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臺發現目前距地球最遠新銀河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 邢熠】據日本新華僑報網6月5日消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不斷向前。6月4日,日本國立天文臺公布消息,稱他們發現了距離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7.5億光年的新銀河,比此前觀測到的銀河系又向前推進了約40億光年。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6月4日,日本國立天文臺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使用超級天文望遠鏡「昴」發現了距地球129億1900萬光年的新銀河,此銀河位於牧羊座以南的鯨魚座方向,日本國立天文臺將其命名為「SXDF―NB1006―2」,是目前已知最接近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銀河。

天文臺的研究負責人表示,關於宇宙的研究每天都在繼續,但目前仍不清楚宇宙是如何演變至今的。以後也要繼續探索更多更遠的星系。

本項新發現將刊登在美國天文學權威雜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時間:2016-09-07 15: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技日報東京9月6日電 由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國立天文臺和筑波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剛剛誕生的星球被熱核包圍
  • 日本天文臺宣布觀測到110億年前銀河形成過程
    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11日宣布,通過昴星望遠鏡等的觀測確認了110億年前的銀河中心星體大量誕生並進一步成長為巨大銀河的情形。據分析,儘管已知多個銀河合體成為巨大銀河的現象,但觀測到單一銀河自身成長、變換形態的過程則尚屬首例。
  • 日本天文臺發現新的巨大黑洞
    東方網8月8日消息:日本國立天文臺近日發表科研報告說,在距地球約8500萬光年的星系中心,存在著一個質量為太陽的約280萬倍的巨大黑洞。這個黑洞是該天文臺使用口徑為45米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觀察到的,它存在於唧筒星座的渦旋星系IC2560的中心,根據它周圍的脈衝波的旋轉半徑和旋轉速度,科學家們推定其質量為太陽的大約280萬倍。1995年,這家天文臺曾經在距地球約2300萬光年遠的渦旋星系M106中心發現了質量是太陽的3900萬倍的巨大黑洞。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23日消息: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為進行1941年的日全食觀測,中國天文學界歷經艱辛多方籌款,才向美國訂製來一臺望遠鏡,這臺儀器卻在運至香港碼頭時被日本飛機炸毀。  如今,紫臺與其他機構投資約7億元人民幣合作研發了世界領先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在建造先進的天基太陽天文臺,還作為共建單位正在積極推動南極天文臺的建設,該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人民幣。
  • 日本發現距地球約127億光年的星系團
    新華網東京4月25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和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日前發表公報說,他們利用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宇宙誕生初期形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有助於了解宇宙的構成和星系進化過程。  星系團是由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百上千個星系集中在一起形成的。此次發現的星系團距離地球127.2億光年,即觀測到的景象是其在127.2億年前的狀態。
  • 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黑洞,會不會吞噬地球?
    第一張黑洞照片2020年5月6日,《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篇文章,稱:歐洲南方天文臺(簡稱ESO)發現了一個史上距地球最近的黑洞。麒麟座v616(A0620-00)是在此之前人類發現最近黑洞,儘管如此,它依舊遠在地球2800光年以外。此次黑洞竟近距地球1000光年!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為進行1941年的日全食觀測,中國天文學界歷經艱辛多方籌款,才向美國訂製來一臺望遠鏡,這臺儀器卻在運至香港碼頭時被日本飛機炸毀。  如今,紫臺與其他機構投資約7億元人民幣合作研發了世界領先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在建造先進的天基太陽天文臺,還作為共建單位正在積極推動南極天文臺的建設,該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人民幣。
  • 科學家在距地球132.8光年處發現了你體內最多的元素
    據大阪產業大學及日本國立天文臺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觀測研究,距地球132.8億光年的星體存在氧元素。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已知的距地球最遠的氧元素所在。大家都知道,氧元素的人體含量最多的元素。這次新發現顯示宇宙形成5億年後。該團隊研究員橋本拓也表示,雖說此次新觀測並不意味著該星體存在生命,但揭示了宇宙早在形成初期已經具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元素。
  • 國家天文臺發現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距太陽3萬光年
    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原標題: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分子雲:是星際雲的一種,它的密度和大小允許分子最常見的是氫分子的形成,它的密度高到可以開始產生分子,據我們所知,在目前的宇宙中,新誕生的恆星完全都是在分子雲中被製造出來的, 這是它們在適當的低溫和高壓下的狀態下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日本發現距地球約127億光年原始星系團
    新華網東京4月25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和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日前發表公報說,他們利用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宇宙誕生初期形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有助於了解宇宙的構成和星系進化過程。星系團是由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百上千個星系集中在一起形成的。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迄今為止,TOI 700 d是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其他還包括TRAPPIST-1系統中的幾顆行星以及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其他行星。「 TESS的設計和發射是專門為尋找繞附近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而設計的,」位於華盛頓的NASA總部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Paul Hertz說。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圖/一顆新發現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央視網 快看視頻報導截圖日前,中科院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最新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VA1目前正向地球靠近,預計11月20日8時08分在距地球448萬公裡的距離飛越,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天文學家在距地球「很近」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安靜」的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在距地球約1000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不但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中距地球最近的,而且是一個三體系統的一部分。Calçada通過追蹤這個三體系統中兩顆恆星的運行軌跡,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黑洞的存在。研究人員表示,這個黑洞的現身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宇宙中發現許多類似的黑洞。這個黑洞所屬的三體系統位於南半球天空中的望遠鏡座。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三體系統中的恆星用肉眼就能看到。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預計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為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1.04度/天,計算表明它為近地小行星的概率極高
  • 132.8億光年外星系發現氧 藏於獅子座方向銀河中
    2017年公布的在132億光年外銀河發現的物質此前被認為是最遠的紀錄,此番又將紀錄提升了8000萬光年   由大阪產業大學、日本國立天文臺及名古屋大學等組成的團隊16日宣布,使用南美智利的ALMA射電望遠鏡發現距地球132.8億光年的獅子座方向銀河中存在氧。
  • 美天文學家發現最遠的恆星 距地球800億光年
    新華網6月7日電 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召開的美國天文學協會年會於6月5日傳出消息,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最遠的兩顆恆星,它們現在距離地球大約有800億光年之遙(1光年等於10萬億公裡)。  據加州大學的唐納德·約克教授介紹,天文學界認為,宇宙的年齡大約在100億-200億歲之間。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蒂加登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藝術概念圖,兩顆新發現的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天文學家確信他們在銀河系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行星。這兩顆行星排在擁有潛在適居環境的系外行星的前19名。新發現的行星環繞白羊座的恆星「蒂加登」(Teegarden),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其中一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哥廷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賽厄斯·切赫梅斯特表示:「這兩顆行星與太陽系的內側行星非常相似。它們的質量略大於地球,處在所謂的適居區,允許地表存在液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