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2021-01-20 珊瑚橘

七夕將至,抬頭看星空是不是會遙想「昭昭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當然,我們早已知道銀河不是王母娘娘金簪化成,銀河只是銀河系主體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帶)或者你會覺得哪顆遙遠星球上也有智慧生命體與你隔光年相望?人類對於宇宙的遐想和探索從未停止過。


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北京舉行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為期5年的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已圓滿完成。


LAMOST望遠鏡

(圖源science)


等等,這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是什麼神器?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郭守敬天文望遠鏡,英文名叫LAMOST,又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是一架視場為5度,橫臥於南北方向的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 。


應用了主動光學技術控制反射改正板,突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使它成為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同時還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這個大視場兼具大口徑,通俗來講,就像我們的照相機的廣角鏡頭,可以一次拍很廣的視野,口徑越大越能獲得光能量,圖像就會越精確。


(源自央視網)


郭守敬天文望遠鏡被安放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整個項目投資2.35億元,有了它之後,使我國天文學在大規模光學光譜(每一條光譜對應一個恆星)觀測、大視場天文學研究上,居於國際領先的地位。


而且,郭守敬天文望遠鏡觀測的恆星光譜數據釋放之後,國際上利用我們這些數據進行科學研究的用戶快速增長,到現在已經有三十三個國家、五六十個國外的用戶都在下載和使用我們的數據進行科學研究。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郭守敬究竟是何許人士,為何以他命名天文望遠鏡呢?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所從事和領導的天文觀測項目非常多,用他改進、創造的天文儀器觀測所得的數據都十分精準。其中最著名的項目就是四海測驗,當時忽必烈都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議,派監候官十四人,分別在二十七個地方進行天文觀測。在多項觀測基礎上,他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曆》,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


天文學領域之前就以「郭守敬」命名了發現成果。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 」。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 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


銀河系在哪裡?兩百年前,天王星之父赫歇爾通過天文望遠鏡將天上的星星數了一遍,發現絕大多數星星都集中在一個扁平的盤狀區域裡,於是繪製成圖,這成了我們對銀河系最初朦朧的印象。


赫歇爾手繪銀河繫結構圖

(圖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隨著郭守敬天文望遠鏡這樣能夠獲得數百萬條恆星光譜數據的望遠鏡出現,使給銀河系繪製「高清」圖像成為可能。


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的首期巡天主要是進行光譜巡天觀測,目前已經成功「捕獲」了901萬條恆星的光譜數據,其中包括中高質量光譜777萬條,並確定了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恆星光譜庫。而利用這些大樣本開展細緻地數據篩選和嚴謹地統計分析則是探索銀河系真面目的至關重要一環。


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一巡過程中,銀河系銀盤半徑大小被兩次刷新。2017年在原數據上增大了25%,2018年已經增大到一倍,達到了10萬光年;同時也確認了銀河系是內扁外圓的新結構。這一清晰的證據推翻了前人關於恆星暈是一個軸比不變的扁球體的猜測,意味著我們「家園」的疆界在原先基礎上又得到擴展。


(圖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的巡天獲得了銀河系的新「三圍」數據,雖然人們失去了對銀河系詩意的朦朧美,但是更高清的銀河系「肖像」如同送給全人類七夕一封情書,不僅讓我們更深層次的了解銀河系,也不斷促使天文學家重新審視星系形成以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規律。


據趙剛研究員介紹,利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取得的大數據樣本精確估算了上百萬顆恆星的年齡,使具有精確年齡的恆星樣本增加了一千倍。這樣就能明確知道誰是銀河系裡的「長壽老人」,並且可以從它們那了解到銀河系演化的基礎數據。



其次通過測量近6000顆類太陽恆星的磁活動指數,發現太陽具有與超級耀斑恆星相當的磁活動水平,這證實太陽確有爆發超級耀斑的可能 。


目前據NASA的科學家稱,他們此前觀測到的有史以來最猛烈的恆星耀斑在爆發時產生的能量相當於5000萬億顆原子彈。如果太陽爆發超級耀斑,地球會「頃刻」會灰飛煙滅!但是,莫慌,目前太陽還處於穩定階段,不會隨隨便便變臉。


超級耀斑

(圖源Science)


人類總是因好奇心探尋茫茫宇宙,又因歸屬感想尋找宇宙中的「朋友」,此次巡天測量了近700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發現約八成的行星軌道都如同太陽系的近圓形軌道,以及還發現了新的太陽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讓我們更增加了尋找其他智慧生命體的信心!


