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在銀河系發現新的移動星群:一共206顆 G型星和K型星

2020-11-24 網上三好街

據國家天文臺報導,我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其餘為G型星和K型星。

經分析表明,該成員星中的主序前恆星形成於獵戶星雲,而G型星和K型星與獵戶座星雲中的恆星處於不同的演化序列,它們並非誕生於獵戶座星雲。

據了解,該移動星群中的主序前恆星證實了部分獵戶座星雲中形成的恆星正在向外擴散,而G型星和K型星則可能曾隨旋臂密度波的峰值到來而聚集在一起,現在正隨著密度波的峰值離去而逐漸擴散開。

天文學家表示,該移動星群的發現為研究銀河系懸臂密度波驅使恆星聚集,從而觸發星雲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觀測證據。

此外,該發現還對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成果日前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學報》發表。

相關焦點

  • 一共206顆成員星!我國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的移動星群
    據國家天文臺報導,我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其餘為G型星和K型星。
  • 銀河系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新移動星群 包含206顆成員星
    銀河系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新移動星群 包含206顆成員星 中國新聞網 | 2020-05-09 11:09:20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 我國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
    近幾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可謂是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近年來由於我國的觀測設施越來越尖端,越來越完善,我們在天體研究方面也開始躋身世界前列。繼中科院在銀河系發現兩處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之後,相距還不到幾天時間裡,我國科學家又在天文學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科學家們又在銀河系發現了新移動星群。什麼是移動星系群?
  • 中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同源恆星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該成果5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學報》上。
  • 中國科學家在『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新的移動星群,對銀河系的形成...
    我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天文學家表示,該移動星群的發現,為研究銀河系旋臂密度波驅使恆星聚集、從而觸發星雲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觀測證據,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獵戶座移動星群,有206顆恆星集合,正不斷擴散
    天文學家們認為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個1000~4000億顆恆星,如此巨大的數量,讓人不由得去感嘆銀河系之大,而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只是這數千億顆恆星系統中的一個。不過在銀河系中也有一些恆星,並沒有跟隨銀河系的運行總趨勢而運行,它們有獨特的起源、形成和運行過程,這樣的恆星通常被稱為「移動星群」或者「星協」,它們是一種或者幾種恆星的集合,2020年5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對外宣稱該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全稱為「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
  • 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新的移動星群
    近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網站上發布消息,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人利用LAMOST DR5 與 Gaia DR2的恆星數據,在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該發現為研究恆星如何在銀河系旋臂上聚集、如何觸發星雲坍塌、如何催生新恆星等問題提供了寶貴的觀測證據。
  • 中國科學家再取重大成就,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轟動整個航天界
    根據環球網報導,中國科學家再次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航天屆,使得整個航天界都沸騰了。我國天文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和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附近看到了新的移動星群,由206顆成員星組成,74顆是主旭前恆星,其餘的都是G型和K型星體,而這些星體與獵戶座的恆星存在一定序列差異,也就是表示它們並非是獵戶座所衍生,根據專家觀察,這個移動星群目前還在向外擴散,但G型和K型星體卻在逐漸分散,而分散的原因是受懸臂密度波的影響,推測星雲的坍塌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理,這一發現可以說是對銀河系有了新的認知
  • 科學家發現獵戶座星雲74顆原恆星 已對人類解密銀河系有重大意義
    近期,我國天文學界頻頻傳出好消息,我國天文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了206顆的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該發現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指導意義。那麼什麼是星雲?
  • 科研人員利用LAMOST和Gaia發現591顆高速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通過研究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取得的數據,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銀河系。
  • 採用天琴座RR型變星作為標準燭光測量出銀河系的大小
    天琴座RR型變星1917年,在當時被稱為螺旋星雲的仙女星系中,天文學家發現了4顆非常黯淡的新星,這些新星太微弱了,天文學家就此推斷仙女星系距離地球有1,000萬光年之遠。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天文學家哈洛·莎普利使用另一種恆星(天琴座RR型變星)作為標準燭光,測量了銀河系圓盤的大小,發現其直徑只有幾十萬光年。19世紀9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發現了第1顆天琴座RR型變星,也就是恆星——天琴座RR。
  • 我科研人員發現591顆高速星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我國郭守敬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取得的數據,發現了591顆高速星。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發現的高速星總量翻倍。有分析認為,未來多個大規模巡天項目強強聯合必將成為新的趨勢,這將為高速星等銀河系特殊天體的搜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速星是宇宙中的「運動健將」,以超過每秒400公裡的速度「奔跑」,最快甚至達到每秒1700公裡。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其存在,然而直到2005年,人類才首次發現高速星。
  •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
  •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中國日報12月27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在線發表。
  • 中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飛出銀河系
    空間望遠鏡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天文學家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發現,也將人類此前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高速星的總量(550餘顆)翻了一番,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從而極大擴充了高速星的研究樣本。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一重要天文發現及其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知名天文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ApJS)在線發表。
  • 國家天文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等發現591顆高速星
    )和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取得的數據,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銀河系。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預言了高速星的存在,2005年發現第一顆高速星。此後15年間,550多顆高速星先後被報導,它們基本以超過每秒400公裡的速度「奔跑」,最快達到每秒1700公裡。  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計算了591顆高速星過去若干年的軌道,推測出它們可能的「出生地」和「誕生方式」,並基於此將它們分為超高速星、超高速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暈星。
  • 盾牌座delta型變星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首次給出了數百顆這類變星的光譜型及恆星參數,發現一百多顆處於盾牌座delta型變星脈動不穩定帶紅邊界以外的特殊新變星,首次揭示了這類變星的各種統計規律和關係,並發現幾十個含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雙星系統候選體。   盾牌座delta型星是位於赫羅圖中經典脈動不穩定帶下部和主序交叉區域的一類短周期脈動變星。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2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上。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圖。
  • 我國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