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若升格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在臺美現有各種關係中,除了美國國務院與美國軍方主導的臺美互動政策外,「美國在臺協會(AIT)」顯然成為美國務院對臺非傳統安全領域全方位合作的實施與推動單位。近年來,美臺立法機構多次釋放美臺關係升級以及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升級的信號與議案,非同尋常。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2月1日發布年度報告,呼籲國會評估強化與臺灣在關鍵領域經濟合作機會,並透過立法升格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位階及任命方式。由此反映出,美國戰略與實務層面,對華政策正在發生危險的轉變。

突破民間非營利組織身份

「美國在臺協會」日益突顯其美「官方」對臺機構角色與功能。

「美國在臺協會」成立於1979年,是在中美建交後,美國國務院根據《與臺灣關係法》並依據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其功能是為了因應美國與臺灣當局沒有「邦交」以及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等因素而設立的處理臺灣事務的機構。但是,近年來它已經成為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駐外機構,忠實執行美國政府的各項政策。

「美國在臺協會」在變,在組織機構與功能定位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擴充駐臺機構。

美國政府耗時8年,斥資2億5500萬美元,建造了「美國在臺協會」臺北內湖新館,於2018年6月落成。當時美國國務院派出主管教育與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伊斯、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眾議院「國會臺灣聯機」共同主席哈博、國務院海外建築業務局官員墨色來臺參加落成典禮。羅伊斯稱「美國在臺協會」新館不只是一棟筋水泥和玻璃的建築物,它更象徵21世紀美臺關係的「穩固與活力」。美國國務院提出派駐「美國陸戰隊使館警衛隊」,「美國在臺協會」於2019年3月公開承認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及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進駐「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顯然,「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按現有的規模,已成為美國在東亞次於日韓的最大駐外機構。

二是努力脫掉「非官方」的外衣。

「美國在臺協會」設有「理事主席」及「臺北辦事處處長」兩大職位,前者常駐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阿靈頓總部,主要負責與臺北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及美國各官方單位間的聯繫工作。2006年薄瑞光接任主席之後,不再兼任執行理事,自此該職位僅稱為「主席」,不再稱「理事主席」。至於臺北辦事處處長,則是「美國在臺協會」駐在臺灣的負責人。現任處長酈英傑曾任臺北辦事處副處長,也曾作為美國外交官三度派駐中國,對於兩岸的情況均十分了解是最活躍、曝光度最高、對蔡英文當局最支持的「處長」。副處長谷立言嫻熟中日文,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日本與東亞經濟事務處主任、國務院東亞太平洋事務局經濟政策辦公室主任。從這兩位重要官員的任命,反映美國川普政府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官方化」的意味。

「美國在臺協會」以「官方」身份與臺外事部門籤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如酈英傑2019年3月下旬赴臺灣外事部門,與臺外事部門負責人一起主持「臺美共同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機制」記者會,與臺官方機構籤署正式合作協議。這種超越「紅線」的行為與美國政府賦予這個機構越來越多的「駐外使館權」有很大關係。

美國國會近日呼籲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由總統任命,旨在突破美國在臺協會現有的法律定位,居心不良。

「升格」:居心叵測、嚴重危害中美關係

「美國在臺協會」所謂的「變臉」「升格」就是將不能公開的公開化,不能模糊的清晰化,不能逾越的當做「政績」。從本質上來說,美國對華戰略存在變與不變的兩面性,不變的部分在於美國依然對挑戰中國核心利益、讓中美爆發熱戰持相對謹慎態度,但變化的部分是挑釁更加赤裸裸,手段更加狠毒。而「美國在臺協會」的「變臉」與美國將中國視為最主要對手、「頭號敵人」的「新冷戰戰略思維」有關。

時光倒流,逆流橫行。美國川普政府為了對付中國,重拾「一中一臺」政策。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企圖推銷「一中一臺」政策,但是遭到蔣介石當局的「拒絕」。事隔60年,美國重新回歸「一中一臺」政策,而其本質已有重大轉變:美國現在支持的是一個主張「臺獨」的政黨與當局,主張臺灣與大陸的「分裂」。

