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變變星、Ia型超新星、核坍縮超新星三種天象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2020-11-08 太空生物學

太空生物學·黃媂

除了單個恆星產生的「白矮星」之外,在雙星系統裡面所形成的「白矮星」有一些更加特殊的觀測表現,這就是所謂的「新星」和「 Ia型超新星」,本文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兩類天體的現象。

新星,又稱「激變變星」

一顆白矮星和另一顆恆星組成了「密近雙星」,在白矮星的引力作用下伴星的物質會流向(物質傳輸)白矮星,這樣的雙星系統稱為「激變變星」。

由於這兩顆恆星在做軌道運動,所以傳輸的物質具有一定的角動量,因此會在白矮星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物質在吸積盤裡面做螺旋式的運動,慢慢地接近白矮星,最終會落在白矮星上面,在這個過程裡面「引力勢能」會轉變為熱能,最終通過紫外和X射線輻射釋放出來了,於是可以觀測到吸積盤以及白矮星所產生的輻射,主要是在X射線波段,也有一部分是在紫外波段的,因此這類天體稱為「激變變星」,因為它們往往會有快速的、比較劇烈的光度變化。

圖解:激變變星示意圖

  • 當堆積在白矮星表面的氫和氦足夠多時,會產生不穩定的熱核反應

當白矮星得到了伴星物質,這些物質主要是由氫和氦構成的,它們會堆積在白矮星上面,當物質堆積的量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它所具有的溫度、密度和壓強也會隨之上升,甚至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也就是發生熱核反應,而這個熱核反應的過程與在恆星的核心所發生的是類似的,但是地點是不一樣的。

在恆星的是發生在它的最中心位置,而白矮星的是發生在它的表面,並且這個熱核反應不是可控的,而是失控的,一旦發生了熱核反應就會快速地爆發性燃燒,會把星體表面的氫和氦全部都燒光,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在前期的吸積過程裡是處於一個相對寧靜的狀態,然後光度快速地上升,而它的光度可能會上升幾千倍甚至上萬倍,再經過幾個月或者幾年緩慢地下降。這種發生在白矮星表面的失控熱核反應,所導致的能量釋放過程稱為「新星」。

原因是在它爆發前處於非常寧靜或者說是非常黯淡的一個狀態,突然發生核反應了,所以它變的非常明亮,就像在那個位置出現了一顆新的恆星一樣,這是稱為「新星」的原因。在我們中國的古天象記錄裡,這類現象以及跟它類似的這些現象呢,稱為「客星」,它們像客人一樣突然出現了,然後過了一陣又回去了。

圖解:恆星光度突然上升示意圖

  • 舉例說明: 武仙座·Herculis 1934

武仙座,1934年發生了一次「新星」或者說「新星爆發」,下面的三張照片就展示了「武仙座·1934」爆發時刻的圖像,以及兩個月後和40年後的圖像。

爆發時刻的星等可以達到3m星等,所以是一個相當明亮的天體,但是經過兩個月之後星等就衰減到了12m星等,而過了40年後在爆發時候向外面拋射出來的氣體在向外膨脹,大小已經達到了0.05個光年。

通過對新星爆發的記錄,可以去研究在白矮星雙星系統裡面所發生的物質的交流過程以及核反應的過程,對於雙星演化、對於白矮星性質的影響,因為「武仙座·1934」爆發過程從起源上來講是由於物質傳輸所導致的,這個物質傳輸過程並不因為新星爆發而停止,所以一次新星爆發結束之後,接下來的物質傳輸還可能會導致下一次的新星爆發,會周而復始地發生這個現象,所以新星爆發在理論上面都是會重複發生的,因此稱為「再發新星」。

圖解:武仙座·Herculis 1934爆發時間段對比圖

Ia型超新星

在特殊的情況下,白矮星和伴星之間的物質交流可能是以一種平穩的方式來進行的,不發生或者很少發生新星爆發,於是從伴星傳輸過來的物質就一直累積在白矮星的表面,成為白矮星的一部分,於是白矮星的質量就會越來越大。

