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組研究員錢聲幫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光譜巡天資料,對盾牌座delta型變星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研究。該研究首次給出了數百顆這類變星的光譜型及恆星參數,發現一百多顆處於盾牌座delta型變星脈動不穩定帶紅邊界以外的特殊新變星,首次揭示了這類變星的各種統計規律和關係,並發現幾十個含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雙星系統候選體。
盾牌座delta型星是位於赫羅圖中經典脈動不穩定帶下部和主序交叉區域的一類短周期脈動變星。其脈動周期範圍在0.02-0.3天,V波段脈動振幅範圍在0.003-0.9星等。它們的光譜型從A2至F5,處於主序階段或離開主序到巨星階段的變星,是探索恆星內部結構的重要天體。近年來,隨著多個國際測光巡天項目的開展,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盾牌座delta型變星,也積累了眾多測光數據。然而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光譜數據非常少,只有15%的目標給出了分光光譜型,給出恆星參量的則更少。
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對LAMOST數據(DR4和DR5)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LAMOST恆星大氣參量與Frasca等人用高色散光譜得到的參量相符。通過與現有變星資料庫進行比較和分析,該研究給出了數百顆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光譜型及恆星參數,彌補了之前這類變星光譜信息的缺乏。發現其中有一百多顆目標明顯不同於其它普通盾牌座delta型變星,這些天體的有效溫度(T)比較低,周期在0.09到0.22天範圍內,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它們處於盾牌座delta型變星脈動不穩定帶的紅邊界以外。如果它們最終被確認為是脈動變星,將為研究脈動不穩定帶理論和類太陽恆星脈動與對流相互作用理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有效溫度和脈動周期的分布中存在的雙峰結構,是由普通盾牌座delta型星和這類特殊變星的共存所致。當把這些特殊的變星排除後,研究首次發現了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恆星大氣參量與脈動周期等相互間的各種統計規律和關係,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log g)與脈動周期間存在強的相關性。此外,通過比較不同觀測時間得到的視向速度,該研究還給出了幾十顆可能處於雙星系統中的盾牌座delta型變星。
該研究立足於LAMOST的光譜巡天資料,並結合國際空間項目(Gaia)的觀測對盾牌座delta型變星的系統分析,填補了該領域之前的研究不足,豐富了對這類變星的認識,將推動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該研究結果的取得表明,LAMOST的光譜巡天資料是非常可靠的。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NRAS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來源: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