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鼓吹「重返臺灣」,解放軍「武統」提上日程
即便是美軍真的重返臺灣,不僅無法改變臺海兩岸軍力對比,還將觸發《反分裂國家法》。臺灣與大陸的軍力差距非常明顯。即便美軍真的重返臺灣,也不可能改變兩岸軍力對比。除非美國把整個太平洋的軍力、所有航母都部署到臺海,而這是不可能的。 專家稱,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對採取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給出三個條件,其中第二條是發生將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第三條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美國如果在臺灣部署軍隊,那麼這兩條都滿足了。
-
穿越臺灣海峽,宣稱重返南海,美軍驅逐艦「帶病」搗亂,害人害己
「巴裡」號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據港媒報導,美海軍飛彈驅逐艦「巴裡」號21日穿越臺灣海峽後,22日重返南海。更可氣的是,美國海軍高調宣布:「巴裡」號飛彈驅逐艦進入南海巡航。臺灣海峽最窄處只有130公裡,最寬的地方也才400公裡。目前國際公認的領海標準是12海裡,所以臺灣海峽的大部分不能算是領海,更不是內水,應該屬於《海洋法公約》中所定義的專屬經濟區。而依照《海洋法公約》,所有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擁有航行和飛越的自由。從這個角度講,美軍驅逐艦這麼做,確屬「航行自由」。
-
穿越臺灣海峽後,美軍又高調宣布這艘驅逐艦進入南海
繼美軍飛彈驅逐艦「巴裡」號穿越臺灣海峽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又高調宣布該艦進入南海巡航。資料圖:飛彈驅逐艦「巴裡」號第七艦隊官網22日發布新聞稿稱,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巴裡」號完成今年第4次穿越臺灣海峽任務後,重返南海開展海上安全行動。
-
專家: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準備
對於拜登政府入駐白宮後,中美關係如何走向頗受外界關注,除此之外,「美臺關係」也是備受熱議。從目前拜登重建「內閣」的名單中也看出,拜登選擇的基本都是政治界的老手,並且幾乎都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政府有聯繫。
-
美媒預測中美若開戰意外結局:別指望中國退讓
中美開戰 如今的中美關係介於衝突與不衝突之間。2011年,美國提出了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會對中國區域影響力進行遏制,但很多現實的問題又註定了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如果中美爆發衝突,美國至少有跨越太平洋(601099,股吧)回家的選擇。而中國不然。
-
中美軍機又於同日出現在臺灣空域
美帝國主義大打「臺灣牌」、蓄意「以臺制華」的險惡用心與無恥邪惡註定將是徒勞的無用功,註定將為自己的囂張狂妄付出沉重!繼美軍艦頻繁穿越臺灣海峽、美軍機不斷飛臨臺附近空域後,日前,美軍又做出一瘋狂玩火舉動。
-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若升格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
在臺美現有各種關係中,除了美國國務院與美國軍方主導的臺美互動政策外,「美國在臺協會(AIT)」顯然成為美國務院對臺非傳統安全領域全方位合作的實施與推動單位。近年來,美臺立法機構多次釋放美臺關係升級以及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升級的信號與議案,非同尋常。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環球時報記者 許海林】美國舉行大選以來,圍繞中美關係的議論持續升溫。兩國關係未來會是怎樣走向?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對兩國乃至世界最有益?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向《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他的見解。庫恩是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也是「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
中美關係四十年發展歷程
,而且在公海上進行攔截檢查,這個事件對兩國關係造成了很大傷害;第四次危機是1995年李登輝訪美,美國派兩艘航母到臺灣海峽;第五次危機是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第六次危機是2001年小布希上臺後宣稱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而且在這期間發生了「南海撞機事件」,之後小布希在電視上公開表示要武力協助臺灣。
-
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
01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國對於探索宇宙更加的具有信心,從二戰結束後就已經有了探月計劃的出現,而美俄兩國更是為了實現此目標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所以會從探月開始,主要就在於這顆星球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自然是會對其好奇更大一些,從而希望可以通過對這顆星球的探索,從而找到更多適合於人類的資源。
-
美軍對華危險舉動驚動多方,俄專家:恢復冷戰慣用伎倆