圖解:物質交流

當質量達到了「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也就是大約在1.4倍太陽質量的時候,白矮星就會變得不穩定了,在內部的溫度、密度和壓強的擾動,可能會導致裡面的碳和氧會發生爆發性的燃燒,這種燃燒會傳遞到整個星體,最終的結局是把整個白矮星都炸光了,並且釋放約10的51次方爾格的能量,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能量能量釋放過程。

圖解:當白矮星的質量達到1.4個太陽質量的時候,內部一旦發生碳或者是氧的核反應之後,坍縮產生的能量釋放過程會迅速地傳遍整個白矮星導致所有的星體物質都被炸碎了

「Ia型超新星」和「核坍縮超新星」的本質是不一樣的,「核坍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的鐵核核坍,而「Ia型超新星」是來自於白矮星的熱核暴脹,從觀測上講「Ia型超新星」在光度極大時的星等可以達到-19.5m,同樣也是一個非常明亮的天象。

  • 舉例說明:星系NGC 4526中的Ia型超新星1994D

通過對NGC 4526的研究發現它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光變曲線幾乎是一致的,對應的極大星等也幾乎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Ia型超新星是一個非常好的「標準燭光」,也就是可以通過測量不同亮度的Ia型超新星,把它和標準燭光所對應的光度進行比較,就可以測量出它的距離,這是目前用來測量宇宙裡面遙遠天體距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宇宙的加速膨脹以及宇宙暗能量等一些重大天體物理上的進展都是通過Ia型超新星作為標準燭光來測量的。

圖解:NGC 4526的光譜曲線

黃媂總結:「激變變星」與「Ia型超新星」的本質

  • 新星——白矮星表面的失控熱核反應

-當堆積在白矮星正反面的氫和氦足夠多時,會產生不穩定的熱核反應。

-在觀測上表現為新星:在幾天、幾周內亮度增加7-16星等,然後緩緩下降,經幾個月或幾年回復到原先的亮度狀態。

-我國古代天象記載中稱此類現象為「客星」。

  • Ia型超新星

-如果吸積白矮星的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也就是1.4倍太陽質量時,白矮星內部的碳和氧會發生爆發性燃燒,導致整個星體被炸光,釋放約10⁵¹爾格的能量。

