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15分鐘乃首創,從未影響中美俄三國

2020-11-26 騰訊網

所謂的「恐怖的15分鐘」是印度首創,來自火星著落提到的「恐怖的七分鐘」。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

出品:川陀太空

進入10月,印度無人登月著陸器維克拉姆依然處於失蹤狀態,當然已經不可能指望聯繫上,因為維克拉姆著陸器的設計壽命小於14天,目前已經處於凍壞的狀態。對於印度科學家而言,最關心的就是維克拉姆著陸器到底處於何種狀態,是零件狀態的電子垃圾,還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主體結構,這是美國宇航局LRO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任務。

根據NASA的消息,截止10月2日,仍然沒有分辨出維克拉姆著陸器的狀態,在預定登陸點沒有發現著陸器爆炸的痕跡,也沒有發現完整的著陸器,一切都是未知數。對此,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認為登月存在「恐怖的15分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執行一系列負責的指令和動作,沒有任何犯錯的餘地。

針對這個說法,川陀太空指出,所謂的「恐怖的15分鐘」是印度首創,來自火星著落提到的「恐怖的七分鐘」。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俄都沒有提到登月恐怖的15分鐘,這是因為登月與登陸其他天體相比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月球幾乎沒有大氣,根本不需要考慮著陸器的通信、外形、隔熱問題。

登陸火星之所以有恐怖的七分鐘說法,是因為火星有稀薄大氣,進入火星大氣層的時候與再入大氣層類似,太空飛行器與火星大氣摩擦會產生高溫、等離子體層,直接影響到與地球的通信。進入火星大氣層的著陸器需要有完善的隔熱裝置,以對抗火星大氣摩擦形成的高溫。基於隔熱、通信中斷的問題,我們將登陸火星時進入火星大氣層的7分鐘時間稱之為恐怖,這一點和返回地球大氣層時是一樣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是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2000多攝氏度的高溫從受損的機翼隔熱瓦處竄入,最終導致太空梭解體。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近月面環境與宇宙空間基本相當,任何在月球正面降落的太空飛行器都不需要考慮通信中斷、隔熱的問題,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登月的困難。

從幹擾因素上看,大氣結構是太空飛行器降落的外部因素,而指令控制方面的複雜性是內因,在月球正面登陸不存在環境造成的外因,而內因則是印度需要自己解決的。換句話說,印度科學家所言的恐怖15分鐘其實是印度航天技術不夠成熟造成的,並不是月球方面製造的。中國的嫦娥4號還在月球背面降落,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月背上是無法接受到來自地球的消息,於是我們發射了鵲橋號中繼星擔任通信節點。登月月球背面所遇到的外部因素已經被鵲橋中繼星解決,那麼我們基於嫦娥3號的成功經驗,降落月球背面就變成更加簡單了。

