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說到登月,其實有很多經典的案例,回顧我們人類登陸月球的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有一些項目能夠順利登陸到月球表面,而我們國家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等,也有一些項目登陸失敗的,如2019年以色列的「創世紀號」登月探測器和印度的月船2號探測器,都是在著陸階段墜毀到了月球表面,所以這兩個登月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計劃在2021年登月
從時間來看,離月船2號探測器登月失敗已經過去幾個月時間,雖然這個項目登陸失敗,但是不影響印度繼續展開新的登月項目的計劃,其中月船3號項目已經開始準備,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實施,並將著陸器送上月球表面。即,印度要在2021年實施月船3號登月項目。其實,印度準備發射月船3號探測器登月的消息,早已有相關的報導,在此之前,這個項目原計劃在2020年實施的,現在這個項目推遲到2021年。
根據《印度時報》的科學報告,這個項目計劃在2021年實施,將會不斷改進探測器的設計,提高可靠性。畢竟登陸到一個外星球,難度不是一般大,對於探測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此前月船2號探測器所釋放的「維克拉姆」號著陸器之所以沒能順利軟著陸到月球表面,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著陸器在著陸階段發生了故障,導致著陸軌道偏離,最後登月失敗了。其實也就是「維克拉姆」號著陸器的可靠性不足引起的問題。
鑑於月船2號登月失敗的經歷,印度也知道大致的失敗原因,所以在設計新的月船3號探測器時,理論上也會考慮到這些問題,甚至針對這些可靠性的問題進行優化。雖然我們目前不知道這個項目是否能夠順利如期實施,但是從之前印度探索月球的情況來看,印度其實是具備一定的探月能力的,因為月船1號探測器和月船2號探測器都順利進入月球軌道,並成功環繞月球運行,只是月船2號說搭載的著陸器沒能成功登陸月球。這也說明,環繞月球難度不是很大,相比之下,登陸到月球表面的難度就大得多了。
登陸月球難度可想而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人類也有很多成功登月的案例,甚至已經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那就是阿波羅載人登月項目。登月月球難度很大,從月球上面返回地球,難度更大。要知道,我們乘坐飛船離開地球前往宇宙深處,需要有完備的發射系統,如大型運載火箭等。在1969年阿波羅登月項目中,在月球表面並沒有這些運載火箭,也沒有發射場,太空人是怎麼從月球表面返回地球的呢?
阿波羅登月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由於萬有引力的原因,我們正在一顆星球上,會受到重力,在地球上我們會受到重力,在月球上我們一樣也會受到重力。因此,我們想擺脫引力的束縛,必須達到一定的逃逸速度。相信大家也知道,兩者之間的萬有引力和它們的質量成正比,即這個星球的質量越大,我們受到的引力也越大,逃逸速度也會越大。和地球相比,月球的質量小得多,再加上月球表面沒有濃密的大氣層,因此也沒有空氣阻力。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月球的逃逸速度大約為2.4千米/秒,相比之下,地球的逃逸速度達到11.2公裡每秒,可見離開月球的逃逸速度比地球的逃逸速度小得多,在月球表面稍微加速即可達到這樣的速度。
在阿波羅登月項目中,雖然月球表面沒有大型運載火箭,但是太空人還是成功從月球表面返回地球。因為在登月的過程中,當飛船進入月球軌道以後,會釋放著陸艙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而軌道艙則在月球軌道上運行,等待太空人。當太空人完成月球表面的任務後,就會乘坐著陸艙的上升段返回月球軌道,隨後上升段與軌道艙對接,加速返回地球。由於月球的引力較小,所以在上升過程中,上升段稍微加速即可達到進入月球軌道的速度。在未來登陸月球、火星的項目中,可能也會採取類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