2019年美國國防部提出印太戰略報告,將臺灣列為「一個國家」;2020年5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對華戰略方針,強調中美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發展模式的競爭,突出美國將以「全政府方式」,綜合運用美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等一切資源,調動、整合盟國與夥伴國等一切力量,與中國開展競爭,阻止中國對美國的安全挑戰。美國助卿史達偉聲稱,「美臺關係不從屬於美中關係」。近日美國國會再次提案,要求通過立法方式改變美國在臺協會的民間身份。

這些危言聳聽與危險的言論、做法與美國全力支持蔡英文當局的行為,反映美國政府對華戰略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它給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美國在臺協會官方性質日漸加重 年底擬核發護照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美臺商會表示,美國在臺協會(AIT)已經奉國務院核准,臺北辦事處預估年底前即可核發護照給在臺的美國公民,不必再使用麻煩的「旅遊函(travel letter)」。臺灣媒體報導稱,這顯示AIT的官方性質加重,將可比照世界各國的美國大使館進行相關作業。
  • 美專家:美軍若重返臺灣 將置中美關係於火山口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美軍兩艘驅逐艦航經臺灣海峽,臺防務部門最先公布這一消息,但美國方面卻對此持低調態度。香港中評社11日報導稱,此事引發人們對美艦是否泊臺和美軍是否駐臺的一系列猜想。對此,美國涉臺問題專家警告,美軍若重返臺灣會將中美關係置於火山口上,美國可能不得不關閉駐華使館,此舉將跨越中方設下的紅線。
  • 果然,「美臺關係」中,美國才是最大的贏家
    據悉美國是依據所謂的「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以此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更是表示明年已經有52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已經通知了美國國會。一旦所有後續的程序完成,美國對臺軍售將超過700億美元。據相關資料顯示,今年美國對臺軍售5次,包含的種類繁多。
  • 美在臺協會處長赴金門參與追思,蔡英文幕僚爆吹「真朋友」,臺網友...
    【環球網報導】今日(8月23日)是「炮擊金門」戰役62周年,臺「中央社」報導稱,「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今日到金門參加相關追思活動,報導引述臺「國安」幕僚聲稱,AIT首次有處長層級出席,具有一定意義,該人士還宣稱,「美方釋放的信息,仍是美國與臺灣是『真朋友、真進展』」。
  • 吹噓軍售「政績」、操弄高官訪臺,離任倒計時,蓬佩奧又消費臺灣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宇揚】距離川普政府離任還有不到兩周時間,一些美國反華政客卻依然上演著「最後的瘋狂」,繼續用各種手段破壞中美關係,其中就包括繼續大打「臺灣牌」。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確定下周訪臺,而任期進入倒計時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其對臺軍售的「外交政績」。
  • 美少數反華政客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必將遭到歷史懲罰
    本報北京1月7日電(記者肖新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內少數反華政客不斷上演「最後瘋狂」,不擇手段利用所剩任期蓄意破壞中美關係,服務其個人政治私利。這種伎倆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兩國人民友好民意,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 外交部發言人:美少數反華政客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必將遭到歷史懲罰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肖新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內少數反華政客不斷上演「最後瘋狂」,不擇手段利用所剩任期蓄意破壞中美關係,服務其個人政治私利。這種伎倆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兩國人民友好民意,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 中美將互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事處加強監管溝通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崔靜)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18日在與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部長萊維特共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兩國將在對方國家對等設置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加強雙方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溝通與合作。    陳竺說,這是中美兩國商談的結果,是兩國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化合作的新形式。
  • 回顧2019兩岸關係美國是最大變量
    ,在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後,掌握話語權,臺當局被動回應反對,蔡英文仍堅持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僵局持續,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的過度親美,引發藍綠陣營爭辯臺灣是否應在中美兩強間保持等距關係,還是選擇親北京或親華府,美國成了影響2019兩岸關係的最大變量。
