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天文臺等解碼II型超新星多樣性

2020-09-09 光明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副研究員張居甲及其合作者關於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的研究成果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學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發表。該文章利用相互作用模型解釋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是研究II型超新星爆發機制以及宇宙學應用的重要一環。

II型超新星是繼Ia型超新星之後又一優質的宇宙學測距工具,有望將超新星測距範圍擴展到更早期宇宙,從而揭示宇宙演化的歷史。根據光變曲線輪廓,傳統上II型超新星分成光變曲線呈現出平臺特徵的IIP型以及光變曲線在星等尺度上線性下降的IIL型。然而,這兩種II型超新星的起源尚存爭議。通常認為的富氫殼層電離複合模型可以解釋IIP型超新星的光度平臺以及光度斷崖式跌落,但不能很好地解釋IIL型超新星相對更高的光度,以及同樣可能出現的光度斷崖式跌落。

張居甲等人通過超新星SN 2018zd監測,發現該超新星爆炸前有過劇烈的星風損失過程,從而在距離恆星中心2000個太陽半徑的位置形成了總量約為0.18個太陽質量的激波以及拋射物質與星周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更高的光度。結合該超新星光譜和光度演化特徵,研究人員提出IIL型超新星來自早期具有強烈且短暫相互作用的IIP型超新星。由此可以解釋IIL型超新星更高的峰值光度、更快的光度下降率以及和IIP相似的光度斷崖式跌落。

該工作認為II型超新星爆炸極早期普遍存在相互作用,其強弱以及持續時間的長短是導致II型超新星觀測多樣性的主要因素。進一步提出早期相互作用是造成II型超新星光度-速度關係彌散的主要來源,指出了提高II型超新星宇宙學測距精度的方向。

由於觀測不夠及時,以前往往沒有捕捉到爆炸初始時刻的關鍵信息,從而對II型超新星分類產生誤解。得益於麗江2.4米望遠鏡(LJT)靈活、高效的時間分配策略,能夠在SN 2018zd發現後幾個小時內開展光譜和測光觀測,從而捕獲到早期關鍵信息。通過LJT優秀的暗場探測能力,科學家獲得了該超新星長達456天的演化軌跡,結合全球聯測,揭示出爆炸背後的秘密,解碼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

該工作利用了麗江2.4米望遠鏡、興隆2.16米望遠鏡、清華-國臺80釐米望遠鏡、Konkoly 1米望遠鏡、Apache Point 3.5米望遠鏡以及Keck-I 10米望遠鏡等設備,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等的支持。

