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成大國博弈場!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2020-12-06 排頭博覽

日前,經過約19個小時的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照預定形式,擇機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

其實,中國並非是第一個成功獲取月壤的國家,此前美國和蘇聯也曾獲帶回過部分月壤。早在上世紀70年代,冷戰期間的美蘇兩國為了在"軍備競賽"中取得優勢,均把戰略要點放到了"太空"。美國曾多次發射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在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科研實驗,並獲得了眾多科研成果,這對人類航天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該行動使美國獲得了足夠高的國際威望,但最終因巨資的投入,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回應,美國最終選擇結束"阿波羅18"號登月計劃。

時隔近50年,美國國家航空局NASA宣布將重啟美國的登月計劃,名為"阿爾忒彌斯",屆時日本也將參與其中,預計於2024年重返月球。美國之所以再次對月球產生興趣,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謂是政治意義大於科研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月球資源的"爭奪",在這個時代才會變得如此"激烈"。不僅如此,美國對登月的熱情與投入,也是為後續的火星探測計劃打下基礎。因為美國人深信,對於人類來說,火星才是最有可能宜居的星球。

原本一切都是一環扣一環,但中國在探月領域的飛速崛起,卻讓美國感到了愈來愈大的壓力,重返月球的政治價值隨即凸顯。為此,NASA甚至大言不慚地稱希望分享"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原因就是美國取回的月壤年限太久,研究價值早已大打折扣。

不僅是中美兩國的探月進展如火如荼,俄羅斯也將重新加入賽道。根據俄官方的規劃,俄羅斯太空人將在2030年之後首次登月,期間將會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一系列技術測試。但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多數科研成果,但又於經濟水平多年來持續不慍不火,所以其已沒有足夠的力量獨自進行航天探索,這使得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進展速度,未來可能落後於美國和中國。

目前看來,假使中國、美國、俄羅斯均開啟了探月之爭,未來月球的地盤極可能出現"搶手"的現象。尤其是俄方近日宣布,"將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參加國際空間站,更有可能與中國進行合作"的消息。說明美俄之間的探月競爭與矛盾已經凸顯,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或將更加尖銳。

其實在探月領域上的競爭,最終都會演變為多國科技實力的競賽。當年因美國的極力阻止,中國未能加入到國際空間站項目的研究中,但是憑藉著多年來的不斷摸索,中國終於太空競爭中彰顯了自己的地位。預計在2022年前後,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將進一步穩固自己於太空競爭中的優勢,乃至有望超越美國。

相關焦點

  • 月球成大國博弈場!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日前,經過約19個小時的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照預定形式,擇機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
  • 外媒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 全球探月新起點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外媒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同時也對全球探月工程意義重大。
  • 大國重器!國產航母、雪龍號、探月工程,這5位總師都從湖北同一所高校走出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於2004年開展的月球探測工程,該工程的總設計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2004屆校友吳偉仁。
  • 中國「探月」如火如荼,美國宣布:9男9女或2024年登月
    中國登月計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太空人不斷向外太空發起探索。上月,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啟動,這是目前中國航天史上任務最為複雜的一次——將從月球「挖土」回來。看到中國屢屢打破世界紀錄,美國坐不住了。同時彭斯公布了這9男9女的太空人名單,他稱這是自1971年阿波羅登月後,人類將再次重返月球表面的「阿爾忒彌斯 」計劃。在NASA的宣傳視頻中,所有太空人都介紹了自己。太空人團隊由9名女性和9名男性組成。整個團隊代表了相當豐富的太空經驗。登月計劃暫定2024年據路透社10日報導,截至目前所有登月的太空人都是男人,然而美國這次宣布的名單中卻有9位是女太空人。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來肥開工作室
    3月17日,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邀請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航天強國」的報告此外,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也在中國科大揭牌。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中國科大的學習,對我之後的相關科研工作,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吳偉仁院士是一名中國科大校友,1978年畢業。吳偉仁院士表示,通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目前,我國已處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部分領域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轉變。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中美探月如火如荼,俄卻為何只能幹看著?
    距離11月24日已經過去一段日子,"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成功發射後經歷了11個階段,以及一周的在軌飛行,最終成功著陸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從2004年探月工程首次啟動到現在,中國正有條不紊地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 探月工程的艱難立項——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成為現實
    1984年7月聯合國批准協議生效,但遭到了空間探測大國的漠視,只有智利、墨西哥、摩洛哥、澳大利亞、奧地利、荷蘭、菲律賓、烏拉圭和巴基斯坦9個國家在協議上簽了字。由於多數空間探測大國(如美國、俄羅斯)都沒有籤署該協議,考慮到不能讓強國獨佔月球資源,因此中國也沒有加入該協議。
  • 吳偉仁:發揚探月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nbsp&nbsp&nbsp&nbsp自2004年實施探月工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我們實現了五戰五捷。特別是嫦娥四號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成為人類太空探索新的裡程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祝賀,充分肯定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體現當代特點的探月精神。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深圳寶安區「院士講壇」首講
    4月13日上午,2019年深圳寶安區「院士講壇」首場講座在福永街道鳳凰書院開講,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偉仁以「中國航天的發展與展望」為主題進行演講,與寶安乃至全市高層次人才代表、深圳航空協會及航空航天企業代表探討中國航天的現在與未來。
  • 從白皮書到軟著陸 中國探月故事還在繼續
    中國探月史本報記者 付毅飛近年,世界各國紛紛實施或公布了新的探月計劃。以我國為例,2018年我國先後發射了「鵲橋」中繼衛星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全球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以及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拉開了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序幕。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作的嫦娥五號任務如果取得成功,作為其備份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將被納入下一階段任務。
  • 繼中國探月成功後,13億人口大國也宣布一決定,網友:不相信
    繼中國探月成功後,13億人口大國也宣布一決定,網友:不相信!最近大家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的探月工程了。自從嫦娥1號升空開始,中國的探月工程就成了世界的焦點。現如今,嫦娥登月工程已經進行到最重要的一環了,那就是採集月壤回地球。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圖源@中國探月工程編者按1978年,從月球帶回的380千克月巖石樣品中,美國拿出了小指尖大小的1克贈送給中國。
  • 中國探月工程將在月球南極建設月球科研站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記者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20米左右。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探月「嫦娥工程」實現五星紅旗插上月球
    ——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八)陳 輝中國的探月工程,又叫作「嫦娥工程」,由「嫦娥」系列衛星組成。分為三個階段: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仙女,據說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
  • 「登上」月球啦!中國探月工程的煙臺秀
    12月3日,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採樣,上升器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一抹鮮豔的中國紅令世人振奮、感動。這是中國國旗首次在月球表面「獨立展示」。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基本型
    來源:新華社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帶您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記者: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新華社海口11月26日電(記者陳凱姿)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