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年輕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老家和姓氏文化,已不懂得家學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財富,更不去理會家學文化的承傳與發揚。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馬爾克斯說,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憶的日子,是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小編最近幾天在研究我們袁姓的開國將軍,發現袁姓可不只是袁世凱、袁紹,我們袁姓開國將軍也非常優秀,有兩位開國中將,九位開國少將。那麼他們是誰呢?有沒有您的老鄉?帶著疑問,小編一一和你道來。
一、袁子欽,中將軍銜,1908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上杭縣人。有「儒將」的美譽,曾任解放軍第六十軍政委、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此後還擔任了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二、袁昇平,中將軍銜,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騖湖村,1929年初中畢業後參軍,1952年至1954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政治委員,志願軍幹部部副部長。他是秦基偉上將的前任,1954年至1958年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1982年再次擔任北京軍區政委。
也就是說,袁昇平兩次擔任北京軍區政委。
在兩位袁姓開國中將中,最為出名的是袁昇平。
其餘九位,都是少將,少將中,較為出名的是袁也烈。袁也烈(1899年-1976年)湖南省洞口縣人,是黃埔軍銜二期畢業生,學習成績優異,並留校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此後他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時期,袁也烈在華野,擔任渤海軍區司令員,是渤海軍區的創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擔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的廖容標、宋時輪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
此外,還有8位少將,他們分別是:
四、袁佩爵少將,曾用名袁能鍾、袁潤生,1914年 出生於江西吉安市泰和縣,袁佩爵1933年參加紅軍,誕生於少共國際師, 曾任少共國際師3團技術書記、師政治部技術書記,軍委總政治部秘書科科長。參加了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建國後,曾任解放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1951年率部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第64軍副政委。回國後,歷任第64軍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政委。旅大警備區比一般的軍分區級別高,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在全國各重要城市、地區設置了許多警備區,不僅負責所在城市和地區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還擔負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他們的任務要重於一般的軍分區。
旅大警備區1992年撤銷,是我軍歷史上級別最高的警備區,是為了和蘇聯駐軍對接而成立的,屬於正兵團級,屬於軍和大軍區之間的級別,相當於副大軍區級別,現在解放軍已經取消兵團這一級別。
五、袁克服少將,原名袁克福,1907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1929年底,黃安縣委為溝通上下聯繫、及時了解情況,建立了黨團巡視員制度,他是第一批巡視員之一。1932年1月,袁克服被選為鄂豫皖省委委員,2月,任共青團鄂豫皖省委書記,11月,任四方面軍政治部團委書記,隨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至川陝邊,參與領導開創川陝革命根據地。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四十三軍副政委,隨主力揮師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後,袁克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撫保部部長、總後勤部營房建築部政委、陝西省軍區政委。
六、袁學凱少將,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陂,1931年參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參加了麻城、長治、日龍關等戰役戰鬥,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政治處主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團長等職,參加了浮山、韓略村戰鬥和百團大戰。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防空作戰和國防科學試驗保障任務等。
1965年,在中國第一次地爆原子彈成功後,軍委決定進行一次空爆原子彈試驗,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袁學凱參與指揮這次行動。擔任空爆試驗的是航空兵獨立4團。當時要求把原子彈投到距靶心100米以內,獨立4團訓練成績不穩定,一顆訓練彈離靶心2000多米,一顆離靶心690米,差點炸到用於試驗的橋梁,還有一顆因高空氣流影響,扔下去後乾脆沒找到。袁學凱鼓勵機組人員克服困難,最終機組提出一整套提高投彈精度的方法,訓練成績顯著提高,實際投彈時,距靶心僅40米。
七、袁意奮少將,1917年出生於湖南慈利三官寺鄉人,原名袁詒奮,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他是袁姓最後的開國將軍,2007年去世,享年90歲。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連政治指導員、358旅714團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海軍第1分校政委,他是榆林基地司令員兼政委!曾參與南海護航任務,後來還擔任過南海軍區副司令員。
1954年入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1958年畢業回國後,歷任南海艦隊湛江基地政委,榆林基地司令員兼政委(注,榆林海軍基地,位於三亞市郊,是解放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是中國潛艇艦隊的核心基地)。
八、袁福生少將,1916出生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1964年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任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獨立營政委,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兼軍法處副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滿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第四野戰軍47軍139師政委。建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委,第四十七軍幹部部部長,志願軍司令部軍法處副處長,武漢軍區炮兵政治委員,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工程兵特種工程指揮部後勤部政治委員。
九、袁彬少將,1916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鎮謝店村,1928年參加革命,任少先隊小隊長。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戰爭時期,奉命參與創建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第二大隊中隊長、副大隊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第三師師長,建國後曾任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顧問。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十、袁 淵少將,1903年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縣,原名袁煥卿、袁章斐,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蘇區第二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和舉世聞名的長徵,曾三過草地。解放戰爭時期,袁 淵歷任冀東軍區獨立第十二旅旅長,第十四軍分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參謀長。1955年,第二高級步校代校長的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還擔任了中南軍大第五分校校長、步兵學校校長、1982年定為正兵團職待遇。
十一,袁 光少將,他是第一位出庭主審日本戰犯的解放軍開國少將 。袁光,名袁邦光,1909年出生於江西吉安市泰和縣,1930年參軍,在軍委無線電學校(即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袁 光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政治處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特務團政治委員,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綏蒙軍區騎兵旅政治部主任。建國後,袁光擔任鐵道兵團2師政委、鐵道兵團幹部部部長。
1955年,袁 光在軍事法院工作,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軍事法院改為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袁光任副庭長,那一年,我國決定對在押的1000多名日本戰爭罪犯進行審判。袁光將軍出任瀋陽特別軍事法庭審判長,他威嚴地坐在主審臺上,對日軍中將師團長藤田茂、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偽滿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師團長佐信之介、師團長齊藤美夫等30名罪犯進行審判。
由此,袁光也成為我軍第一位出庭主審日本戰犯的開國少將。在審判庭上,鈴木啟久跪倒在地,連連乞求饒命。藤田茂也曾在山西安邑縣屠殺我平民百姓180人,他供認不諱,表示願意接受任何嚴厲處罰。其中,鈴木啟久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另有7名戰犯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至18年。
開國將軍用生命書寫忠誠, 敢為正義而戰,舍小家,為大家,願為民族獻身。時光流逝,總有些記憶會隨之模糊,但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一個民族之根、為誰戰鬥是萬萬不能背棄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奮鬥史,需要銘刻在每個中國人心間。可惜,有些袁姓將軍資料不全,歡迎補充。小編在世界瓷都景德鎮等您,歡迎來景德鎮做客,共繪將軍輝煌,讓將軍精神歷久彌新,一起緬懷開國將軍的過往。
如果您有幸看到本文,說明您對袁姓開國將軍有好感,請為袁姓開國將軍點讚!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