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2020-12-02 太空記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當你抬起頭,仰望星空時,是否也曾幻想過銀河的另一邊也有一雙清澈的眼眸與你凝望著相同的地方?實際上,銀河系遠比想像的更加遙遠,這一點是我國擁有著重大觀測成果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總結而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也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它打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局面,它是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值得一提的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還令我國的大規模天文光譜巡天觀測、大視場天文學研究的地位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當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將銀河系的「新顏」更新後,也成功的刷新了人類對銀河系大小的認知,200年以前,天王星之父赫歇爾曾通過天文望遠鏡將夜空中的星星細數了一遍,他發現絕大多數的星星都匯集在一個扁平的盤狀區域內,於是他繪製了相關圖形,也構建了人類對銀河系最早的印象,然而,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竟然令人類獲得銀河系的高清圖像的可能大大提升,因為它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獲取數百萬條恆星光譜數據,它在首期巡天中就展示了其不凡的實力。

目前,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已經成功的「捕捉」了901萬條恆星光譜數據,其中,包含了777萬條高質量光譜,確立了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恆星光譜庫,顯然,這些大數據的研究和分析是人類探索神秘銀河系最至關重要的一部,令人興奮的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在一巡過程中,就已經將銀河系盤面半徑的大小進行了2次數據刷新,人類也證實了銀河系內扁外圓的結構特徵,它捕獲的清晰的數據推翻了人們對於恆星暈是一個軸比不變的扁球體的猜想,這意味著銀河系的範圍在其原來的基礎上又一次得到了擴展。

當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為人類觀測了更清晰的銀河系新數據時,不僅令人類更「細緻」的了解了銀河系,還促使天文學家們重新定義星系的形成和大宇宙演化的基本規律,因為我國曾使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記錄的大數據樣本精確的估算出了數百萬顆恆星的年齡,從而使得精確至年齡的恆星樣本們增加了一千倍,如此一來,人類便能明確的對比出,誰才是銀河系中真正的「壽星」,人們甚至能夠從「壽星」中探索到銀河系演化的部分數據。

除此之外,郭守敬天文望遠鏡還測量了近6000顆類太陽恆星的磁活動指數,人類也因此發現太陽具有與超級耀斑恆星不相上下的磁活動水平,這一現象也證實了太陽的確具有爆發超級耀斑的可能,NASA的科學家們曾表示,他們曾觀測到了有史以來最猛烈的恆星耀斑,它爆發時釋出的能量相當於5000萬億顆原子彈,倘若太陽爆發超級耀斑,這意味著地球將在頃刻間毀於一旦,幸運的是,目前,太陽處於相對穩定的階段,不會突然變臉。

多年以來,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尋找未知的「友人A」,令人震驚的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對近乎700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進行測量後,發現了一類新的太陽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然而,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的作用遠不至此,人們在其收集的光譜數據中,發現了大量的奇異天體,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萬多顆金屬含量低於太陽1%的、甚至是萬分之一的貧金屬星,它們如同宇宙的「活化石」一般,記錄了早期的宇宙演化史,在此基礎上,人類甚至能夠順利的構建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適宜當下大望遠鏡跟蹤觀測的宇宙初期的「恆星考古」 樣本庫。

