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許多起義和戰役就是在安徽這片熱土上發生的,如大澤鄉起義,紅巾軍起義,捻軍起義、淝水之戰、垓下之戰、發生在咱家門口阜陽的順昌之戰、以及皖西、皖南的遊擊戰爭和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也許你看過《霸王別姬》這齣戲,學過「皖南事變」,看過《天仙配》,聽過黃梅戲,此時你想過家鄉安徽嗎?
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總人口大約在7100萬,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穩居第五位,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錫聯、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其實安徽陳姓開國將軍也有不少,有五位,其中一位少將,官至副國級。
1、陳伯祿(1905年-1976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政治部副主任兼公安部隊軍事法院院長,1955年被授少將軍銜。
2、陳宏,(1915年-2004年),安徽金寨人,原名陳嘉惠。解放戰爭時期任魯中軍區副旅長、副師長。建國後,任渤海軍區政委、軍長。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戰役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歷任軍長,濟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成都軍區、南京軍區、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3、陳宜貴,(1914年-1997年),安徽省霍邱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政委、華北野戰軍4縱11旅政委。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軍政治部主任(兼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
4、陳祥(1915年-1997年),原名邸銀國、安徽省金寨縣人,1932年3月入伍。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解放後曾任廣東軍區珠江軍分區副政委、粵中軍區副政委,、中南軍區裝甲兵副政委、陸軍第二十四軍政治部主任、陸軍第二十四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工程兵副政委。
5、陳鶴橋(1914年—2008年),安徽省霍邱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陳鶴橋同志任西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政治幹部管理部部長,並擔任軍區黨委常委、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為軍區政治建設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1960年5月,他擔任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作出了重要貢獻。陳鶴橋是十一屆軍委委員,官至副國級。安徽陳姓開國將軍,最為有成就的就是安徽省霍邱縣人陳鶴橋少將。
時光流逝,總有些記憶會隨之模糊,但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一個民族之根、為誰戰鬥是萬萬不能背棄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奮鬥史,需要銘刻在每個中國人心間。可惜,有些安徽陳姓開國將軍資料不全,歡迎補充。
小編在世界瓷都景德鎮等您,歡迎來景德鎮做客,共繪將軍輝煌,讓開國將軍精神歷久彌新,一起緬懷他們的過往。如果您有幸看到這篇文章請為陳姓開國將軍點讚,他們倥傯戎馬,英勇頑強的精神,值得流傳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