  • 擔心「薩爾瓦多效應」蔓延,美國擺出的「護臺」姿態有用嗎?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由於擔心薩爾瓦多和臺灣「斷交」會引發「多米諾效應」,美國這兩天動作頻頻,不僅在22日要求駐中美洲部分國家的「準大使」上任後向當地政府強調維持「與臺灣的關係」,美國新任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更是在23日表示,中國大陸試圖片面改變現狀傷害區域和平,美國支持臺灣「擴大國際貢獻」。
  • 蔡英文走出危險一步,美在臺闖大禍,國臺辦厲聲警告,語氣相當狠
    有記者問詢:「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參加臺方組織的金門「八二三炮戰」紀念活動,稱安全合作是美臺夥伴關係重要一環。蔡英文聲稱「和平靠的是堅實的國防」,捍衛「主權」絕不退縮。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決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幹涉。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依仗外力加大挑釁,只會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危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只會把臺灣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 美媒預測中美若開戰意外結局:別指望中國退讓
    中美開戰  如今的中美關係介於衝突與不衝突之間。2011年,美國提出了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會對中國區域影響力進行遏制,但很多現實的問題又註定了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如果中美爆發衝突,美國至少有跨越太平洋(601099,股吧)回家的選擇。而中國不然。
  • 董拔萃:淺談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
    以下對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談些粗淺看法。 今年8月、9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前幾天,負責監督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情報的海軍少將史達曼也「秘密訪臺」,本來還有環保署長惠勒計劃在下個月也要到臺灣,後來取消行程。可以看出,美臺關係已從民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層面不斷地拉升,從半官方、準官方,甚至現任高官、現役軍官,都肆無忌憚地「訪臺」。
  • 臺北與華盛頓舉辦「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籤署「合作備忘錄」
    據海峽導報社報導,「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日晚間在臺北、美國兩地以實體團與視頻團的模式同時舉行,並籤署「合作備忘錄」。臺經濟部門20日晚間發布臉書表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在開幕式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持續進行此對話奠定基礎,並由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與「政委」鄧振中 共同見證籤署。臺媒報導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蕭美琴在臉書上更新,分享籤署雙方籤署備忘錄的喜悅。
  • 美國挑這個時間解密對臺「六項保證」,用意真的很深了!
    [新聞頁-臺海網]執筆/無影刀&叨叨姐臺海局勢高度緊張的時候,「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在其官網解密兩份來自38年前的電報,用意頗深。一份是美國對「八一七聯合公報」的解釋,與美國對臺軍售有關。美國在臺協會自己對這份電報做了一個解讀,稱電報中的立場意味著,「對臺軍售的性能和數量將完全取決於中國所帶來的威脅」。
  • 中美若開戰最先被打擊的十城市
    美國人去年曾經做過中美戰爭的軍棋推演,得出的結果今美國震驚,結果是現今階段如果與中國開戰,如果戰場在第一島鏈內與中國開戰,那麼結局是中國勝,只有戰場在第二島鏈內或第三島鏈內與中國開戰美國如果中美開戰,最先被空襲的城市排名1.臺北(解放軍的飛彈)大陸的飛彈將會在第一時間點穴機要機關,戰鬥機實行二波次搜尋清洗後,臺灣將失去指揮中心,可謂群龍無首。
  • 美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臺海最危機時刻真的要來?
    嚴重挑釁! 魔幻、混亂、不堪……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大規模示威活動,美國國會大廈「淪陷」,數百名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衝破障礙進入象徵美國最高立法權力的國會大廈,4人在暴力示威活動中死亡。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編者按】       今年9月,習近平將首次以中國國家主席的身份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6月底,最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有望迎來最重大進展——雙方將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時下正在美國訪問。
  • 臺旅會推薦S.H.E臺北追星主題旅遊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表示,這一波配額調整將帶動市場更多主題式的自由行產品開發,例如中華航空公司就搶先推出「華航來臺精緻旅遊S.H.E臺北演唱會限量項目」,於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廈門、重慶、成都及深圳等9個開放個人遊城市熱賣,一開放訂購就在微博上引起粉絲熱烈迴響,紛紛計劃6月到臺灣展開追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