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經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找到新證據

2020-11-28 現代快報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的身世一直都是人類想解開的謎團。它和地球有「血緣」關係嗎?科學家對月球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探索。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傳來好消息: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經過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發現了新線索,有力證明了月球是地球和其他星體「暴力相撞」的產物,她是地球的「親姐妹」。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月球,源於45億年前的一次碰撞

  月球是怎麼起源的?科學家給出了許多腦洞大開的猜想。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徐偉彪介紹,最流行的是「碰撞說」。依據「碰撞說」,太陽系剛剛形成時,天下大亂,天體之間大大小小的衝突頻發。就在45億年前,地球還是個「小胚胎」時,突然有一天,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到了地球。這一撞,地球的「小身體」根本無法承受,被撞出了一大堆物質,也就是無數的巖石被拋入太空,圍繞著地球旋轉。後來,這些巖石碎片互相吸引和凝聚形成月球的「原料」。

  徐偉彪介紹,撞擊理論的證據來自對阿波羅月球巖石的研究。科學家發現月巖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組成比例與地球的物質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地球和月球的「DNA」完全一樣。而化學成分「體檢」發現,月球巖石中揮發性元素(比如碳和氫元素)的含量要比地球低很多。由此推斷,在撞擊的過程中產生了極端高熱,這些揮發性元素被蒸發掉了。

  月球,誕生於「烈火」考驗

  科學家們並不滿足於上述兩個證據來支撐「碰撞說」,他們試圖找出更多的月球隱藏的秘密。徐偉彪的團隊和合作者就從月球隕石中找到了月球起源於大碰撞的最新證據。「這也是一個關於月球鳳凰涅磐的故事。」徐偉彪說。

  在月球隕石中,徐偉彪團隊發現了氯同位素35和37的分餾現象,較輕的氯同位素35被高溫蒸發了不少,而較重的氯同位素37則保留較多。這一奇怪的「分餾現象」讓專家敏感地捕捉到了月球被碰撞時那「浴火重生」的瞬間,繼而抽絲剝繭進行了一系列分析。

  徐偉彪接著解釋,月球隕石的氯同位素分餾的現象,說明這些揮發性元素可能經歷了高溫蒸發過程。「如何才能讓一個物體上的化學元素消失呢?」徐偉彪回答,只有一個大規模高溫融化過程才能為氯的揮發提供足夠熱量,這也就證明那場災難性的大碰撞真的發生過。月亮就在「烈火」考驗中誕生了。

  這一研究成果進一步揭開了月球身世之謎,月球是地球和其他星體「暴力相撞」的產物,她是地球的「親姐妹」。

  明年,或將揭秘第一抔中國月壤

  「月球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這塊月球隕石看上去平淡無奇,切片中發現的每種礦物,每一個新的化學組成都隱藏著月亮的身世密碼。如果你能讀懂它,就會發現月球曾經經歷過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徐偉彪說。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塊珍貴的月球隕石樣品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和蘇聯探月計劃從月球上採集了380多公斤的巖石樣品。2017年,我國的嫦娥5號將從月球上帶回第一抔中國月壤,目前紫金山天文臺正在積極準備,引進了一整套研究月巖的先進儀器。科學家期待通過更多的月球樣品研究,給解答月球起源和演化之謎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關焦點