隨著中美兩國關係趨於緊張,美軍近期在中國周邊的軍事行動不斷升級。據報導,除了將戰機開到中國沿海地區實施抵近偵察外,美軍還租借了一些私人飛機來開展此類偵查活動。據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在南海等海域,美軍開始租借私人飛機執行巡邏任務。
-
美軍宣稱打破美艦通過臺灣海峽紀錄 叫囂臺灣島地位尚未解決
據美國《星條旗報》12月18日報導,位於日本橫須賀的美海軍第七艦隊通過郵件回應媒體表示,美國海軍上周六打破了其每年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的紀錄。美第七艦隊發言人喬·凱利中尉通過電子郵件說,美海軍飛彈驅逐艦「馬斯廷」號本周六根據國際法穿越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有爭議的水道」。
-
飛越中美關係的新「駝峰」
新發社發 中美兩國在二戰中並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歷史,充分體現兩國人民互助互愛、友好合作,對新時期中美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今天,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要建設新的「駝峰航線」,飛越新的「駝峰」 在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中,各國人民給予了巨大支持和援助。
-
美軍偵察機被曝行蹤詭異,「疑似直接從臺灣起飛」
美國軍機近期在臺灣附近活動頻繁,此前也曾被曝出飛越臺灣空域或是在臺灣起降,但這樣的情況相當罕見。臺媒8月19日曾報導稱,網傳美軍一架EP-3E電偵機18日進入北臺灣空域穿梭飛行,更疑似在松山機場降落。不過,臺軍軍方官員對此私下表示,並無此事。臺北航空站則表示,若有軍機降落,屬於軍方管轄範圍,因此不就此事發言。
-
美軍艦又通過臺灣海峽
【文/觀察者網 王慧】 這是美國軍艦今年第三次通過臺灣海峽。臺灣防務部門28日主動發布消息後,美方於29日證實。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防務部門28日發布消息稱,美軍作戰艦與補給艦各一艘,於28日晨間自臺灣東北部海域進入臺灣海峽向西南航行,復於晚間脫離臺灣海峽。
-
臺專家:中國大陸若在南海「攔停登檢」,臺灣能源有危機
臺軍防務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今天在「國策研究院」座談會上表示,中美雖然衝突升溫,但是熱戰風險低,但是要注意是「意外發生」,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沒有人認為會打戰,因歐洲經濟相互依賴,但還是因為一顆手槍子彈就造成戰爭爆發,現在中美雙方都在避戰。
-
透視美國在臺灣駐軍的歷史,美國還會在臺灣駐軍?
「美國駐臺辦事處」可能將駐紮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安保」的消息,使得本來就十分特殊的美臺關係問題再次令人繃緊了神經。毋庸置疑,這種論調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另一個更加敏感的問題——美國是否會在臺灣駐軍。根據美國與臺灣當局非法籤署的《美臺軍事同盟協定》的相關條款,美國曾在臺灣駐紮1萬人左右的部隊(含陸海空三個軍種)。冷戰期間,臺灣一度是美軍重要的對華情報監控期間美軍先後向臺灣提供了RB-57、U-2等型號的偵察機,由臺灣空軍人員駕駛執行對大陸的偵察任務、隨後由美軍人員接管和判讀偵察所獲資料。越南戰爭期間,臺灣不但成為參戰美軍士兵的休整基地,還為美軍提供後勤保障和武器維修服務。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在美國新政府逐漸成型階段,傅瑩這篇文章論及 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文中傳遞了很多重要信息,被外界認為是向美方新執政團隊的一次「喊話」。俠客島做了全文編譯整理,推薦給大家。重新激活中美關係時,重要的是準確判斷對方的意圖。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也無需擔心美國改變中國的制度。 中美這兩個強大的國家若因誤判而滑向衝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必然要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讓許多企業乃至普通民眾付出代價。中美兩國政府各自都有重要的國內議程去關注,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好。
-
港媒:兩艘美艦今晨穿航臺灣海峽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東網」剛剛消息,美國兩艘驅逐艦今(31日)晨穿航臺灣海峽。香港「東網」報導截圖對於美軍軍艦過臺灣海峽一事,我外交部、國防部等此前已有過多次回應。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月17日曾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密切關注並且全程掌握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的情況。耿爽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慎重妥善地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的和平穩定。
-
美軍過分了!來回穿越臺灣海峽,你想幹啥?
北京時間21日晚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通過官方推特發布消息聲稱,21日當天,美國海軍「巴裡」號驅逐艦根據國際法在臺灣海峽進行了「例行穿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該艦就曾「穿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當時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