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網絡的天文球戒指 「原裝正版」竟在紫金山天文臺

2021-01-09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 王子揚 文/攝)「合上是愛情,打開是全宇宙」,打一物,你猜是什麼?謎底是:天文球戒指。最近,這枚「瑞典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十六世紀德國天文球戒指」爆紅。它造型複雜,暗藏「機關」:合上時是一枚戒指,展開時是一個天文球。你知道嗎?這枚網紅戒指的設計之源是渾天儀,「原裝正版」就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現代快報記者特別前往紫金山天文臺,對戒指和紫臺的渾天儀進行了對比。

有「機關」,合上是戒指打開是天文球

這枚戒指是瑞典歷史博物館的一件藏品,共有5個圓環,上面刻有12星座、8大行星以及古老的航海儀符號。

戒指的玄妙之處在於,沿中軸線徐徐展開,三層金屬箍漸圍成一個通體渾圓的球體。細細看,外箍一分為二構成骨架,內箍一層雕著十二隻形狀相異的符號,是十二星座,內箍二層可以雕刻姓名與英文。這樣的設計很容易使人想起天文學裡的模型,一開一合間,寓意著擁有整個宇宙。

淘寶上這枚戒指銷量很不錯 網頁截圖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最近,這枚戒指在國內有了很多「同款」。某網購平臺上,出現了四百多款類似的戒指。買家紛紛留言評價說:「太浪漫了!」「好漂亮!」

澳門科學促進會副會長、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旻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別看這種戒指現在成了「網紅」,但它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就已經出現了。「這些用來觀察天體的工具被珠寶工匠縮小變成了時髦的指環,大英博物館裡就館藏著數枚這樣的戒指。」據李旻介紹,類似的「天體球」戒指在整個十九世紀都很流行,佩戴者有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學歷,有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信仰,銘文和星座經常被用作裝飾元素。

渾儀

「原裝正版」在紫金山上

紫金山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園區內,古老的天文儀器每天都吸引著遊客來參觀。你知道嗎?天文球戒指的設計之源,這裡就有,它是渾天儀,簡稱渾儀。

現代快報記者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看到了它。渾儀體積碩大,造型緊湊,由多個環組成,四角的雕龍盤旋上騰,座基的四側刻繪著奇花異獸,極其生動。

渾儀介紹

那麼,渾儀是不是天體球戒指的原型呢?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呢?「從外型上看,天文球戒指確實像多環的渾儀,並且它們都有多變的環數。但是,渾儀上面的有些圈環是不能轉動的。比如,最外層的水平環和子午環構成一個地平圈環,這兩個是正交固定在一起的,所以不能像戒指那樣合在一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工作人員王科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王科超介紹說,這架渾儀於正統三年(公元1437年)至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間造成。「這些圓環共有三層。最外面叫做『六合儀』,用來確定該儀的方位;中間一層叫做『三辰儀』,用作測定星體的位置;最裡層叫做『四遊儀』,在圓心處安放著一個可以轉動的銅管,叫做『窺管』,功用是瞄準天空上任何地方的星體。」王科超說,圓環的側面刻有詳細的刻度,當窺管對準某顆星體後,它所對應的刻度數值就是星體當時在天空中的位置。

(編輯 吳嫣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爆紅網絡的宇宙戒指設計之源竟是中國2000多年前的黑科技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渾儀顯然,天文球戒指形似多環的渾儀,它們的相似之處不僅僅在於外形,還有多變的環數。天文球戒指不是孤品,在歐洲許多博物館均有收藏,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數量居多。這些天文球戒指由3至8條圓環組成,大多鐫刻有星座、刻度、銘文或特殊圖案,當然也有素麵的。
  • 雲解析|爆紅網絡的宇宙戒指設計之源竟是中國2000多年前的黑科技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渾儀顯然,天文球戒指形似多環的渾儀,它們的相似之處不僅僅在於外形,還有多變的環數。天文球戒指不是孤品,在歐洲許多博物館均有收藏,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數量居多。這些天文球戒指由3至8條圓環組成,大多鐫刻有星座、刻度、銘文或特殊圖案,當然也有素麵的。
  • 2018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一些主要天文研究機構和天文儀器研製機構大多由紫金山天文臺開拓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隨著我們的觀察,近地小行星接近地球的時事情時 有發生,這引起了天文工作者的重視,小行星真的會撞擊我們的地球嗎?觀看天是否直接用眼睛看呢?  早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就渴望了解宇宙,今天的人已經可以了解到距離我們200多億光年的星體。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解天體變化。
  • 作為天文愛好者而言,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不可缺席的好地方!
    紫金山天文臺景色不錯,海拔200多米,可以徒步,打車或者乘坐景區索道到達。天文臺有關於天文學方面的介紹,還有各種供遊人參觀的儀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玄武湖。天文臺還是需要講解的,古天文儀器最老的是明代的,我們祖宗的鑄造工藝還是值得敬佩的,天文臺的建築也很有特點。
  • 《今日科學》|紫金山天文臺裡的國寶系列之天文計時工具
    嘉賓:樊莉平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春雨驚春清谷天……」,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背過這個二十四節氣表,那你是否知道,在沒有現代天文學知識,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精準確定二十四節氣時間的呢?現存紫金山天文臺的清代重修的明代銅圭表可以給你揭開這個秘密。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  紫金山天文臺(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3.原則上申請者須來自國內外重點院校,專業須為天文、物理等相關理工科類學科。  4.專業基礎好、學習成績優良、科研能力強,在某一領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學術專長及突出學術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專利、獲獎等,或承擔過科研、技術開發項目,成果或項目至少1項。  5.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紫臺大院內陳列著許多古代的天文觀測儀器,大多鑄造於明清時期,這些「精密」的儀器展現了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的高超智慧。圖為渾儀。圖為圭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便開始使用,古人能依據投射其上的日影長短來推測一年(回歸年)的時間長短及劃定不同季節的節氣。圖為天球儀,古稱渾天儀,球面上鑲有1449顆恆星,還能演示星座的周天運動。
  • 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籤署協議推進科普合作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開展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研討,並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決定面向社會共同開展公益性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將天泰集團天泰天文臺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實驗基地」。  天泰集團從創立之初即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堅持以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 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 毛石砌成莊重樸實 遠望紫金山,山上幾個半圓形建築在陽光下閃著銀光,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南京郊外紫金山第三峰。
  • 【魅力江蘇】濃縮古代天文學之輝煌——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
    紫金山天文臺不僅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而且還濃縮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天文臺裡「摘」星辰 「環紫金山博物館群」要來了
    天文臺裡「摘」星辰,雨花茶中品文化「環紫金山博物館群」要來了培育一批「網紅打卡點」,「博物館奇妙夜」安排上了,中國天文歷史博物館和雨花茶博物館也在緊鑼密鼓地打造中……4月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那年日軍侵入東北,南方遭遇洪災……直到1934年,天文臺才建成。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繪製中國人的銀河畫卷——紫金山天文臺90年-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的前身。  這年年底,所長高魯領導完成對臺址的踏勘測量,並做出天文臺的設計。但它的建設直到1931年才動工。經費短缺成了最大難題。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預計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為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當晚歐洲多個小行星監測望遠鏡進行了後隨跟蹤觀測,包括克羅埃西亞Visnjan天文臺、捷克Klet天文臺、義大利GiaGa天文臺和英國Clixby天文臺等,紫金山天文臺也發起了我國西部地區星明天文臺在次日的跟蹤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