難道我們會僅僅滿足常規探求銀河系?NO,NO,NO!郭守敬天文望遠鏡收集的光譜中,有大量來源於奇異天體,已發現萬餘顆金屬含量低於太陽百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的貧金屬星,而這些貧金屬星像宇宙「化石」一樣記錄了宇宙演化的最初歷史,在此基礎上我們得以構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適合現有大望遠鏡跟蹤觀測的早期宇宙本質的「恆星考古」樣本庫。


白矮星

(圖源YouTube)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現的白矮星種類繁多。白矮星是絕大多數恆星最終演化的產物,它是一種大小如地球,質量卻如太陽一般的奇特天體,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也因此被譽為「白矮星獵手」。


這次發布會還宣布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二期「中解析度級別光譜巡天計劃」將從2018年9月持續到2023年6月,並確定了拍攝「天體視頻」等科學目標。


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二期巡天將再升級,開啟中、低解析度光譜巡天交替進行的觀測模式,即亮月夜進行中解析度巡天,給天體拍視頻,暗月夜繼續開展低解析度光譜「拍照」。主要探測恆星內部結構和形成之初的性質,並「尋宗問祖」,揭秘天體化學組成DNA和家族史。


宇宙浩瀚無窮,隨著越來越多次的巡天「探寶」,人類對於身處的銀河系以及宇宙的疑問都會得到解決,屆時銀河系乃至宇宙的面貌將會愈加清晰細緻!


新聞來源:中新網,央視網,半月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本號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除單獨標明來源的內容外)均為原創,享有完整的著作權,未經書面同意他人不得轉載、轉播、刊登、改編,否則本公司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當你抬起頭,仰望星空時,是否也曾幻想過銀河的另一邊也有一雙清澈的眼眸與你凝望著相同的地方?實際上,銀河系遠比想像的更加遙遠,這一點是我國擁有著重大觀測成果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總結而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也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它打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局面,它是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 FAST 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 240 顆,基於 FAST 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 40 餘篇。中國天眼 FAST 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 中國天眼 FAST 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 FAST 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 240 顆,基於 FAST 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 40 餘篇。
  • 國產望遠鏡帶你看「全新」銀河系
    中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銀河比我們此前想像的大得多。    這臺望遠鏡能夠對4000個天體同時進行觀測,是目前天體光譜觀測效率最高的望遠鏡之一。它除了給銀河系畫像,還在尋找第二個地球、發現宇宙「化石」等方面建功赫赫。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
    綜述及基本情況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是一架由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新型光學天文望遠鏡,即「王-蘇反射施密特望遠鏡」。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LAMOST 在國際上首先發展了在一塊鏡面上同時實現幾十塊薄鏡面的拼接和曲面形狀的連續變化的主動光學技術,以及新的數千根光纖的快速定位技術,從而成為全球光學天文望遠鏡的一個裡程碑。LAMOST 在科學上開創了大規模的光譜巡天,成為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具有「光譜之王」的美譽。
  • 銀河系旋臂結構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2013年6月3日,第222屆美國天文學會在印第安納舉行,會上有關銀河系旋臂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天文學界和眾多媒體的矚目,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關於本地臂的形態。本地臂從銀河系旋臂的一個短小的鼓包(spur),上升到可能是主臂的一個分支或者本身就是一個類似主臂的結構。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環境的認識。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重大成果!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大江」和「鳳凰」都是銀河系中的「大個頭」。大動態範圍的銀河畫捲圖像展現了巨型分子雲內部清晰的纖維網絡結構,並且也呈現了令人驚嘆的速度場。分析認為,大尺度的氣體流動助推了高密度的氣體聚集,使得分子氣體能夠從聚集的瀰漫氣體中快速形成,誕生為新的分子雲。以上這些發現也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分子雲的形成和性質提供了高質量的樣本。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記者獲悉,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記者獲悉,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
  • 「中國天眼」FAST重大成果頻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隨著11月5日最新一篇《自然》論文的發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過去一周已經迎來兩篇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原創成果。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中國國家天文》/繪圖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在北京宣布,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重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起源自被銀河系瓦解併合的矮星系。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32,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超級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夜空是美麗的,充滿誘惑力的,很多人都想觀看夜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們的欲望得到了定的滿足。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六月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中國嗎?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雖然英文簡稱「FAST(快)」,整個項目可是慢工出細活:1.1994年選址,2011年開工——搞定鍋臺:2. 去年底圈梁合龍,今年二月索網編攏——支起鍋架:3.
  • 天文望遠鏡
    這樣,就使得製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遠鏡成為可能。  1918年末,口徑為254釐米的胡克望遠鏡投入使用,這是由海爾主持建造的。天文學家用這架望遠鏡第一次揭示了銀河系的真實大小和我們在其中所處的位置,更為重要的是,哈勃的宇宙膨脹理論就是用胡克望遠鏡觀測的結果。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胡克望遠鏡的成功激發了天文學家建造更大反射式望遠鏡的熱情。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難道,還有比FAST更大的?——天文望遠鏡快速分類法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當之無愧。然而,去掉前綴,它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呢?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可能會發現,這個百科說:最大的在西班牙,直徑10米。那個媒體說,最大的在智利,正在建,直徑3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