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月球有多難?印度「登月夢」,莫迪多年的經營要「泡湯」了?

2021-01-17 風鈴軍事

【海外軍志 2021年01月15 報導】 印度擁有非常發達的航天業,雖然無法與前列的中美俄三國家相比,但是在後起國家當中絕對處於前列之中的前列,最值得注意的還是印度的登月工程,在2019年,印度的月船2號功虧一簣!印度月船2號經歷1個多月的旅程,連續闖關,可惜止步於最後一環,把登月變成了撞月,但是不意味著完全失敗,月船2號的軌道器依然在軌道上,相當於月球的一個衛星,等於把登月不成變成探索月球了。據介紹,在整個落月過程中,著陸器的反衝火箭設計極為關鍵。根據印度媒體此前披露的信息,「月船2號」著陸器使用多臺發動機配合工作的方式進行減速和著陸。

希望破滅了,著陸失敗了

印度擁有非常發達的航天業,雖然無法與前列的中美俄三國家相比,但是在後起國家當中絕對處於前列之中的前列,最值得注意的還是印度的登月工程,在2019年,印度的月船2號功虧一簣!印度月船2號經歷1個多月的旅程,連續闖關,可惜止步於最後一環,把登月變成了撞月,但是不意味著完全失敗,月船2號的軌道器依然在軌道上,相當於月球的一個衛星,等於把登月不成變成探索月球了。

原本印度在月球軌道上部署了軌道器,本來的主要目標為充當中繼站,把登月器的數據傳回地球,後來希望破滅了,著陸失敗了,但是軌道器依然在工作,繼續繞月飛行,將重要的科學數據發送回了地面的任務控制室。對於研究月球地形,礦物學,表面化學成分,熱物理特徵和微弱的月球大氣等都有不小的意義。

印度沒有登月失敗的沮喪情緒,相反打算再接再厲

從印度航天部門發布的信息來說,月船2號的軌道器工作相當不錯,所擔任的任務均表現良好,在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間的所有八項實驗均表現良好,收到的數據表明其具有出色的能力。解決了有關月球科學的問題。數據已經進行了歸檔,在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研究之後,可以獲得了不少東西,比如:建立高解析度的地形圖和月球表面數字高程模型。

從相關情況看,在軌道器上至少安裝了8部設備用於收集信息,也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對於印度航天部門是不小的收了,從目前的情況看,印度沒有登月失敗的沮喪情緒,相反打算再接再厲!

姿態控制不穩而「翻船」失控

據介紹,在整個落月過程中,著陸器的反衝火箭設計極為關鍵。因為月球基本沒有空氣,而且月球表面坑窪不平,只能依靠反衝火箭的精確控制,讓著陸器慢慢落到月面。中國「嫦娥」月球探測器數次乾淨利索地順利落月,看似平常,背後卻是實力的支撐。根據印度媒體此前披露的信息,「月船2號」著陸器使用多臺發動機配合工作的方式進行減速和著陸。首先使用4臺推力為800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同時工作以「粗減速」,到一定速度和高度後改變發動機推力進行「精減速」,然後關閉其中兩臺發動機,使用兩臺發動機進行精密垂直著陸,最後啟動位於登陸器中央的一臺發動機進行緩衝。這個過程中姿態控制非常關鍵,特別是由4臺發動機轉為使用兩臺對角線發動機進行控制時,容易導致姿態控制不穩而「翻船」失控。

