為「SXDF―NB1006―2」,是目前已知最接近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銀河。天文臺的研究負責人表示,關於宇宙的研究每天都在繼續,但目前仍不清楚宇宙是如何演變至今的。
  • 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10年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吳汝康星 " 的國際編號為 317452 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 2010 年發現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趙海斌介紹說,這顆小行星是在盱眙,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