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我們一直在路上,腳步從未停止。
近期,我國天文學界頻頻傳出好消息,我國天文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了206顆的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該發現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指導意義。
那麼什麼是星雲?
一般來講,星雲是塵埃和氣體空間中的巨雲,星雲的組成成分是氣體和塵埃,他們多來自垂死的恆星(如超新星)的爆炸。也有一些星雲是新星開始形成的區域。出於這個原因,一些星雲也被稱為是「星級託兒所」。
獵戶座在宇宙中的什麼位置?
一般在冬季上半夜,當銀河從東南向西北斜跨夜空時,在銀河西南岸的金牛座和大犬座之間,可以看見3顆間隔相等的較亮星排成一條直線,這3顆星在我國稱為「參宿三星」。在三星的外圍又有4顆亮星(參宿四至參宿七)組成一個長方形框,方框的對角線中心恰好是「三星」的中間那顆星。這個長方形框以及它周圍的星空就是獵戶座。
獵戶座是全天空最華麗、最明亮的星座,這是明星的薈萃之地。它擁有兩顆1等星,還有5顆2等星,4顆3等星和15顆4等星。在全天88個星座中,再沒有別的星座有獵戶座這麼多的亮星了。
11月初,獵戶座大約在晚上10點升起。以後,升起的時間逐日提早。到元旦的前後一周裡,它恰好在黃昏時分出現於東方。以後升起時間繼續提早,到5月份,獵戶座在早上八九點鐘升起,黃昏後正好沉沒。
獵戶座是冬夜星空中最顯著的星座。在全天88個星座當中,獵戶座中的亮星最多。亮於6等的恆星有155顆,其中1等星2顆(獵戶座α、β),2等星5顆(獵戶座γ、δ、ε、ζ、κ),3等星4顆(π3、η、λ、ι),4等星15顆。獵戶座的益為赤經:4時41分~6時23分,赤緯:-11°~+23°,面積為594平方度。每年2月5日晚上8時獵戶座經過上中天。
我們如何理解恆星
簡單的說就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其次是半人馬座比鄰星,它發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22年,晴朗無月的夜晚,在一定的地點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 3,000多顆恆星.藉助於望遠鏡,則可以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估計銀河系中的恆星大約有一、二千億顆.恆星並非不動,只是因為離開我們實在太遠,不藉助於特殊工具和特殊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把它們叫作恆星.
到底什麼是原恆星?
球狀體是很不穩定的,因為其中的物質由於引力作用繼續向內壓縮,體積繼續變小而密度迅速變大,在它的中心處,由於壓力的增大,溫度也急劇升高。溫度的升高使核心產生了向外的壓力。當收縮力和向外的壓力相平衡時,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時球狀體就變成了一顆「原恆星」。
對人類解密銀河系乃至宇宙有什麼意義?
該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所謂主序前恆星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其餘為G型星和K型星。其主序前恆星形成於獵戶星雲,而G型星和K型星與獵戶座星雲中的恆星處於不同的演化序列,它們並非誕生於獵戶座星雲。成員星中的主序前恆星證實了部分獵戶座星雲中形成的恆星正在向外擴散,而G型星和K型星則可能曾隨旋臂密度波的峰值到來而聚集在一起,現在正隨著密度波的峰值離去而逐漸擴散開。該移動星群證實了獵戶座恆星集合體的部分恆星確實在對外擴散,而且旋臂密度波可能對該過程起了推動作用。此外,這個新的移動星群也提供了旋臂密度波驅使恆星聚集的證據。為人類研究銀河系旋臂密度波驅使恆星聚集、從而觸發星雲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觀測證據,對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