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

2021-01-13 大國圖志

01中美俄探月計劃終止?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國對於探索宇宙更加的具有信心,從二戰結束後就已經有了探月計劃的出現,而美俄兩國更是為了實現此目標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所以會從探月開始,主要就在於這顆星球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自然是會對其好奇更大一些,從而希望可以通過對這顆星球的探索,從而找到更多適合於人類的資源。

雖然中美均已經成功實現了探月計劃,並且從而得到了一些收穫,但是卻有消息稱中美兩國均一致決定,後續對於探月計劃將不會再投入過多的精力,也就意味著中美兩國短時間內沒有重返月球的計劃,為何中美會出現統一的態度?

首先來看美軍是國際上面首個進入到月球的國家,在國際上面形成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美軍從月球成功的帶回了月球土壤,供自己進行研究。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在未得到任何有利價值的情況下,再次登月的可能性並不高。

更何況組織一次登月計劃,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顯然美軍已經沒有的過多的資金可以投入到此項目當中,除非掌握到月球存在有利的資源,那麼美軍還有可能會再次重返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月球探索當中。中方作為一個經濟以及技術均在線的國家,完全有能力再次實施重返月球計劃,但是由於中方已經獲得了足夠用於研究的月球土壤,自然也不需要再次進入到月球當中。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更具價值的火星,從而掌握到更多的有利價值。

除去這兩個國家之外,俄方也很難實現登月計劃了,只是該國家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了,該國家會不再登陸月球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經濟能力不允許,蘇聯解體後留給了俄羅斯大量的債務。雖然已經有了明顯的經濟緩解,但是也不允許俄方將精力投入在登月項目當中。現在的俄方只適合投資少回報高的項目,而探月項目存在過多的未知,自然是不會再獲得俄方的支持,所以也就沒有了重返月球的可能性。

