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新發現一顆「紫金山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圖說:紫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發現新彗星 來源:網絡 、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最新發布了該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這顆新彗星被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式拼法)。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闢謠稱彗星撞地球是危言聳聽
「俄羅斯天文學者發布的關於『彗星撞地球』的消息不可信」。昨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系聯合發表聲明,對這一說法進行闢謠,並表示「國際天文界對此不予理睬」。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報導,該國天文學者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彗星,通過「計算」發現其衝著地球而來,並得出結論———「按照目前的軌道和速度,它將可能在今年10月底撞上地球。」 「該學者沒有提供理論上需要的一些數據,所以他的說法不可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研究室原首席研究員李廣宇表示,「極有可能是這位學者的計算發生了錯誤,以致引起了誤會。」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研究員 楊捷興:我們是搞小行星觀測幾十年了,這架望遠鏡是用來提早發現,新的小行星的我們,發現了159顆新的小行星,就是這個望遠鏡,但是最近自從94年彗星撞擊木星,這個事件發生以後,人們就提出一個問題,近地天體有沒有可能撞擊地球,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這個問題是我們天文學家,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我們國際上正在建立一個,近地天體觀測網,對那些有可能飛近地球附近的
-
燃燒在銀河的夜空「彗星」
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2014 年 2 月 21 日,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彗星上有氨的存在。 根據最新報導稱:科學家們近日在追蹤「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羅塞塔號飛行器上發現了屬於該彗星的一些化學殘留物。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那年日軍侵入東北,南方遭遇洪災……直到1934年,天文臺才建成。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
-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逝世,曾為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逝世,曾為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 現代快報消息,一生仰望星空的人,化身為天上星。1月4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舉行,人們正式送別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
-
紫金山天文臺:哈雷彗星的「禮物」亮相夜空
紫金山天文臺:哈雷彗星的「禮物」亮相夜空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龔菲 2016-06-1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紫臺專家"逮到"顆珍貴小行星前身疑為哈雷彗星彗核
2010年3月10日,紫金山天文臺趙海斌研究員發現的一個奇特天體「2010EJ104」小行星就算一個。經過該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和他的團隊長達一年多的追蹤研究,這顆小行星可能是哈雷族彗星的不活動彗核,「穿越」來到太陽系內而被發現。現在繞著太陽轉的這顆比煤炭還黑的小行星,繞日一周需要100多年,看到它真可以算是百年一遇。
-
巍巍紫金山
聞鍾記郵(3582)巍巍紫金山在百度中搜尋紫金山,就會跳出來很多個,河南、河北、山西、福建都有叫這個名字的山,而最著名的莫過於南京的紫金山。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座山上有一座天文臺,就是以紫金山為名的,這裡也被稱作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紫金山天文臺:天龍座流星雨開啟十月「甜蜜暴擊」
中新網南京10月9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9日發布消息:即日起,天龍座流星雨將迎來極大,有興趣的公眾可靜候許願流星划過夜空。同時,本月的多場流星雨「甜蜜暴擊」就此拉開序幕。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天龍座流星雨又稱為賈可比尼流星雨(Giacobinids,舊譯為加克敏流星雨),他的母彗星是21P/賈可比尼-秦諾彗星。歷史上,天龍座流星雨的活躍期只有每年10月6日至10日的短短幾天。不過通常情況下,該流星雨只會在一個晚上達到頂峰,這意味著「捕捉」流星的機會非常有限。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預計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為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1.04度/天,計算表明它為近地小行星的概率極高
-
紫金山天文臺:多場流星雨與超級月亮輪番閃耀5月天宇
中新社南京5月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發布5月天宇演出單:寶瓶座η流星雨、天琴η流星雨將「甜蜜」划過夜空。此外,彗星過近日點、超級月亮、水星合金星等奇妙景觀將逐一登場,扮靚北半球的初夏夜空。
-
3月18日前後可觀測「池谷-張」新彗星
南方網訊 中日兩國天文愛好者共同發現的「池谷-張」新彗星,將於3月18日飛臨近日點。在此前後一段時間,公眾可用望遠鏡觀測這顆新彗星遨遊太空的絢麗天象。 今年2月1日晚,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天文愛好者張大慶與日本業餘天文學家池谷燻相繼在1個多小時內,共同發現了一顆新彗星,經國際天文學會認定並命名為「池谷-張」彗星。
-
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經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找到新證據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傳來好消息: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經過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發現了新線索,有力證明了月球是地球和其他星體「暴力相撞」的產物,她是地球的「親姐妹」。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月球,源於45億年前的一次碰撞 月球是怎麼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