除此之外,郭守敬天文望遠鏡還觀測到了不計其數、各式各樣的白矮星,雖然白矮星是絕大多數恆星最終演化的產物,它是一種體積如地球、質量如太陽一般的神秘天體,於是,人們也將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美譽為白矮星獵手,顯然,人類對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寄予厚望,他們將依據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給予的數據,展開更加驚人的科研,隨後,人類也將開啟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的中、低解析度光譜巡天模式進行交替觀測,探測恆星內部結構和形成之初的特性,「刨根問底」的揭示天體化學的面紗,浩瀚無垠的宇宙,也將迎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不計其數的「探寶之旅」, 屆時,銀河系的真實面貌也會愈加清晰,感謝觀看本期,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當然,我們早已知道銀河不是王母娘娘金簪化成,銀河只是銀河系主體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帶)或者你會覺得哪顆遙遠星球上也有智慧生命體與你隔光年相望?人類對於宇宙的遐想和探索從未停止過。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北京舉行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為期5年的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已圓滿完成。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
    綜述及基本情況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是一架由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新型光學天文望遠鏡,即「王-蘇反射施密特望遠鏡」。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LAMOST 在國際上首先發展了在一塊鏡面上同時實現幾十塊薄鏡面的拼接和曲面形狀的連續變化的主動光學技術,以及新的數千根光纖的快速定位技術,從而成為全球光學天文望遠鏡的一個裡程碑。LAMOST 在科學上開創了大規模的光譜巡天,成為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具有「光譜之王」的美譽。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 FAST 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 240 顆,基於 FAST 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 40 餘篇。中國天眼 FAST 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 中國天眼 FAST 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 FAST 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 240 顆,基於 FAST 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 40 餘篇。
  • 國產望遠鏡帶你看「全新」銀河系
    中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銀河比我們此前想像的大得多。    這臺望遠鏡能夠對4000個天體同時進行觀測,是目前天體光譜觀測效率最高的望遠鏡之一。它除了給銀河系畫像,還在尋找第二個地球、發現宇宙「化石」等方面建功赫赫。
  • 銀河系旋臂結構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2013年6月3日,第222屆美國天文學會在印第安納舉行,會上有關銀河系旋臂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天文學界和眾多媒體的矚目,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關於本地臂的形態。本地臂從銀河系旋臂的一個短小的鼓包(spur),上升到可能是主臂的一個分支或者本身就是一個類似主臂的結構。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環境的認識。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重大成果!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大江」和「鳳凰」都是銀河系中的「大個頭」。大動態範圍的銀河畫捲圖像展現了巨型分子雲內部清晰的纖維網絡結構,並且也呈現了令人驚嘆的速度場。分析認為,大尺度的氣體流動助推了高密度的氣體聚集,使得分子氣體能夠從聚集的瀰漫氣體中快速形成,誕生為新的分子雲。以上這些發現也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分子雲的形成和性質提供了高質量的樣本。
  • 最大天文望遠鏡揭秘
    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攝向茫茫太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加深。目前,中國正在參與建設一個直徑達30米的天文望遠鏡,如同一隻巨眼,探索宇宙的秘密。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是否會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近日,負責該項目的美國天文學家戈登·斯韋爾斯做客由南方都市報和廣東科學中心聯合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介紹這隻神秘巨眼可能窺探到的世界。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記者獲悉,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記者獲悉,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
  • 「中國天眼」FAST重大成果頻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隨著11月5日最新一篇《自然》論文的發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過去一周已經迎來兩篇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原創成果。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中國國家天文》/繪圖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在北京宣布,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重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起源自被銀河系瓦解併合的矮星系。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解密在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清晰度是哈勃十倍
    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攝向茫茫太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加深。目前,中國正在參與建設一個直徑達30米的天文望遠鏡,如同一隻巨眼,探索宇宙的秘密。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是否會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 你是如何想像銀河系的?為什麼我們站在地球上就能看到銀河系?
    你可以用電腦模擬出整個銀河系。當然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銀河系的照片,都是藝術家在仙女座星系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現。仙女座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銀河系,與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十分相似。看看藝術家們把好好一顆衛星糟蹋成啥了呀:試著想像你面前擺著一個早餐盤,上面放著一塊藍莓煎餅。煎餅上布滿了數不清的小藍莓,有幾十億之多。現在想像自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人,小到可以站在其中一顆藍莓上。這顆藍莓在距離煎餅圓心一半的位置上。當你向上看時,你只能看到幾顆藍莓,再遠就只能看到空氣了,也可能還能看到正在吃早餐的某人的鼻子。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32,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超級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夜空是美麗的,充滿誘惑力的,很多人都想觀看夜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們的欲望得到了定的滿足。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