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10年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

2020-12-04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8 月 31 日,浩瀚的天空中多了一顆 " 中國星 " —— " 吳汝康星 "。這一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吳汝康星 " 的國際編號為 317452 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 2010 年發現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趙海斌介紹說,這顆小行星是在盱眙,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天空中新增一顆 " 吳汝康星 "

今年 8 月 31 日是吳汝康逝世 14 周年紀念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的 " 吳汝康星 " 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現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秘書長汪琦宣讀、頒送 " 吳汝康星 " 國際命名公告、命名證書。從此,我國科學家吳汝康院士的名字進入了宇宙星空。

吳汝康,1916 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1940 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 ( 現南京大學 ) 生物系。自 1956 年起,先後擔任古人類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併兼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教授。1970 年起歷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1980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 年 8 月 31 日,於北京逝世。

他的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為我國 1949 年至 1966 年期間出土的大多數人類和猿類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較性的研究。他關於藍田、周口店、和縣的直立人,丁村、馬壩、資陽與建平等處的智人化石的研究報告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人類學者的必讀參考文獻。

盱眙觀測站 " 天眼 " 捕捉到了 TA

" 這顆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 2010 年 8 月 7 日,在盱眙觀測站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趙海斌介紹,這臺口徑為 1.04 米的施密特型望遠鏡,具有大視場、強光力的特點。配上高靈敏度的 CCD 探測系統,具有快速探測移動天體的能力,是我國目前光學成像巡天領域裡探測能力最強的望遠鏡之一。

"8 月 7 日晚,我們將望遠鏡對準寶瓶座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它離我們 2.11 億公裡。" 趙海斌說,該小行星後續得到了基特峰天文臺、萊蒙山巡天、泛星計劃等望遠鏡的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算出了它的精確軌道。

趙海斌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說," 吳汝康星 " 處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不停繞著太陽運轉。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3.74 億公裡,繞太陽一周則需要 4.04 年。

" 『吳汝康星』在軌道上的運行速度相當快,平均每日以 159 萬公裡的高速奔騰前進,這相當於平均以每秒 18.4 公裡的速度在繞太陽運行。由於『吳汝康星』到地球的距離通常有幾億公裡,而地球也在以每秒 29.8 公裡的速度繞太陽運行,因此從地面上看上去,『吳汝康星』在星空中顯示出緩慢的移動。" 趙海斌說,吳汝康星到地球的距離最遠可達 5.95 億公裡,最近時只有 1.64 億公裡。

" 吳汝康星 " 閃耀星空,永載天文史冊

一顆不知名的小行星,要變成被命名的小行星,需要一個過程。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小行星的第一個發現者,捕捉發現它後,報批給國際小行星組織,可獲得臨時編號。之後,被國際上其他天文臺證實,並在第二個回歸年內再次發現它,這樣才能獲得國際永久編號。

按照國際規定,只有當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才能命名,新的小行星的發現者擁有命名權。

趙海斌說," 吳汝康星 " 的命名就經歷了這些過程。2010 年被發現,2012 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了它國際永久編號 "317452",並確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之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提交命名申報,經審議通過後,國際小行星中心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上進行了正式發布,並通知世界各國天文臺此星名成為該小行星的永久星名,並列入每年出版的《國際小行星星曆表》上,永載天文史冊。

相關焦點

  • 今天起,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
    、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當天,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秘書長汪琦宣讀、頒送「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告、命名證書。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 今天起,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
    作者:邱晨輝  2020年8月31日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
  • 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為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夜空中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汝康星」命名儀式今天舉行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介紹,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研究員介紹「吳汝康星」發現及運行軌道等情況。孫自法 攝2020年8月31日是吳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當天在吳院士生前長期開展科研工作、身後長眠之地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共同舉辦「吳汝康星」命名儀式,緬懷吳先生在體質人類學、古人類學等研究領域的豐功偉績。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1981年10月,吳汝康參加雲南祿豐古猿化石地點發掘。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8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何梁何利基金會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為紀念中科院院士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圖/一顆新發現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央視網 快看視頻報導截圖日前,中科院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最新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VA1目前正向地球靠近,預計11月20日8時08分在距地球448萬公裡的距離飛越,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天上多了顆「吳汝康星」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幾乎「貼著」地球掠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3月23日剛剛掠過地球,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僅有14.4萬公裡,幾乎是「貼著」地球飛過去的。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是我國目前觀測到的最近距離飛掠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預計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為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1.04度/天,計算表明它為近地小行星的概率極高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房山區人民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國家獎勵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房山區政府等領導出席活動。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 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記者昨天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4月13日發布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拼法),這是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舉行 小行星上還保存著一些重要信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介紹,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它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不停繞著太陽運轉。
  • 我國新發現一顆「紫金山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圖說:紫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發現新彗星 來源:網絡  、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最新發布了該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這顆新彗星被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式拼法)。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闢謠稱彗星撞地球是危言聳聽
    昨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系聯合發表聲明,對這一說法進行闢謠,並表示「國際天文界對此不予理睬」。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報導,該國天文學者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彗星,通過「計算」發現其衝著地球而來,並得出結論———「按照目前的軌道和速度,它將可能在今年10月底撞上地球。」  「該學者沒有提供理論上需要的一些數據,所以他的說法不可信。」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龔菲 2016-06-1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23日消息: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