-Ia型超新星在光度極大時的星等達到-19.5m,且高度穩定,因此可以用來作為測量遙遠天體距離的標準燭光。

圖解:星系NGC 4526中的Ia型超新星1994D

作者:太空生物學·黃媂

#2020生機大會#

相關焦點

  • Ia型超新星擁有的特點和錢德拉塞卡質量極限是有關的
    『造父變星』也是一種很好的燭光源,但是它的適用範圍也只能到百萬光年這樣的量級,如果要去看遙遠的天體,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加明亮的標準燭光源,而Ia型超新星就是個非常完美的天體。Ia型超新星是一個什麼樣的爆發一個包含了碳和氧的『白矮星』,如果它的質量達到了『錢德拉塞卡質量極限』,這個時候的白矮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內部的碳就會發生核聚變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爆發式的,最終會把整個星體給炸碎了,同時釋放非常劇烈的能量。
  • NASA發布獵戶座參宿四亮度突然變低,這是要爆發超新星的節奏嗎?
    參宿四最近就要超新星爆發了嗎? 參宿四是怎麼樣一顆恆星? 參宿四是獵戶座α星,是全天第九亮星,赫歇爾在1836年首先發現了參宿四是一顆光度變化的變星,他發現參宿四的在1836-1840年亮度增加,之後則漸漸降低,在1849年時有一個很明顯的短周期變化,在1852年時達到最高峰,後續觀測中每隔幾年都有非常明顯的亮度變化。
  • 參宿四突然變亮 我們將肉眼看到超新星爆發?
    在中國古代,客星可能表示彗星或者超新星爆發,前者又常常帶有不祥之意,因此這顆客星的出現想必也曾引起不小的恐慌。如今,天文學的進步,讓我們對古代的很多天象記錄有了更為合理和科學的認識。最近的一百多年間,通過大型的天文觀測設備,天文學家對這塊區域進行了重新觀測,確認了1000多年前的那顆客星其實是一次超新星爆發。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啥不一樣?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鐵核坍縮導致星體瓦解,產生核坍縮超新星爆發
    」、「沃爾夫-拉葉星「又稱「W星」或「WR星」,是具有輝明譜線的O型星」」等等。5.激波擴散並破壞整個恆星,將物質高速拋向星際空間,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下落的物質在撞擊恆星表面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中微子被釋放出來,中微子會給激波傳遞能量使得它向整個星體擴散,於是整個恆星的包層都因為這個原因被炸碎了,同時釋放了大量的能量,這個過程稱為「核坍縮超新星」或者說「核坍縮超新星爆發」,原因是由於核坍縮導致中心形成一個緻密的天體,恆星的整體都被炸碎了
  • 如果Ia型超新星這個「標準蠟燭」並不標準,那暗能量還存在嗎?
    這顯然不可能。當時哈勃知道有種天體可以在幾小時內從亮變暗再變亮:那就是變星!(因此,他在上圖中把「N」劃掉(nova新星),激動地寫下了「VAR!」)美國天文學家勒維特(Henrietta Leavitt)在哈勃之前就對大麥哲倫星雲中的大量變星做了研究,她發現造父變星(Cepheid variable stars)在某一特定周期會變亮或變暗,而這一周期與變星的內在亮度有關。也就時說如果我們測量變星的光度變化周期,就可以知道變星的內稟亮度,這個關係就是我們熟知的周光關係。
  • 參宿四突然短暫變亮,是否已經爆炸成超新星了?
    這就引發了有關參宿四即將超新星爆發的推測,有科學家推測,或許參宿四已經發生了超新星爆炸,但是我們沒還沒有觀測到,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首先來認識一下這顆恆星——參宿四參宿四來自拜耳命名法中最著名的獵戶座α,是全天第九亮的星,同時也是獵戶座第二亮的星。
  • 藏文科普 | 夜空中最亮的星——超新星
    根據光譜分析,天文學家發現超新星光譜中的吸收線有一些普遍特徵,故可以給超新星分類。簡單來說,第一級分類就是看譜線中是否存在氫元素(H)的吸收線。如果沒有氫,那就歸為Ⅰ型超新星;如果存在氫,那就是Ⅱ型超新星。另外,觀測還發現存在超亮型超新星和奇異型超新星。
  • 超新星:宇宙中的能量之星
    利維坦按: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爆銀河系中距今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為G1.9+0.3超新星,發生於100多年以前。----譯/loveandtear超新星可謂超凡脫俗,舉世無雙。這些璀璨奪目的星光標誌著一顆死亡之星的迸發。超新星的光是如此的奪目,以至於它發射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所產生的能量相提並論,以至於它的騰焰飛芒一時之間可蓋過其周圍所有星系的光芒。
  • 硬核解說:宇宙中璀璨的明珠——超新星 | 賽先生天文
    ◆ 1054年,天關客星(蟹狀星雲M1)。◆ 1181年,傳舍客星。◆ 1572年,閣道客星(第谷超新星,比歐洲的記錄還早三天)。◆ 1604年,尾分客星(克卜勒超新星)。中國古代這些客星/超新星天象的詳細記錄對於今天天文學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義。
