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泗淇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或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或因按上級的指示,或因為了不連累親友,或因為了明志,或因為了紀念友人,等等,一些開國將軍曾在不同時期改名換姓,並沿用終生。因此,這些開國將軍的原姓原名一直鮮為人知。現把一些有史料記載的改名換姓的開國將軍簡介如下。
甘泗淇(1903-1964),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去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改叫甘泗淇。1930年回國。後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一師黨代表、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徵。後曾任八路軍第一二○師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諍(1909-1978),原名吳人鑑,江蘇武進人。1930年12月30日,在國民黨第十八師當報務員的吳人鑑隨軍進攻井岡山被俘後,帶頭報名參加了紅軍。為紀念新生和表達投身革命的決心,以「諍言篤信,剛直不阿」中的「諍」字自勉,吳人鑑改叫王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軍委通信聯絡局局長。參加了長徵。後曾任電信總局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黃火星(1909-1971),江西撫州人,生父姓陳,7歲時隨父母、弟弟一起逃難至景德鎮。因母親亡故無錢安葬,被賣身給瓷器工人黃聚發為子,取名黃火生。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改名黃火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福建第二縱隊政委等職。參加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後任新四軍第七師第十九旅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九軍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周維(1906-1970),原名鄒維濬,江西省南昌市施窯村人。早年畢業於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江西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信學校教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無線電總隊報務主任,紅五軍團司令部無線電第三分隊隊長,紅四方面軍第二縱隊電臺分隊長,紅三十一軍無線電臺隊長,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無線電臺大隊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第三科科長,太行軍區第四支隊副政委,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第七旅政委,二野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政委。參加了長徵。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通信教授會主任,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出生於越南河內市。1925年到廣州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廣州起義。洪水這個名字是1928年在東江遊擊隊擔任連政委時改的。當時他有個中國名字叫鴻秀。同志們認為這個名字太女性化,他自己對這個名字也不滿意。有一次,他看到國民黨一張傳單上把紅軍說成是洪水猛獸。他覺得對敵人來說,自己就是要當「洪水猛獸」,吞噬一切反動派,遂改名洪水。後曾任中央蘇區工農劇社社長等職。參加了長徵。後曾任中共晉東北地委宣傳部部長等職。1945年回到越南。1950年再到中國。曾任戰鬥訓練雜誌社社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患癌症後回越南,在河內病逝。
陶勇(1912-1967),原名張道庸,安徽霍邱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九軍第二十七師第八十一團團長等職。參加了長徵。1939年,張道庸來江南敵後,陳毅認為他的名字有點封建色彩,就說:「前面去掉一個『張』字,剩下兩個字,我給你起個和『道庸』音韻的兩個字--陶勇。姓陶名勇,樂陶陶的『陶』,勇敢的『勇』,你看怎麼樣?」張道庸欣然同意,從此便改叫陶勇。後曾任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東海艦隊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7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致死。
江峰(1914-1962),原名牛永和,參加革命後改名江峰,河北圍場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抗大總校第二大隊政治教育幹事、冀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華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白天(1907-1973),原名魏巍,湖南隆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參謀長。1937年赴延安考察,與中國共產黨保持密切聯繫。1940年6月因處境危險而脫離國民黨軍隊,前往太行山的八路軍總部參加八路軍,並改叫「白天」,寓意為衝破黑暗,迎來光明。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八路軍前委參謀處處長、解放軍第六十軍副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川西軍區副司令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張雷平(1918-1975),原名邵澤普,參加革命後改名張雷平,江蘇沛縣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泰縣縣委組織部部長、江都縣委書記、蘇中第一地委組織部部長、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第八十七團政委、華東軍區警備第十五旅副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指揮所政治部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訓練基地政治部主任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吉合(1905-1983),原名田德修,河南郾城人。1925年赴蘇聯入基輔紅軍軍官學校和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吉合」是田德修在蘇聯留學時用的學名,全稱「吉合諾夫」。1931年回國後,為適應國情,減少麻煩,田德修就改叫「吉合」。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西北特委軍事部部長、綏遠省委組織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東部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