  • 紫金山天文臺隕石博物館開館 零距離觸碰「來自星星的你」
    中新網南京8月18日電 (孫越)18日,從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紫金山天文臺隕石博物館進入試開放階段,NWA6950月球隕石、俄羅斯Seymchan橄欖隕鐵等珍貴隕石悉數亮相,可零距離觸碰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高精度鉀同位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該項研究發現,玻璃隕石在形成過程中即上陸殼在轉變成玻璃隕石的撞擊蒸發熔融冷卻過程中,沒有發生鉀同位素的分異,這對於揭示內太陽系天體的普遍揮發性元素虧損機制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近年來,相較於傳統的SIMS和TIMS,MC-ICP-MS的鉀同位素分析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從0.5‰到0.05‰),因此可揭示一些先前無法分辨的鉀同位素差異。尤其是對阿波羅月巖樣品的對比分析顯示,月球的鉀同位素比地球重了0.4‰,這為月球的高能高角動量撞擊起源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 專家:月球誕生於暴力大衝撞 系地球"親妹"
    科學家對月球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探索。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傳來好消息: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經過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發現了新線索,有力證明了月球是地球和其他星體「暴力相撞」的產物,她是地球的「親姐妹」。月球,源於45億年前的一次碰撞月球是怎麼起源的?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研究專家王思潮逝世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著名行星科學家王思潮,因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2016年6月17日11時33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7歲。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那年日軍侵入東北,南方遭遇洪災……直到1934年,天文臺才建成。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圖為圭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便開始使用,古人能依據投射其上的日影長短來推測一年(回歸年)的時間長短及劃定不同季節的節氣。圖為天球儀,古稱渾天儀,球面上鑲有1449顆恆星,還能演示星座的周天運動。圖為地平經緯儀,能夠用來測定天體坐標。紫臺大院內有一個隕石博物館,陳列著十幾件天外飛石,可供遊客參觀。圖為橄欖隕鐵。圖為橄欖石鐵隕石。
  • 這個夏天,我來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但唯有呲臨鐘山的紫金山天文臺,我依然繞有興趣想再次登臨,不僅僅是為看點綴於紫金山巒的那幾座漂亮的天文臺,還想去再近距離拍攝古天象觀測儀,以彌補之前的缺憾紫金山天文臺於民國時期建成。八十年代末,由於紫金山地區天空光源汙染,已無法承擔更精確的觀測任務,故成了科普基地。
  • 195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神秘來賓
    1953年2月23日,正月初十,南京依舊天寒地凍。 大約上午10點,在紫金山天文臺(下稱「紫臺」)擔任臺務秘書的李元突然被副臺長孫克定叫去,布置接待任務。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天文臺落成於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嚴格地說,位於天堡城的紫金山天文臺是紫金山天文臺的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紫金山園區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裡誕生、組建和拓展。由於它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作出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然而,隨著南京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該園區受光害汙染,不再適合夜天文觀測,成為科普教育的絕佳之地。
  • 雲南隕石墜落引來隕石獵人 國內隕石市場99%假貨
    巧的是,他有一家山貨基地正好就在隕石墜落區域,親友和員工目擊了隕石,並說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撞在了山貨基地的後山。  「我這才關注起來,並在10月5日進山找尋。」劉傑文說,他或許是第一個前往當地詢問情況的,但還是沒能準確判斷隕石墜落方位,「我們隨著視頻中光亮移動的方向找尋,一連找了兩三天都沒有結果。」
  • 月球上有水嗎?隕石知道答案
    想要移民,首先要找到一顆有水的星球。好消息來了。日本東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消息稱,他們通過分析月球隕石,首次找到了月球中低緯度存在水的直接證據。該項研究發表在《科學》的子刊《科學進展》上。僅300塊月球隕石被驗明正身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那麼多,怎麼知道這一塊來自月球?
  • 雲南隕石墜落引來眾多隕石獵人
    今年10月4日中秋夜20點左右,一道火光划過雲南迪慶州德欽縣區域上空,後經證實,這是一枚自太空墜落的「火流星」。很快,眾多隕石愛好者蜂擁而至,來這裡搜尋隕石碎片,很快有傳言說找到隕石,甚至這幾天已經有人在網上公開叫賣所謂的「香格裡拉隕石」。對此,有專家表示網上所售隕石均為假貨。昨天,雲南省工商局也已關注此事。
  • 外媒:歐洲科學家在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
    據埃菲社柏林11月2日報導,柏林自然博物館周一稱,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在月球隕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礦物,這一罕見發現可以更好地幫助理解小行星撞擊對月球的影響。該礦物在2014年在西撒哈拉找到的名為「Oued Awlitis 001」的月球隕石中被發現。這一最新發現已發表在專業期刊《美國礦物學家》上。「這項發現對於研究月球形成歷史和地球內部的一些演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發現家|隕石獵人:從石頭中致富的冒險家
    例如,科學家們在1998年撞擊德克薩斯州和摩洛哥的「Zag and Monahans」隕石中發現了與水有關的有機物,這增加了太空中存在複雜有機化合物的可能性。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隕石專家徐衛彪說,隕石的稀有決定了它的市場價值,但大多數買家都是普通人,真假難以分辨。最初 據美國宇航局稱,每天大約有44噸隕石掉落到地球上。大多數在大氣中燃燒殆盡,但也有一些倖存下來,並在奇怪的地方著陸。
  • 新證據表明,至少在43億年前,巨大的隕石撞擊促進了月球地殼形成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領導的一組國際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古代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隕石撞擊直接相關。科學家們對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期間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收集到的一塊獨特的巖石進行了新的研究。他們發現,它含有礦物學證據,這表明它是在極高的溫度(超過2300攝氏度/4300華氏度)下形成的,因為只有在大的撞擊事件中,行星外層巖石的熔化才能實現。在這塊巖石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先前存在的立方氧化鋯,這是一種礦物相,常用作珠寶中鑽石的替代品。
  • 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斜矽石,月球表面下的地層中可能含大量水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網站報導, 日本東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布消息稱, 他們在一顆1.7萬年前的月球隕石中, 發現了一種需水才能形成的礦物質——「斜矽石 (moganite, Si O2) 。最新發現或能證明月球地層中富含大量水資源, 可為人類探索和定居月球所用。
  • 紫金山天文臺2018年博士後研究崗位招收公告
    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位於江蘇南京,於1950年5月建成,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紫金山天文臺 己亥年 超級月亮 近地點 月球-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己亥年元宵節將上演「超級月亮」  中新社南京2月1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日發布新春「演出單」:在群「星」薈萃的新年「晚會」中,一輪圓月將在元宵節出演「壓軸大戲」——「超級月亮」,這也是2019年的「最大滿月」。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趙長印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1993年4月進入紫金山天文臺,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歷任該臺天體力學部副主任、主任,臺長助理、天體力學部主任,臺長助理、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部主任,副臺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臺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