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解說】4月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解說】據了解,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同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 蘇揚

  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當原恆星胚胎中的核聚變能量足以對抗自身引力,一顆新的恆星便宣告誕生。所以,我們認為分子雲是恆星的前身,也被稱為「恆星搖籃」。

  【解說】此次發現的「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位於天鷹座大裂谷區域。其中,「大江分子雲」距離太陽系約1300光年,從形態上看,它猶如一條蜿蜒在宇宙中的長河。而「鳳凰分子雲」則像一隻展翅的大鳥,它距離太陽系約2000光年。

  【同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 蘇揚

  「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都是銀河系中的「大個頭」。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從「大江分子雲」之中可以直接看到恆星形成的證據。

  【解說】據了解,「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等,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該研究將對人類了解恆星、行星以及整個銀河系的起源有重要意義。

  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分子雲:是星際雲的一種,它的密度和大小允許分子最常見的是氫分子的形成,它的密度高到可以開始產生分子,據我們所知,在目前的宇宙中,新誕生的恆星完全都是在分子雲中被製造出來的, 這是它們在適當的低溫和高壓下的狀態下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
  • ...個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
    這是國內第四個獲批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中國生物獲批臨床的第二個新冠滅活疫苗。希望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儘早研製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從根本上戰勝疫情。文章連結: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04/29/c_139016680.htm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恆星是怎麼形成的?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組圖」
    新華社發(紫金山天文臺供圖)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中科院紫臺天文學家新發現兩處恆星「搖籃」
    交匯點訊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團隊與合作者發布一項重大發現,該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  「分子雲是以氫分子為主要成分的瀰漫星際介質,是恆星形成的搖籃。」銀河畫卷巡天團隊成員之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蘇揚告訴記者,目前的初步研究認為這兩個分子雲是從大尺度的原子氣體流中形成的,可能處於分子雲形成的早期。研究這些分子雲的形態結構、速度分布和化學組成,能夠增進我們對星際物質循環的理解。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中國「銀河畫卷」已完成80%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對了解銀河系起源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當原恆星胚胎中的核聚變能量足以對抗自身引力,一顆新的恆星便宣告誕生。所以說,分子雲是恆星的前身,被稱為「恆星搖籃」。
  • 我國發現兩片「恆星苗圃」,長數百光年,有大量恆星正在「生長」
    據《中國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4月2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宣稱,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發布一項重要成果,該計劃的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並分別將其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併合形成新證據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黃京一 張素)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趙剛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銀河系併合形成的新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天文雜誌《天體物理學報》。  「星流」是指具有共同本質特徵的一群恆星,因其在空間中呈現長條形水流狀分布得名。
  • 中科院銀河畫卷巡天新發現——大江和鳳凰分子雲恆星搖籃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銀河畫卷巡天團隊發現了兩個新的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朋友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先給大家做下名詞解釋:1、銀河畫卷巡天2、分子雲在銀河系中恆星之外存在的物質是什麼呢?正確答案是星際介質,而分子雲就存在於星際介質中,分子雲的主要成分為氫分子,含量第二高的是一氧化碳,但只有氫分子的萬分之一,其他成分含量極低。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運動最快恆星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已知的銀河系運動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名為S4714,正緊密環繞銀心黑洞人馬座A*運轉,最高速度達到驚人的24000公裡/秒,即光速8%。這些恆星被稱為S星,它們為天文學家研究人馬座A*的性質提供了絕佳機會。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來源:新華社 • 2020-11-03 09:46:28
  • 我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兩「恆星搖籃」,其中一個質量約為太陽的20萬倍
    據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為宇宙起源提供證據
    最近科學家通過不懈努力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可能為宇宙的起源作出傑出貢獻,天文學家把他命名為J0815+4729是一顆具有極端缺乏鐵和碳過剩的恆星,這表明它是銀河系中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上面展示了這個藝術家對這個奇特古老恆星的描述圖。這顆低質量的恆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貧鐵和富含碳的恆星之一,暗示它在大爆炸後不久就形成了。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繞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最快恆星
    Sgr A *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圖中以X表示),周圍是一群以極快速度運動的恆星 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由於它如此巨大,造成的引力效應是極端的,藉由觀察它附近的恆星就能探測到。圍繞Sgr A*旋轉的是一些恆星(以及一些神秘的物體),它們以令人眩暈的速度移動。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移動最快的恆星,一顆新發現的名為S4714的恆星繞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旋轉。
  • 海量銀河系恆星光譜獲取成功,這將為銀河系研究帶來海量數據資料
    我們的銀河系是孕育人類生命的搖籃,正是因為銀河系的環境,才孕育出我們的太陽系,之後產生了地球以及我們的人類。古代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關注銀河系,那時候傳出很多的神話故事,其實就是人們對於銀河系的一種嚮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科學家研究銀河系的腳步正在加快。
  • 天文學家第一次在銀河系外發現了分子氧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氧分子 - 一種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的氣體 -根據新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文章,在一個外星系發現了分子氧。遙遠的河外星系的氧氣氧是在氫和氦之後,宇宙中第三大最常見的元素,天文學家曾經認為分子氧(O2)極少出現在星際空間。儘管進行了無休止的搜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我們的銀河系之外看到過分子氧。
  • 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
    Hurt) 國家天文臺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李廣偉副研究員近期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數據,最新發現一顆目前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並將其正式命名編號為LAMOST J040643.69+542347.8。
  • 中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同源恆星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該成果5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