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成果!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2020-12-03 大自然研究生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

分子雲:是星際雲的一種,它的密度和大小允許分子最常見的是氫分子的形成,它的密度高到可以開始產生分子,據我們所知,在目前的宇宙中,新誕生的恆星完全都是在分子雲中被製造出來的, 這是它們在適當的低溫和高壓下的狀態下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當原恆星胚胎中的核聚變能量足以對抗自身引力,一顆新的恆星便宣告誕生,所以說,分子雲是恆星的前身,因此分子雲又被稱為「恆星搖籃」。

由氫構成的巨大分子雲

此次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兩個分子雲分別是「大將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該兩分子雲均位於天鷹大裂谷區域,其中,「大江分子雲」距離太陽系約1300光年,形態上看,它像一條蜿蜒在宇宙中的長河,實際長度約300光年。「鳳凰分子雲」則更像一隻展翅的大鳥,它距離太陽系約2000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20萬倍。「大江」和「鳳凰」都是銀河系中的「大個頭」。大動態範圍的銀河畫捲圖像展現了巨型分子雲內部清晰的纖維網絡結構,並且也呈現了令人驚嘆的速度場。分析認為,大尺度的氣體流動助推了高密度的氣體聚集,使得分子氣體能夠從聚集的瀰漫氣體中快速形成,誕生為新的分子雲。以上這些發現也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分子雲的形成和性質提供了高質量的樣本。

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的分子雲

「更令人激動的是,『大江』之中已能直接看到恆星形成的證據,『鳳凰』裡也很可能有恆星正在形成。」參與此項研究的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蘇揚說。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觀測設備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等,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

「目前,『銀河畫卷』已經完成觀測計劃的80%,發布幾十項重要成果,預計還需3年左右完成全部觀測。屆時,我們將得到一幅前所未有的銀河系圖像,人們對銀河系的認知也將大為拓展。」楊戟說。

對於分子雲的最新研究與發現來自於日本, 2012年9月7日,日本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巨大的分子氣體雲,外形酷似豬尾巴,距地球3萬光年。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分子雲由兩個分子雲撞擊而成,也因此呈現出奇異的外形。基於這種外形,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豬尾巴分子雲」。太空中的分子雲就像是一個託兒所,能夠孕育出恆星。

2012年日本觀測到的豬尾巴分子雲

最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備受關注,紫金山天文臺在近期陸續發現很多的星體,例如近期的小行星是由他們及時觀測到並及時掌握對地球的有可能的威脅,由此可見我國在應對有關天地方面的能力確實有所增強了,

天眼中國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並且根據負責人所說,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對天體的觀測系統,這確實讓我們很多天文愛好者為此驕傲,同時也減輕了民眾對有可能的來自外太空的小行星破壞地球的擔憂,有所減少。

近期,據負責人所說我國的天文觀測設備越來越完善,同時也越來越先進,相信在未來我們會聽到更多的好消息。

相關焦點

  • 重大成果!中科院紫臺天文學家新發現兩處恆星「搖籃」
    交匯點訊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團隊與合作者發布一項重大發現,該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  「分子雲是以氫分子為主要成分的瀰漫星際介質,是恆星形成的搖籃。」銀河畫卷巡天團隊成員之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蘇揚告訴記者,目前的初步研究認為這兩個分子雲是從大尺度的原子氣體流中形成的,可能處於分子雲形成的早期。研究這些分子雲的形態結構、速度分布和化學組成,能夠增進我們對星際物質循環的理解。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解說】4月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解說】據了解,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組圖」
    新華社發(紫金山天文臺供圖)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個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
    這是國內第四個獲批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中國生物獲批臨床的第二個新冠滅活疫苗。希望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儘早研製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從根本上戰勝疫情。文章連結: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04/29/c_139016680.htm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恆星是怎麼形成的?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中國「銀河畫卷」已完成80%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這些研究,對人類了解恆星、行星以及整個銀河系的起源有重要意義。「目前,『銀河畫卷』已經完成觀測計劃的80%,發布幾十項重要成果,預計還需3年左右完成全部觀測。屆時,我們將得到一幅前所未有的銀河系圖像,人們對銀河系的認知也將大為拓展。」楊戟說。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對了解銀河系起源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當原恆星胚胎中的核聚變能量足以對抗自身引力,一顆新的恆星便宣告誕生。所以說,分子雲是恆星的前身,被稱為「恆星搖籃」。
  • 我國發現兩片「恆星苗圃」,長數百光年,有大量恆星正在「生長」
    據《中國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4月2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宣稱,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發布一項重要成果,該計劃的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並分別將其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併合形成新證據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黃京一 張素)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趙剛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銀河系併合形成的新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天文雜誌《天體物理學報》。  「星流」是指具有共同本質特徵的一群恆星,因其在空間中呈現長條形水流狀分布得名。
  • 我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兩「恆星搖籃」,其中一個質量約為太陽的20萬倍
    據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
  • 意義重大!中國國家天文臺發現591顆高速恆星,43顆或逃脫銀河系
    中國國家天文臺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有重大發現: 是的,在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天文學家又發現了591顆正在高速運轉的恆星,這類特殊恆星第一次是在2005年被觀測到,儘管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也先後發現了五百多顆高速恆星,但是中國國家天文臺本次發現的591顆高速恆星無疑數量龐大,這一新的發現也直接讓銀河系已知高速恆星的總數量超過了
  •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當你抬起頭,仰望星空時,是否也曾幻想過銀河的另一邊也有一雙清澈的眼眸與你凝望著相同的地方?實際上,銀河系遠比想像的更加遙遠,這一點是我國擁有著重大觀測成果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總結而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也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它打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局面,它是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 中科院銀河畫卷巡天新發現——大江和鳳凰分子雲恆星搖籃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銀河畫卷巡天團隊發現了兩個新的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朋友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先給大家做下名詞解釋:1、銀河畫卷巡天2、分子雲在銀河系中恆星之外存在的物質是什麼呢?正確答案是星際介質,而分子雲就存在於星際介質中,分子雲的主要成分為氫分子,含量第二高的是一氧化碳,但只有氫分子的萬分之一,其他成分含量極低。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運動最快恆星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已知的銀河系運動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名為S4714,正緊密環繞銀心黑洞人馬座A*運轉,最高速度達到驚人的24000公裡/秒,即光速8%。這些恆星被稱為S星,它們為天文學家研究人馬座A*的性質提供了絕佳機會。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中國國家天文》/繪圖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在北京宣布,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重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起源自被銀河系瓦解併合的矮星系。
  • 海量銀河系恆星光譜獲取成功,這將為銀河系研究帶來海量數據資料
    我們的銀河系是孕育人類生命的搖籃,正是因為銀河系的環境,才孕育出我們的太陽系,之後產生了地球以及我們的人類。古代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關注銀河系,那時候傳出很多的神話故事,其實就是人們對於銀河系的一種嚮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科學家研究銀河系的腳步正在加快。
  • 銀河系吞併矮星系發現新證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一顆奇特恆星,光譜分析證明它來自矮星系受訪者供圖  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是個令人著迷的科學問題。天文學界此前認為,銀河系是通過不斷「吞併」附近的矮星系壯大的。近日,一項新發現為銀河系「吞併」矮星系提供了新證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中日合作研究團隊,首次在銀河系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恆星。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其「DNA」發現,這顆恆星並非銀河系「原住民」,而是被銀河系吸入瓦解的矮星系「外來移民」。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孫自法 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在北京宣布,該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中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 中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同源恆星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該成果5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