當然,不排除後續還會有再次進入到月球的情況,但是近期內這三個國家均沒有類似的計劃,對於這三個國家而言,浩瀚的宇宙充滿神秘,探索工作也不會就此停止,只是探索的目標會出現一些不同。希望可以通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可以給人類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從而了解到更多未知的世界。而中方也在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期待中方可以有更多的發現,從而令其在太空領域發展當中更加地佔據優勢。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中美探月如火如荼,俄卻為何只能幹看著?
    距離11月24日已經過去一段日子,"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成功發射後經歷了11個階段,以及一周的在軌飛行,最終成功著陸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從2004年探月工程首次啟動到現在,中國正有條不紊地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隨著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任務在1972年落幕,太空人與月球的緣分更是被暫時塵封。近日,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高調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多個國家月球基地計劃的細節相繼浮出水面。這次,人類將不再滿足於蜻蜓點水的逗留,志在發展真正的月球據點。
  • 中美俄罕見意見一致,都不提踏入月球一事,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此前我國「嫦娥五號」登月,也僅僅是「無人月球探測」。俄羅斯更是沒有了消息,中美俄三國幾乎是罕見達成了一致,不再踏入月球,那麼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先說美國,登月計劃已經完成,並且也得到了月球相關土壤,足夠他們對月球進行研究,所以短期內根本不需要第二次登月。
  • 月球成大國博弈場!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美國曾多次發射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在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科研實驗,並獲得了眾多科研成果,這對人類航天史有著重要的意義。該行動使美國獲得了足夠高的國際威望,但最終因巨資的投入,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回應,美國最終選擇結束"阿波羅18"號登月計劃。
  • 月球成大國博弈場!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美國曾多次發射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在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科研實驗,並獲得了眾多科研成果,這對人類航天史有著重要的意義。該行動使美國獲得了足夠高的國際威望,但最終因巨資的投入,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回應,美國最終選擇結束"阿波羅18"號登月計劃。
  • 中美俄罕見意見一致,都不願再踏上月球一步,到底是因為什麼?
    美國是全球頭號強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眾多領域的發展都領先世界,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作為唯一一個登上過月球的國家,美國在經歷了一次登月後,即便一直把重返月球的計劃掛在嘴邊,但再也沒在這方面有所行動,其他國家也默契的沒再提起過登月的事,面對登月計劃,中美俄三國意見罕見達成一致,都不願意再踏上月球一步,這是為何?
  • 中國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十年4艘月球探測器還指望歐洲?
    編者按:俄羅斯宣布重啟無人登月計劃,將在2021年發射第一個Luna-25探測器。預計在未來十年,在2030年之前,發射Luna-25、Luna-26、Luna-27、Luna-28四個探月任務,其中最大的合作方為歐洲空間局。從技術角度看,中國迄今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卻找了沒有在月面軟著陸經驗的歐洲合作。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在這兩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對地外天體的探測事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隼鳥二號登陸小行星,我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了。通過這三者的探測行動比較,我們也能大致明白探測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到底哪個更困難一些?所需要的技術能力也更高一些?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15分鐘乃首創,從未影響中美俄三國
    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俄都沒有提到登月恐怖的15分鐘,這是因為登月與登陸其他天體相比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月球幾乎沒有大氣,根本不需要考慮著陸器的通信、外形、隔熱問題。
  • 為何人類至今不再登月?中美兩國心照不宣,原因非常簡單
    蘇聯是第一個將太空人送上外太空的國家,而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這名太空人就是阿姆斯特朗。自從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之後,這些年來美國就再也沒有登月,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美國當年並沒有成功登月。
  • 中美俄罕見達成一致意見,都不願再踏入月球,到底在害怕什麼?
    一段時間後,不甘於將比拼局限在地球上的蘇聯首先展開了太空探索計劃,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不甘落後的美國緊接著開啟了阿波羅登月計劃,阿姆斯特朗隨之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人類之所以登月就是因為幾千年來對月球的好奇心,畢竟它是唯一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衛星,不過,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並沒有像想像中一樣如火如荼的進行下去。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美國現有的兩個同月球探索的空間計劃分別為,美國近月空間站項目以及「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項目。川普是重返月球的狂熱者,並為月球項目劃撥了足夠多的資金,而拜登對月球計劃一直持消極態度。羅戈津同時表示,因為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更多是川普推動的,因此當前狀況下,美國人很難獲得成功。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美國的兩大月球計劃飽受質疑  美國現有的兩個同月球探索的空間計劃分別為,美國近月空間站項目以及「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項目。  這兩項計劃雖然都是在推進的過程中,但是因為白宮主人的更替,讓這兩項計劃蒙上了陰影。  川普是重返月球的狂熱者,並為月球項目劃撥了足夠多的資金,而拜登對月球計劃一直持消極態度。
  • 重返月球風險很大!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可能「罩不住」月球
    提到登月,我們都知道,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一共成功進行過6次載人登月,為人類從月球上取回了非常寶貴的樣本數據。不過,自從美國阿波羅計劃終止之後,至今為止,美國仍然是地球上唯一登陸過月球的國家。,不過,重返月球卻並不容易,因為人類的登月任務,已經由「登上去就行」變成了「長期月球實地考察+建造月球基地」。
  • 美擬建「深空門戶」重返月球 俄:不平等就不參與
    新華社莫斯科9月22日電(記者欒海)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22日在莫斯科表示,美國正計劃建設一個月球軌道平臺作為「深空門戶」,俄方認為該項目應由各國共同參與
  • 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了什麼?美媒評價中國探月說的少做的多
    去年1月3日,我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全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我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的圓滿成功驚豔了整個世界,向全世界有力證明了我們中國科技及中國航天的絕對能力與實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SN9著陸爆炸,中美探測器輪番抵達,NASA誓言先登陸火星
    中美探測器輪番抵達,NASA發推誓言:搶先登陸火星近日,SpaceX公司研發的SN9星際飛船,在發射成功後的著陸試驗階段出現了爆炸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神舟系列飛船已經進行過多次載人飛行,這證明它非常穩定。就拿神舟六號來說,它是一款多功能任務型飛船。飛船上設置了軌道艙功能,能夠放置很多航天員生活必需品,比如食品加熱器和餐具,以及睡袋等。此外,神舟六號安全性很高。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此外,俄羅斯準備搭乘中國神舟號飛船的重要目標,就是希望藉助中國之力重新探索月球。早在2017年美國就率先宣布了重返月球計劃,隨後中國也宣布要進行載人登月任務,俄羅斯也不甘示弱,計劃在兩年內開啟探月計劃。
  • 中美印登陸月球誰最快?美國只需4天,印度竟要50天,中國要多久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航天大國的定義僅限於登上月球,簡單來說,就是誰登上月球,誰的實力就會被認可。這也造成近年來美俄等其他國家開始將精力轉移至航空航天領域。但我們都清楚,登月絕非易事,不管是登月的設備還是航天員,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以及先進技術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全球能夠登上月球的國家依舊寥寥無幾。而在不久前發生的登月事件中,更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