  • 史上最高能超新星被發現,是搜尋已久的神秘類型超新星嗎?
    這顆超新星一開始被命名為PS16aqy,此後獲得統一編號SN 2016aps。在Pan-STARRS巡天望遠鏡首次探測到這顆超新星之後,它就開始變暗。但天文學家們查找了「中等帕洛瑪暫現源工廠(iPTF)」的存檔數據之後發現了這顆超新星更早的數據:它最遲在2015年12月2日就已開始變亮,並在2016年1月17日達到最亮。
  • 探索深空—變星
    不規則變星是最後一種易於觀測的變星其中包含了多種特殊的恆星,一些通常較為明亮,偶爾會變暗;另一些通常較為暗弱,偶爾會變亮。還有一些不規則的變星,其亮度會在數月或者數年內發生小幅度變化,變亮或者變暗十分之幾個星等。參宿四就屬於這一類。      最劇烈的變星是新星,它們的外層物質會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爆炸,使其亮度飆升12~15個星等。
  • 千載難逢,近距離觀察超新星爆炸
    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位於獵戶座肩膀位置的獵戶座 α 星,又稱參宿四變暗了,這是21世紀以來,參宿四最暗的時候。這顆超新星的預備役什麼時候會爆炸?它將要爆炸時會有什麼表現?與所有優秀的天文學與宇宙故事相似,這個故事始於一個周五的夜晚。
  • 這顆白矮星將在2083年爆炸成為超新星!
    這是科學家前幾天剛剛發現的距離我們100光年外的一顆紅矮星,科學家發現它的亮度神秘變暗,猜測它可能即將爆炸成為超新星,但是這一切還需後續觀測。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科學家觀測到一顆V形射手星可能在本世紀內成為超新星!也就是說它將在本世紀內爆炸!據數據預測,天文學家認為V矢狀星爆炸的時間在2083年左右。
  • la型超新星為啥會成為幽暗宇宙中最遠的標準燭光?
    如果把大質量恆星爆發作為典型超新星的話,還有一些非典型超新星爆發,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同類或者不同類之間相撞,導致巨大能量爆發。la型超新星是白矮星吸積或者相撞融合達到一個閾值的結果。前面已經說了,要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在演化末期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那麼太陽質量8倍及其以下的恆星最終是一個什麼結局呢?就是白矮星。
  • la型超新星為啥會成為幽暗宇宙中最遠的標準燭光?
    如果把大質量恆星爆發作為典型超新星的話,還有一些非典型超新星爆發,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同類或者不同類之間相撞,導致巨大能量爆發。la型超新星是白矮星吸積或者相撞融合達到一個閾值的結果。白矮星是中小質量恆星死亡的屍骸,沒有發生過超新星大爆炸的產物。基於此,似乎白矮星往往不甘心就這樣死去,總想著轟轟烈烈爆發一回彰顯自己的存在。它們通過吸積會不斷增加自己的質量,到達錢德拉塞卡極限後,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這種爆發就是la型超新星。
  • 雲南天文臺等解碼II型超新星多樣性
    該文章利用相互作用模型解釋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是研究II型超新星爆發機制以及宇宙學應用的重要一環。II型超新星是繼Ia型超新星之後又一優質的宇宙學測距工具,有望將超新星測距範圍擴展到更早期宇宙,從而揭示宇宙演化的歷史。根據光變曲線輪廓,傳統上II型超新星分成光變曲線呈現出平臺特徵的IIP型以及光變曲線在星等尺度上線性下降的IIL型。然而,這兩種II型超新星的起源尚存爭議。
  • 科研人員解碼II型超新星多樣性
    該文章利用相互作用模型解釋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是研究II型超新星爆發機制以及宇宙學應用的重要一環。II型超新星是繼Ia型超新星之後又一優質的宇宙學測距工具,有望將超新星測距範圍擴展到更早期宇宙,從而揭示宇宙演化的歷史。根據光變曲線輪廓,傳統上II型超新星分成光變曲線呈現出平臺特徵的IIP型以及光變曲線在星等尺度上線性下降的IIL型。然而,這兩種II型超新星的起源尚存爭議。
  • 抓緊機會看比參宿四更亮的超新星爆炸
    M85的這顆超新星目前比東北方緊鄰的場星亮了幾乎1等。它位於星系核的東方1.0角秒,北方43.2角秒處。圖片上方為北方。圖源:Gianluca Masi要是真想在有生之年親眼目睹超新星,幹嘛非得等到參宿四爆炸的那一天呢?如果你有一臺六英寸口徑的望遠鏡,夜晚天空又夠暗的話,現在就能看到,還是兩個一起!
  • 當重力透鏡遇上超新星
    超新星是恆星演化的最終階段,爆炸而綻放出的絢爛煙火。超新星爆炸的亮度可以超越整個星系恆星的總和,即便是在遙遠的距離也可以觀測得到,因此可用來量測遙遠星系的距離。超新星依光變曲線以及光譜中氫線的有無可分為I型及II型,其中II型為單一巨質量的恆星爆炸而來,而 Ia 型超新星則是雙星系統,由白矮星逐漸吸積伴星的物質,達到白矮星質量上限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