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燦若星辰的開國將軍中,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少將,他不僅是我國的開國將軍,還是越南人民軍第一批受銜的少將。一個人同時是兩個國家的將軍,而且都是開國將軍,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他就是洪水將軍,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越南河內人。
他曾經3次來到中國,參加過萬裡長徵,並且3次翻雪山過草地,又3次蒙冤,3次被開除黨籍,但後來恢復了黨籍。
三次來到中國
第一次是1924年底,16歲的武元博,懷揣愛國理想,和其他越南愛國青年一起,來到正處於大革命高潮的廣州尋求革命火種。1926年3月,由李富春、蔡暢等人介紹,洪水同林彪、劉志丹等人一起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
當時反動派頑固勢力常常攻擊進步革命人士為「洪水猛獸」,武元伯性格剛烈,為了堅定同反動派針鋒相對、鬥爭到底的決心,改名為「洪水」,此後他在中國一直延用洪水這個名字。
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洪水先是撤到香港,後來又前往泰國,在旅泰越僑中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春,受聶榮臻的邀請,他再次來到中國參加武裝鬥爭,被派往彭湃等人領導的東江遊擊隊。
此後在一系列革命活動中,洪水的才華逐步得到認可,1934年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瑞金開始長徵,洪水被編入中央幹部團,負責長徵途中的宣傳鼓動工作。
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創立,洪水有幸成為第一批學員,與黃埔軍校時的同窗林彪又一次成為同學。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越南也被日本佔領,應胡志明和越南共產黨要求,1945年8月,洪水返回祖國越南參加革命。為適應越南的鬥爭和工作環境,洪水把名字改為更具越南特點的「阮山」。
到了河內,胡志明主席立即接見了他,並親切地稱他為「山弟」,任命他為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後來又讓他出任第四聯區司令員兼政委。
1948年1月,洪水被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年僅39歲。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越中兩黨、兩國、兩軍的聯絡,受胡志明的派遣,洪水重返中國,直到1956年9月因病返回越南。在此期間,洪水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啟動軍銜制,起初,有人認為洪水沒有參加解放戰爭,只被定為正師級。此事驚動了周總理,在他親自幹預下,洪水最終被定為正軍級,授予少將軍銜,洪水成為同時擁有中越兩國少將軍銜的第一人。
1956年10月 21日,兩國將軍洪水回國不到3周,即在河內逝世,年僅48歲。越南政府為他舉行了規格極高的國葬,武元甲親自主持追悼會。
兩年之後的1958年,越南實行軍銜改革,增設大將,胡志明主席不無遺憾地感慨,山弟如果還活著也應該是大將。
毛澤東曾深情地說:「洪水同志數十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奉獻,中國人民永遠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