SN 2018zd及其宿主星系NGC 2146 UBV三色成像(數據來自麗江2.4米望遠鏡)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解碼II型超新星多樣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副研究員張居甲及其合作者關於II型超新星多樣性起源的研究成果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學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發表。
  • 北冕天文臺在西藏阿里發現首顆超新星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30日,我們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合作的北冕天文臺超新星搜索計劃(CSNS)在29日晚的巡天數據中發現一顆超新星候選體,亮度17.0等,位於鯨魚座,隨後立即上報至TNS,並獲得臨時編號「AT 2018 lcd」。
  • 雲南天文臺在高能天體的偏振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雲南天文臺在高能天體的偏振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8-07-05 雲南天文臺 【字體:  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毛基榮、王建成等人開展了系列理論研究工作,他們針對高能天體中相對論熱電子和非熱電子共存的情況,首次計算了這些電子在小尺度無序磁場輻射(顫動輻射)和大尺度偶極磁場輻射(同步加速輻射)的線偏振和圓偏振特徵,以及偏振輻射轉移過程。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2020年舉辦「七彩雲南天文之旅」大學生暑期夏令營通知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培養點之一,「七彩雲南天文之旅」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暫定於2020年7月28日-8月3日舉辦。
  • 雲南天文臺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與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相關聯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毛基榮等對費米衛星觀測的伽馬射線暴輻射能譜進行統計研究,在顫抖輻射這一新穎的輻射機制框架下,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能譜的多樣性可以統一採用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解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經過對若干關鍵技術攻關後取得重大突破。
  • 自動化所和國家天文臺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圖為LAMOST望遠鏡日前,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天文臺LAMOST項目組合作研究,在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雙方項目組對SDSS-DR7(美國斯隆數字巡天SDSS第七期釋放數據)中的294843條星系光譜數據進行自動搜索,獲得了36個超新星候選光譜,其中包括12個是已經發現的超新星,24個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的超新星。
  • 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在克卜勒超新星遺蹟中發現高速飛行的結塊物
    NASA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最新觀測顯示,克卜勒超新星(SN 1604)富含金屬的碎片塊以每小時3,700萬公裡的極高速度移動,可能自400年前爆炸後速度不減。克卜勒超新星位於蛇夫座內,距離約13,000光年,是SN 1987A之前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啟動
    新華網發  新華網昆明12月1日電(張淑婷)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2021年5月將在雲南昆明舉辦。30日下午,「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海埂會堂啟動,標誌著雲南省、昆明市迎接COP15大會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 雲南天文臺十二時辰
    小編希望通過這篇《雲南天文臺十二時辰》向大家展示雲南天文臺各主要望遠鏡和它們的觀測助手,在某個天氣晴好的日子裡,12時辰(24小時)的工作狀態。對本文內容做出貢獻的有董燕、王德清、宋騰飛、次仁汪堆、黃玉祥、和麗娟、何超、魏巍、常鑫、王建坤。
  • 合肥小學生再次捕捉到兩個疑似超新星
    十一長假又發現兩個疑似超新星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廖家銘沒有去外面玩。他除了做作業之外,絕大多數時間都撲在電腦上,玩駕輕就熟的「找不同」遊戲。位於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基地的星明天文臺的天文望遠鏡,會在兩個不同時間段對著宇宙同一天區進行拍攝,然後將2張視場相同的宇宙「特寫照」放到PSP項目系統中,讓大家對比辨認。
  • 雲南天文臺迎來首批天文迷 - 滇臺連線
    新華社發  今天上午8時許,雲南將迎來天文盛況——日偏食。在昆明轄區內的鳳凰山上,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在21日下午就迎來了第一批前來觀看日偏食的市民。來自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名同學,還有8個家庭組成的20多名市民,總共40多人駐紮在了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 楊麗萍為生態雲南代言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啟動
    掌上春城訊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記者從啟動儀式上了解到,「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於11月30日至12月6日舉辦,期間將舉辦23項精彩紛呈的活動,向世界講好最美雲南故事。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原標題: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為進一步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營造關愛自然、和諧發展的濃烈氛圍,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向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頒發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大使」榮譽證書。楊麗萍講述了她的舞蹈創作靈感來源,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雲南廣播電視臺發布了為迎接COP15大會召開精心製作的大型系列紀錄片《生命之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譚盾作了題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未來交響」的主題演講。
  • 雲南天文臺 牽你的手去看星星(組圖)
    站在雲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北回歸線標誌園的廣場中央,面色偏黑、微微發福的老鮑習慣地被人群簇擁著。他扶扶眼鏡,開始挨個對不同方位豎立的石柱講解起來。  「99.99%的中國人都搞混了一個概念,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農曆是陰陽合曆。這裡被北回歸線穿過,到夏至這一天,這些柱子都會『立竿不見影』。」  60歲的鮑夢賢研究員是雲南天文臺搞科普的一員老將和幹將。
  • 雲南天文臺舉行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日活動
    雲南天文臺舉行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日活動 2017-08-01 雲南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為了豐富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及家庭親子活動,提高青少年學生及公眾對天文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7月29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科普教育基地舉辦了一場面向公眾免費的大型天文科普開放日活動
  •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做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抓住提升雲南國際知名度影響力的重大機遇向世界展示雲南之美為美麗中國增添光彩當天召開的
  • 7月起雲南天文臺周末將對公眾開放
    原標題:7月起雲南天文臺周末將對公眾開放   與星星近距離接觸,探索宇宙奧秘,這樣的「高上大」周末,將進入昆明人的新日程。聽起來是不是比逛街逛公園有意義,比讀書做作業更有趣?  記者從中科院雲南省天文臺獲悉,從下個月開始,雲南天文臺科普場館每逢周末將對社會公眾常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