相關焦點

  • 「月球2號」登月失敗前後,印度怎麼做,中國怎麼說
    繼「月球一號」12年前成功後,印度再上一個大臺階,「月球二號」直接軟著陸登月。目標,月球南極,想法,破紀錄。頗有點幾十年前中國搞「大躍進」的氣勢。月球二號成功發射並成功入軌後,印度是一片沸騰,接著,社交媒體上部分不自重的聲音就傳出來了,當然,還是針對中國:技術進步一舉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登月國家、成為世界首個月球南極登陸國家、中國登月工程被遠遠甩在身後,等等等等,小編這裡不搞截圖,但印度迷之自信躍然紙上,似乎月球二號已成功,中國登時就被印度甩在了身後。
  •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時間:2019-09-07 18: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 今天,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是一個高興的日子。
  • 印度登月功虧一簣,距離月球表面2公裡,突然失控墜毀
    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的時候突然失去了信號,這次登月任務宣告完全失敗,在班加羅爾航天指揮中心現場的印度總理莫迪鼓勵全體工作人員繼續努力,而印度媒體覺得登月成功了95%,僅僅最後5%出問題。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既然中國已經把嫦娥五號送上月球,那麼印度也不能落後,畢竟一旦成功就可以宣傳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南極著陸,成為全球第四個掌握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和巡視技術的國家,而印度也能夠藉此確立世界航天大國的地位。
  • 國會將載人登月經費砍到只剩四分之一,美國2024重返月球基本泡湯
    阿波羅17號太空人在月球飆車與上世紀阿波羅計劃登月更大的政治意義不同,重返月球的目的更偏實用,那就是要開始深度開發月球、利用月球資源。二、重返月球的意義美國曾在上世紀先後6次登陸月球,但限於當時技術水平等因素,並沒能實際開發月球資源。
  • 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浮出水面,莫迪表示追查到底,美:已是歷史性突破!
    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浮出水面,莫迪表示追查到底,美:已是歷史性突破!
  • 詳細回顧一下印度登月探測器的失敗過程及原因
    莫迪政府見狀,索性放棄了與俄羅斯合作,自己製造登陸器。當時,月船二號攜帶者在探測月球南極水資源,為印度太空人登月進行技術與信息儲備的重磅任務。2.1千米的高度時,因登陸控制軟體的速度計算有誤,致使著陸器因「硬著陸」損毀,導致印度首次月面軟著陸任務失敗。
  • 印度月球南極登陸難,還是中國月球背面登陸難?其實兩者難度一樣
    當然不管這高溫來自哪裡,我們都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月面降落測控要求有多難?能穩穩的降下去,離不開星載系統的自動控制,當然無論AI多隻智能,也不如人在迴路中幹預,因此月面從開始下降到落月完成這個時間中,有很多需要地面測控中心參與的控制,當然現在這種控制越來越少了。
  • 中美印登陸月球誰最快?美國只需4天,印度竟要50天,中國要多久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航天大國的定義僅限於登上月球,簡單來說,就是誰登上月球,誰的實力就會被認可。這也造成近年來美俄等其他國家開始將精力轉移至航空航天領域。但我們都清楚,登月絕非易事,不管是登月的設備還是航天員,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以及先進技術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全球能夠登上月球的國家依舊寥寥無幾。而在不久前發生的登月事件中,更是令人唏噓不已。
  • 登月到底有多難?只有3個國家成功過,「太空剎車減速」成關鍵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從美國首次登月以來,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陸續進行了登月探索活動,我國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在一些高新科技領域方面,卻不遜於其他發達國家,比如幾乎每個國家都要嘗試的登月計劃,我國自然也不會錯過,但是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登月探索,所需耗費的精力著實令人難以想像
  • 印度登月為何功虧一簣?反衝火箭設計極為關鍵
    當時,著陸器距離預定著陸點有約1公裡的水平偏差。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沒有宣布登月失敗的消息,但根據當時著陸器的速度,外界猜測它很可能已經當場墜毀。面對全場沮喪的印度科學家,莫迪將原先的慶祝儀式化為一場替科學家重新加油鼓氣的演講。他安慰說:「生活中有起起伏伏,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國家為你們驕傲。」
  • 印度要發射月船3號登月,阿波羅登月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說到登月,其實有很多經典的案例,回顧我們人類登陸月球的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有一些項目能夠順利登陸到月球表面,而我們國家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等,也有一些項目登陸失敗的,如2019年以色列的「創世紀號」登月探測器和印度的月船2號探測器,都是在著陸階段墜毀到了月球表面,所以這兩個登月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 美國探月器登陸月球需4天,印度要48天,中國「嫦娥」要多久?
    事實上,在大部分人看來,航天大國是指誰能登上月球,登上月球的就會被認可,就是強國。由於這個看法,這些年以來,美俄兩個國家都將精力放在了登月項目上。登月這個項目,無論是航天員還是機械設備都需要許多先進技術的支持,也正是這個原因,多數國家都無法實現。因此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三個航天大國的存在。
  • 印度登月失敗 無釐頭推卸責任 質疑美國登月造假
    ,在離月球表面2.1公裡的地方,與地面指揮中心失去了聯繫。印度的登月夢又一次破碎。 印度登月失敗的消息傳到世界引起了不同反應。鄰國巴基斯坦科學負責人稱:印度完全是鬧了個笑話,這個著陸器工具好像適合在印度著陸,並不適合登陸月球。作為印度的盟友,美國也在第一時間表達了自己的合理關切,他們希望印度不要氣餒,畢竟月球「軟著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他們可以再接再厲,期待兩國可以一起探索太陽系。
  •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真的只是一場陰謀論嗎?
    2019年7月23日,印度10多年以來首枚探月火箭正式升空,印度總理莫迪自豪地表示,印度將會在2022年正式登陸月球。而反觀看似太空技術世界第一的美國,即使有著曾經"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紮實經驗,其"重返月球"計劃竟然要拖到2024年才有可能做到,那麼排除掉印度"過於浮誇"這種情況來考慮,美國當年真的有上過月球嗎?
  • 去月球有多難?中國人終於做到了
    遑論20年前,登月在許多國人的心裡,好似天方夜譚。 然而這幾十年來,我國的科學家們踏踏實實一步步深耕太空研究領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探月領域站在了世界前列。 我們為什麼如此鍾情月亮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每一個夜晚都有月亮陪伴。
  • 印度要全球第四個登月:首個衝向月球南極
    據外媒報導,印度計劃當地時間7月15日發射無人探測器「月船2號」,如果實現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中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而且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今年4月份,以色列首個月球探測器創世紀號在距離月面只有150米的時候失去聯繫,以每秒1公裡的速度撞向月球表面,軟著陸失敗。
  • 美國公開登月失敗鐵證!印度航天專家至今嘴硬:80%任務成功
    深空探索工程歷來有著科學與戰略的雙重價值,美國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確立了科技霸主地位,同時刺激工業手段革新,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紅利與航天文化軟實力時至今日仍然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立志要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他們的目光也早早盯住了月球,並於本世紀初啟動了月船系列探測器項目。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核心提示:近日,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宣布,俄羅斯計劃在2030年登陸月球並建立永久基地。月球計劃的構想草案將由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航天局以及莫斯科大學共同起草。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 印度登月失敗!而古代中國人卻早已登上月球!
    今日印度的「月船2號」探測器攜帶的著陸器「維克拉姆」號,在月球南極軟著陸時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繫,印度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因此遭到重挫。古往今來關於「月亮人」的討論和想像,再到關於外星人月球基地的想像,這些並不是僅僅具有一般科學探索的意義,或只是為公眾提供娛樂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