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中國國家天文臺發現591顆高速恆星,43顆或逃脫銀河系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國家天文臺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有重大發現:

是的,在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天文學家又發現了591顆正在高速運轉的恆星,這類特殊恆星第一次是在2005年被觀測到,儘管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也先後發現了五百多顆高速恆星,但是中國國家天文臺本次發現的591顆高速恆星無疑數量龐大,這一新的發現也直接讓銀河系已知高速恆星的總數量超過了1000顆。

而這新發現的重要數據來源之一,便是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簡稱LAMOST),它是我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重要科技基礎蛇是,本質上就是一架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一直保持著5度的視場角度南北橫臥。到目前為止,LAMOST就是全世界光譜採集率最高的望遠鏡,僅僅曝光一次就能將4000個天體納入自己的觀測視線之中,全世界最大的光譜資料庫正是由它構建起來的。

43顆超快恆星或逃脫銀河系

當然,這些高速恆星還有不同的分類,天文學家們暫時將其劃分為四個子類,分別是:快速光暈星、失控星、超高速星和超失控星,而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達到逃逸速度、很可能會在之後的某一天脫離銀河系的高速恆星。中國天文臺和蓋亞天文臺認為,這五百多顆高速恆星中有43顆速度更快的恆星可能會逃脫銀河系。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超快恆星,他們是恆星中運轉速度最快的,已經達到了相對論速度,這也是為什麼它們具備逃離銀河系(達到了分離出銀河系的逃逸速度)的可能。天文學家表示,倘若在正確的重力加速度前提下,那麼這些超高速恆星的運轉速度便可能達到每秒30000至100000公裡。顯而易見,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中並不是普遍存在,而且,這些更高速運轉的恆星黑能幫助我們了解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情況。

在確定高速恆星的時候,科學家們也結合以前蓋亞天文臺收集到天體測量信息,因為,研究人員需要更多的天體運動和成分數據,來確定哪些恆星是真正的高速恆星。整體而言,這些高速恆星所處的位置都是銀河系內部光暈區域,又都具有低金屬的屬性,這足以說明大部分星狀暈的形成,很可能都始於矮星系的吸積和潮汐破壞過程。而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高速恆星甚至能夠將自己的行星系統攜帶走,這無疑讓生命在整個宇宙中的擴散方式又多了一種可能。

太陽會不會也變成高速恆星逃離銀河系,地球壽命將終結?

從科學家們目前對太陽系地認識來看,可以肯定地說太陽不是高速恆星,也不會變成高速恆星,地球壽命不會因為太陽逃離銀河系而終結,但太陽和地球自身最終的走向必然是死亡。為什麼這麼說呢?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不死不滅的東西,小到我們周圍的動植物和人類個體,大到地球、太陽和宇宙,任何事物都有既定的生命周期和壽命長度。

具體來說,目前我們國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多歲,百歲老人和英年早逝這種都算特例。如果地球環境一直維持現狀,那以人類的智慧和社會進步速度,人類的確有很大可能會一直繁衍生息下去。但是,我們並不確定地球過往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不是皆為地球內部因素,或許真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受到了其他小行星撞擊才導致?

而且,太陽就是一顆普通的黃矮星,大約能夠擁有100億年的壽命,如今的太陽可能已有46億年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會在五六十億後從核心開始坍塌,溫度更高的太陽會在喪失質量的同時變得更加膨脹,地球很可能會在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被直接吞噬。即便沒有,那地球很明顯也會不再處於適合生命居住的範圍之內,到時候不管地球上還有多少生命,大家如果不能儘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便都是相同的結局。

簡而言之,地球不是人類可以一直繁衍生息的地方,太陽無法永遠陽光普照萬物,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尋找第二個地球。儘管人類才確定幾千顆系外行星,目前具備登上月球實力的國家都沒有幾個,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的演化時間畢竟也只有幾百萬年,而人類社會快速發展也就近100年的事。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給科學家們足夠的時間,或許真的可以在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間尋得更適合生命居住的外星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逃離」銀河系
    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國家天文臺孔嘯繪製),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 中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飛出銀河系
    來源:中國新聞網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銀河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普介紹說,在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公裡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上千公裡或人造衛星每秒十公裡的速度快得多,但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高速星像人群中的「飛人」,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夠「逃離」銀河系的恆星。雖然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數量非常稀少,但它們能夠幫助人類理解很多銀河系的重要問題,例如銀心黑洞周圍的環境以及銀河繫結構等。
  • 中國科學家:591顆恆星正在高速逃離銀河系,43顆已成功
    流浪恆星。591顆高速星的位置和運行軌跡。
  • 國家天文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等發現591顆高速星
    國家天文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等發現591顆高速星 2020-12-28 國家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取得的數據,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銀河系。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2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上。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圖。
  •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中國日報12月27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在線發表。
  •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591顆高速星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近日,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在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
  • 我研究人員捕獲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將「逃離」銀河系
    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2005年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在線發表。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12月2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上。
  • 郭守敬望遠鏡再立大功,中歐科學家聯合發現了591顆高速恆星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成千上萬顆恆星繞其中心旋轉,太陽就是其中的一顆。但是,有一些恆星的移動速度太快了,以至於它最終會脫離銀河系進入宇宙深處。這些高速移動的恆星涉及到極端的動力學和天文學過程,所以天文學家對它們很感興趣,特別是那些能夠達到銀河系逃逸速度的恆星。
  • 我科研人員發現591顆高速星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我國郭守敬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取得的數據,發現了591顆高速星。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發現的高速星總量翻倍。有分析認為,未來多個大規模巡天項目強強聯合必將成為新的趨勢,這將為高速星等銀河系特殊天體的搜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速星是宇宙中的「運動健將」,以超過每秒400公裡的速度「奔跑」,最快甚至達到每秒1700公裡。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其存在,然而直到2005年,人類才首次發現高速星。
  •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
  • 我國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
  • 我國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公裡的速度運動。
  • 科研人員利用LAMOST和Gaia發現591顆高速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通過研究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取得的數據,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銀河系。
  • 讀英語文章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500多顆高速恆星
    根據大空域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和歐洲航天局蓋亞(Gaia)衛星的數據,中國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591顆高速恆星。相對於其他恆星的平均運動速度,高速恆星的運動速度從65千米/秒到100千米/秒不等,並可能在某一時刻逃離它們的星系。在新發現的恆星中,有43顆未來可能會逃離銀河系的引力約束,飛向星系間的空間。
  • 郭守敬望遠鏡又有新發現!研究人員利用它和Gaia發現591顆高速星
    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AstrophysicalJournalSupplementSeries,ApJS)在線發表。
  • 國家天文臺發現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距太陽3萬光年
    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原標題: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科學家發現獵戶座星雲74顆原恆星 已對人類解密銀河系有重大意義
    近期,我國天文學界頻頻傳出好消息,我國天文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了206顆的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該發現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指導意義。那麼什麼是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