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全部在月球正面實施,唯一一次月背載人登陸方案被NASA否定,當時認為這個計劃太冒險被取消,從技術角度看,NASA如果下定決心在月背實施載人登陸,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過於冒險,一旦出現閃失,太空人將回不來。負責登月的鷹號著陸艙通過太空人目視操控降落,與嫦娥3號和4號的自主避障降落有區別,一個是人工,一個是機器全自動。印度維克拉姆著陸器在降落程序方面存在問題,4臺降落使用的節流反推發動機控制程序和技術並不成熟,這才是印度需要反思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的15分鐘乃首創,節流變推技術不成熟
    所謂的「恐怖的15分鐘」是印度首創,來自火星著落提到的「恐怖的七分鐘」。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
  • 「恐怖15分鐘」致印以登月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
    印度的第一次登月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4月,以色列的「創世紀」號登月器也遭此厄運。下降和著陸是登月任務的兩大難點,尤其是後者。印度航天計劃負責人將其稱之為「恐怖的15分鐘」。在這短短的15分鐘,登月器必須成功執行一系列複雜指令,幾乎沒有犯錯的餘地。
  • 印度登月失敗 無釐頭推卸責任 質疑美國登月造假
    印度的登月夢又一次破碎。 印度登月失敗的消息傳到世界引起了不同反應。鄰國巴基斯坦科學負責人稱:印度完全是鬧了個笑話,這個著陸器工具好像適合在印度著陸,並不適合登陸月球。作為印度的盟友,美國也在第一時間表達了自己的合理關切,他們希望印度不要氣餒,畢竟月球「軟著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他們可以再接再厲,期待兩國可以一起探索太陽系。
  • 在15公裡高度絕望中俯視月球:主發異常關機擊潰以色列登月夢想
    編者按:以色列在Beresheet著陸器失敗任務之後,推出了Beresheet 2著陸器,試圖在未來幾年再次進行登月。在第一次登月過程中,著陸器在下降到15公裡高度之後出現故障,絕望中俯視月球,主發異常關機,待重啟之後已經失去安全降落月面的條件,只能墜毀。
  • 中美俄罕見意見一致,都不提踏入月球一事,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此前我國「嫦娥五號」登月,也僅僅是「無人月球探測」。俄羅斯更是沒有了消息,中美俄三國幾乎是罕見達成了一致,不再踏入月球,那麼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先說美國,登月計劃已經完成,並且也得到了月球相關土壤,足夠他們對月球進行研究,所以短期內根本不需要第二次登月。
  • 印度「登月夢」,莫迪多年的經營要「泡湯」了?
    【海外軍志 2021年01月15 報導】 印度擁有非常發達的航天業,雖然無法與前列的中美俄三國家相比,但是在後起國家當中絕對處於前列之中的前列,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詳細回顧一下印度登月探測器的失敗過程及原因
    當時,月船二號攜帶者在探測月球南極水資源,為印度太空人登月進行技術與信息儲備的重磅任務。2.1千米的高度時,因登陸控制軟體的速度計算有誤,致使著陸器因「硬著陸」損毀,導致印度首次月面軟著陸任務失敗。「月船」2號由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擬一次性執行「繞、落、巡」等多項探測任務,以探索人類從未觸及的月球南極地區。該任務的工程目標是驗證月面軟著陸能力及相關技術,其科學目標是通過研究月面地形、月球礦物及月球大氣成分,加深人們對月球起源和演化的了解。
  • 中美俄三國必須聯手,否則無法解決問題
    之後,美國在1958年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這顆衛星名為探險者-1號,重約8千克,而法國、日本、我國、英國、印度等國家也相繼將本國的人造地球衛星送上軌道,越來越多的國家有能力在航天領域進行探索,繞著地球工作的人造地球衛星也越來越多。
  • 印度宣告登月失敗,這個國家最幸災樂禍,中國莫名躺槍…
    有望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第四個登月的印度,在7號凌晨表示印度探月衛星登陸器「維克拉姆號」在距離月面2.1公裡時與地面失聯,宣告登月失敗。
  • 印度登月為何功虧一簣?反衝火箭設計極為關鍵
    印度當地時間7日1時38分,著陸器從距月面約35公裡高度進入動力下降段,開始計劃中的15分鐘著陸。印度總理莫迪親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位於班加羅爾的總部,見證這個歷史時刻。著陸器順利進入降落階段時,控制中心爆出熱烈掌聲。下降飛行開始時數據顯示一切正常,但在距離月面2.1公裡時,著陸器突然與地面失去聯繫。當時,著陸器距離預定著陸點有約1公裡的水平偏差。
  • 中國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十年4艘月球探測器還指望歐洲?
    編者按:俄羅斯宣布重啟無人登月計劃,將在2021年發射第一個Luna-25探測器。預計在未來十年,在2030年之前,發射Luna-25、Luna-26、Luna-27、Luna-28四個探月任務,其中最大的合作方為歐洲空間局。從技術角度看,中國迄今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卻找了沒有在月面軟著陸經驗的歐洲合作。
  • 嫦五亮國旗攜月壤返回,印度航天中心氣氛凝重,找到登月失敗原因
    嫦娥五號著陸器在著陸月球表面直播過程中並非「一份風順」,直播畫面曾多次出現卡頓甚至被中斷,很多著急的網友甚至一度認為,嫦娥五號可能登月失敗了,但最終技術人員解決了信號等問題,著陸器的攝像頭也記錄了成功安穩登月的偉大時刻。現在,美國科學家已經喊話希望能和中國航天分享這些月壤和相關數據,共同造福人類。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12月15日,俄羅斯國家宇航局局長羅戈津公開嘲笑NASA局長,美國人的近月空間站的氣閘艙應該兼容中國和俄羅斯的飛船標準,否則屆時除了事故,除了中國和俄羅斯,沒有人能夠救得了美國人。相比較而言,美國搭建的生態循環系統卻以失敗告終。據公開的信息,美國「生態圈2號」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測試,最終因為氧氣不能順利循環而宣告失敗。不過,美國人沒有放棄,持續在該領域進行研究,最新的成果尚未公開。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12月15日,俄羅斯國家宇航局局長羅戈津公開嘲笑NASA局長,美國人的近月空間站的氣閘艙應該兼容中國和俄羅斯的飛船標準,否則屆時除了事故,除了中國和俄羅斯,沒有人能夠救得了美國人。羅戈津同時表示,因為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更多是川普推動的,因此當前狀況下,美國人很難獲得成功。
  • 全球首創視覺登陸,中國火星探測尋地避障技術—無視「火星詛咒」
    而這三點就形成了致命的「火星詛咒」:在極速降落的最後幾秒需要實時精確控制時,火星到地球卻有十幾分鐘的信號延遲。這急速下落的「恐怖7分鐘」是幾乎所有火星探測任務失敗的關鍵所在。這個「詛咒」讓所有沒有經驗的探索者均告失敗,歐洲航天局放出的火星登陸器因為點火延遲,最終以300米/秒的速度撞擊火星,形成直徑15米的隕石坑;前蘇聯和俄羅斯19次火星探測均告失敗;日本唯一一次登陸火星失敗了,就連美國也是歷經了數次失敗才換來的成功。
  •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時間:2019-09-07 18: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 今天,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是一個高興的日子。
  • 除了中美俄三大巨頭,原來印度的航天工業也很了不起
    科技在不斷發展,航天工業競爭異常激烈,多國處心研究航天技術,經過人類不斷的努力,終於在1961年,蘇聯將第一個航天員送入太空,但隨後蘇聯得解體,曾經偉大的航天技術被俄羅斯全盤繼承,雖說由於俄羅斯財政等原因,無法大力發展航天工業,但憑藉蘇聯時期的老本,還能保障它在21世紀航天領域不落人後。
  • 印度月船2號連續闖關止步於最後一環,登月不成變探索
    印度擁有非常發達的航天業,雖然無法與前列的中美俄三國家相比,但是在後起國家當中絕對處於前列之中的前列,最值得注意的還是印度的登月工程,在2019年,印度的月船2號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