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2020-09-03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8月31日,為進一步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由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房山區人民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頒送「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告、命名證書

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國家獎勵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房山區政府等領導出席活動。

通過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共同努力,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紀念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吳汝康院士。

吳汝康院士1916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1940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1949獲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畢業後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吳先生惦念祖國人類學的發展,毅然選擇回國,擔任大連醫學院解剖教研組教授、主任。1953-1956年,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任兼職研究員。1956年起正式調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先後擔任副主任、副所長,併兼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教授。1970年起歷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安葬於周口店。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在講話中指出,吳汝康是研究中國出土人類化石的第一位中國體質人類學家,開創了「今人類學」的新學術領域。他為我國1949年至1966年期間出土的大多數人類和猿類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較性的研究,他關於藍田、周口店、和縣的直立人,丁村、馬壩、資陽與建平等處的智人化石的研究報告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人類學者的必讀參考文獻。在吳汝康開始做古人類學研究工作之前, 中國人類化石地點局限於北緯38度至40度之間, 到1959年, 則擴大到了從北回歸線到北緯45度的廣大範圍,不少新發現也填補了中國人類化石在時間區段上的空白。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吳雪峰表示,命名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批准後,將成為被世界各國所公認的永久星名。何梁何利基金會和紫金山天文臺自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來,一直在推動以中國傑出科學家命名小行星。目前,共有16顆由何梁何利基金會和紫金山天文臺共同推動命名的我國的科學家。這些宇宙蒼穹間遨遊的小行星,承載著我國科學家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偉大的貢獻,閃耀於星海之中。

房山區政府副區長王豐在致辭中介紹到,房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擁有70萬年的人類史、5000年的文明史跌宕起伏、綿延不斷,構成了不斷代的歷史畫卷。自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市院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協議」以來,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秉承著讓周口店遺址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發展理念,講好文物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在遺產保護、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堅持科學發展、文旅融合,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效的科技措施,把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讓文化遺產在弘揚傳統文化、繁榮科普事業、滿足群眾文博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以吳汝康的名字來命名永恆的行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其學術成就的褒獎及其科學精神的永恆,也是對從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工作者極大的精神鼓舞。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集體行至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科學家紀念園中,默哀、敬獻鮮花、花籃,緬懷科學先驅,表達對老一輩科學家的哀思之情。

相關焦點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8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何梁何利基金會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為紀念中科院院士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命名儀式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不過,因為地球也在繞著太陽高速公轉,所以我們在星空中看到「吳汝康星」只是在緩慢移動。趙海斌表示,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因此,「吳汝康星」將在未來小行星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了解到,1916年2月19日,吳汝康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
  • 夜空中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汝康星」命名儀式今天舉行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不過,因為地球也在繞著太陽高速公轉,所以我們在星空中看到「吳汝康星」只是在緩慢移動。趙海斌表示,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因此,「吳汝康星」將在未來小行星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了解到,1916年2月19日,吳汝康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舉行 小行星上還保存著一些重要信息
    「吳汝康星」上還保存著一些重要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他從人類體質入手研究人類的進化過程,增加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為我國古人類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介紹,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它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不停繞著太陽運轉。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上舉行頒送銅匾證書儀式。 孫自法 攝「吳汝康星」命名儀式上舉行頒送銅匾證書儀式。孫自法 攝2020年8月31日是吳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當天在吳院士生前長期開展科研工作、身後長眠之地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共同舉辦「吳汝康星」命名儀式,緬懷吳先生在體質人類學、古人類學等研究領域的豐功偉績。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新浪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2020年8月31日(吳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吳汝康(1916-2006),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提出建立「今人類學」。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8 月 31 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 317452 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2020 年 8 月 31 日(吳汝康院士逝世 14 周年紀念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吳汝康(1916-2006),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提出建立 「今人類學」。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8月31日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吳汝康(1916-2006)是研究中國出土人類化石的第一位中國體質人類學家。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為了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8月31日)是中科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記者了解到,吳汝康星處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是紫金山天文臺在2010年8月7日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 今天起,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
    2020年8月31日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
  • 今天起,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
    作者:邱晨輝  2020年8月31日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吳汝康星」命名儀式舉行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天上多了顆「吳汝康星」——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董瑞豐)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8月31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命名儀式在此舉行。這一天,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吳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紀念日。
  • 天上多了顆「吳汝康星」——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董瑞豐)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8月31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命名儀式在此舉行。 這一天,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吳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紀念日。
  • 天上多了顆「吳汝康星」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
  • 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10年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8 月 31 日,浩瀚的天空中多了一顆 " 中國星 " —— " 吳汝康星 "。這一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
  • 太空再添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吳汝康星
    浩瀚太空再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為銘記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世界「今人類學」開創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周口店: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李楊、王文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原標題: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昨日上午,周口店遺址科普體驗館開館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從昨天開始,遺址內的科普體驗館和夜景光文化展示工程正式竣工。重裝開放的科普體驗館以「北京人」的科技之旅為主題,在原有展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尋寶龍骨山、畫中周口店、火與我們等十個全新展項,在大家印象裡專業枯燥的遠古文化,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深秋時節的周口店。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